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第十章 專題探討

第六節 獨立書店之生死、必要、存活與崛起條件

小小書房負責人 虹風

「獨立書店」—溢出定義的書店

  事實上,現今經常被媒體、或者讀者、出版業界提及的「獨立書店」一詞,在產業的分類裡,並無這一項。以經銷商分類而言,「獨立書店」是屬於傳統書店一群;在諸多的圖書產業報告、研究裡,它或者被歸類到「單一書店」,或是「主題書店」、「專業書店」一塊;絕大多數的大眾,則幾乎無「獨立書店」樣貌、屬性的認知。

   2004年出版的《臺灣書店地圖》裡,陸妍君將唐山、女書店、晶晶等歸入「主題書店」,將「獨立書店」定義為在地型獨立經營的書店,以社區居民為對象,與讀者之間有緊密的依存關係。出版前輩詹宏志先生,曾經在一篇媒體訪談中,認為獨立書店是:「相對於大書店、連鎖書店而言,獨立書店是以一種興趣為基準、獨立作業、不經過通路商而自主進書運作的書店;更進一步的還會設立書店主軸,如旅遊、文學、歷史、簡體等各種主題為主的書店」。

   以陸妍君對於獨立書店的定義而言,顯然比較接近一般印象中的社區型傳統書店。這類書店曾經分佈於臺灣各大小鄉鎮 ,他們絕大多數被動接受經銷商鋪書,跟出版社無直接接觸,並且視區域狀況兼營文具、玩具、影印、教科書等其他業務,在一般讀者記憶裡,純書店經營的傳統型書店很少見。而詹宏志先生的定義,反而比較接近前者所述之「主題書店」:書店主人具有某種特定的興趣,為書店經營確立特色與目標。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定義,在現行臺灣出版通路環境與條件下,只要是以經營新書(非二手書)為主的書店,幾乎還是必須經過經銷商進書;完全獨立運作,不經過經銷商進書的獨立書店,現狀上比較接近專業進口書店、二手書店,或者出版社門市。不管是社區型的小書店,或者後來常為稱為獨立書店的主題書店,如「唐山書店」、「東海書苑」、「闊葉林書店」等,因為多數皆透過經銷商進書,以至於進貨成本高居不下,一旦出版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便容易受到衝擊。而這一點,即是後來「獨立書店聯盟」成立的主因之一(見附錄)。

鄉鎮書店為何崩潰?

  2009年,聯合報一篇<書香不再/120鄉鎮 找不到一家書店> 的報導,引起不少讀者熱烈討論與關注。隔年,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盧郁佳於中國時報投書<鄉鎮書店崩潰 知識陸沉> ,坦言陸續歇業、轉型,等同消逝的鄉鎮小型書店,對於臺灣城鄉知識差距將造成何種劇烈影響。

  「再窮的孩子,總准他店裡讀完整本放回去。但凡有志,書店總會培養他成材,成為詹宏志、南方朔。網路書店則不可能如此。當年沒錢買書的孩子們,在書店裡站出了富貴前程,貧富不再世襲;然而今日,出身寒門的新富當家,卻讓小鎮貧童再無緣做詹宏志,除卻課本,不知有書,無論智識。鄉鎮書店一死,脫貧的指望也陪葬了。」

   值得注意的是,身處於連鎖書店體系中的盧郁佳認為,網路書店無法取代這些鄉鎮書店既有的意義與功能。筆者曾於2009年探訪臺灣東部、南部的小型書店蹤影,對於鄉鎮書店急遽消失的速度感到憂心,所訪問的絕大多數人,都同意書店的存在,對於地區的文化影響是正面的,網路無法取代書店的存在。因此,還苦撐經營的一些書店,多是抱持著對於文化傳遞的情感,然而,益難經營的困境,對於未來並無期待,「做這行,收,不捨,但繼續開,又不知道能做多久 ,台東三省堂的女主人無奈表示。位於更生路上的三省堂是承租的,因此租金的壓力,使得她亦無法有多餘財力僱請人力。

   此外,探訪自有店面的小型書店,如位於屏東的屏東書店,地點在火車站精華商圈,書店一樓店面,過往整層樓面販售一般叢書,到僅剩店面前半部。被屏東書店店主稱之為「賠錢貨」的一般圖書,秀面的本本幾乎都貼著79折,但是銷售卻不見得好。店主已經是第二代經營,亦也屆退休之齡,「退休之後就收起來了吧,小孩子對經營書店沒有興趣 。 三省堂,或屏東書店的例子,正是鄉鎮小型書店所面臨處境之縮影。截至2008年,小型書店自有店面的比例,已經從2002年48%,下滑至2004年40%,迄今,應該占有兩成不到的比例 。「公公當年,一間書店可以養活一家子六口人,現在,連他們三口都養不活了」,跟隨先生回台東經營池上書店的女主人,道出書業這一行,已經不再是能夠養家活口的產業。

   導致鄉鎮書店崩潰的因素,究竟是什麼?我想,這些因素,或許可以從在產業歸類裡,亦被劃入單一書店的若干「主題書店」,或是現今常被稱為「獨立書店」所面臨的困境,窺知一、二。

獨立書店的困境為何?

  1983年金石堂成立,被視為連鎖書店的起點,隔年,位於台北公館的唐山書店則從出版起家,現今成為「獨立書店」的指標與人文思潮堡壘。在這30年間,臺灣書店已歷經多次變革:從重慶書街風華沒落、連鎖書店崛起、誠品加入引發閱讀時尚,到2010年博客來網路書店營收達40億,傲視所有實體圖書通路……在書業變化的這些歷程裡,位於台北公館,擁有現今最多「獨立書店」聚集,被稱為「溫羅汀」的主題書店群,則因應不同的時代議題、潮流而一一成立。除了唐山書店之外,亦有被「女書店」、「晶晶書庫」、「臺灣的店」,以進口書起家跨足出版、通路的「書林書店」等,為數眾多的出版門市書店、以及簡體字書店……等等。這些書店的樣貌多元繁複,是暨重慶南路書街之後,令愛書人駐足流連的書店聚落。

   然而,這些最久經營超過30年的主題書店,多數都面臨營運危機,被迫歇業或有必須轉型的壓力。這些特色書店所面臨的困境,與圖書產業的變化緊密相連;相較於更為被動的區域型傳統單一書店,如唐山這樣的主題書店,還能於現今惡劣的出版環境下存活,亦有其應變之道。然而,倘若出版環境持續惡化,這些書店的消逝也在預期之內,無法避免。

()網路衝擊

  唐山書店的負責人陳隆昊先生提及,唐山成立的背景 ,源於解嚴前後,知識青年對於新知的渴望與不滿,從出版、翻印西方人文思潮書籍,到成立書店門市,1996年左右營業額達到高峰,這十多年間,是唐山書店的精華歲月。1996年,博客來網路書店成立,彼時還不成氣候,「然而網路的影響,的確從那一年開始發酵,自此,書店營收就年年階梯式的衰退,沒有爬升過。

  以網路為主體經營的網路書店,對於獨立書店的影響,以成立於1995年的台中東海書苑為例,則發生於2002年,博客來與統一超商結盟,開始超商取貨服務為起點。「那一年開始,書店營收大約減少40%,之後就年年衰退,沒有爬升過。

  回顧出版產業調查紀錄,不難發現,2002年是整體書業產生裂變的開始:外部經濟環境不景氣,股市低迷,失業率攀升,納莉風災造成北部130家書店深受波及,老字號出版兼通路、門市新學友因而跳票倒閉,連鎖書店營收大幅度衰退,網路在這一年大量泡沫化,其中,體質尚未穩健的博客來亦受嚴重衝擊,因而,及時與統一超商的結盟,不僅使它順利度過這一年的書業危機,亦可說是後來得以威脅實體書店存在的關鍵因素之一。

   網際網路從1995年開始,持續快速地改變人們的溝通模式、訊息接收模式、生活習慣、閱讀行為、消費模式。因應這樣的改變,不停進化自身服務模式的網路書店,到2010年成為網路書店龍頭的博客來,能夠上達40億的營收,可謂水到渠成。然而,已然作為強勢通路的博客來,與另外兩家實體書店誠品,金石堂之間的傾軋,以折扣戰作為武器,卻也使得原先已經受到網路影響,因而銷售持續下滑的小型書店情勢,更為變本加厲地嚴峻。

()經銷通路環節障礙

1. 經銷往來門檻高,書店訂貨困難

  無論是以社區,或者以社群為經營基模的小型書店,絕大多數都是透過經銷商進書,亦有部份與出版社直接往來。通過經銷商往來好處是鋪書快速,缺點是進貨折扣居高不下。一個產業上中下游的關係,理論上是魚幫水,水幫魚;而一個體質良好的產業,上、中游對於下游零售商,應有的態度是協助、儘可能地滿足供貨需求。然而,這兩個標準,放在現行出版產業的環節下檢視,都是不合格的。供應商不僅對於零售商的需求無法滿足,在態度上,也顯得強硬。

   嘉義洪雅書房曾經坦言,要去跟區域經銷商拿書,「簡直就是去被侮辱的 。遺憾的是,此種情況並非僅會發生在台北地區以外。位於淡水「有河book」書店,曾經因為規模太小,地區偏遠,被經銷商告知書籍無法送達而拒絕往來;而筆者所經營的書店,永和小小書房,亦有往來經銷商,因為月結金額過小,因而從月結往來,轉而被迫買斷。主動訂貨,不接受配書的小型書店,因為訂貨量、或者月結金額不達經銷商所設定的上限,被迫買斷進書的情況,極為常見的。

   買斷書籍的要求,常態見於特殊發行的書籍、特殊進口書、或者沒有正常往來的上游供應商,亦即出版社、進口商。尤其以小規模的出版社而言,由於人力少、發書量低,為了維繫書籍供貨的成本,要求買斷進貨乃在能被接受的範圍。而對小型書店通路而言,上述的買斷要求,亦認為合理,且此類需求的圖書,通常發生在客訂書,得以要求顧客端預付定金或者付款之後,才向上游供應商訂貨。
然而,當買斷進貨的要求,出現在一般圖書,而非特殊圖書,發生在一般往來的經銷商,而非非正常往來的出版社時,自然會嚴重影響書籍的流通速度。亦即,倘若經銷商皆因月結金額過小,要求買斷進貨的話,零售書店亦會變成僅在服務客訂需求之時,才向經銷商詢貨。此種往來的條件被經銷商視為必要的話,供應商所經銷的書籍,尤其是新書而言,流通速度將減緩,在此類主動訂貨的書店裡無法上架,更不可能被一般讀者發現。

   台中東海書苑與闊葉林書店,皆有透過經銷往來與直接與出版社往來兩種情況。通常,與出版社往來進貨折扣雖然較低,卻必須達到一定的累積數量或金額,出版社才能出貨。當營收銳減,訂貨無法在短期間滿足之時,便只能轉而向經銷商下訂。此外,亦會出現原本與出版社直接往來,卻因為出版社經營策略改變,而迫使書店必須以更高的進貨折扣與經銷商往來。
更極端的狀況,如東部花蓮凱風卡瑪書店,或者嘉義洪雅書房,訂不到若干出版社的書籍,是很自然的事情。

2.新書上市甫缺書狀況日趨嚴重

  多數以主題經營的特色書店,皆有主動採購的能力,然而,與之往來的經銷商,慣習配書、塞書的業務模式,屢屢也使得合作上產生摩擦。以小小書房所曾經遭遇的狀況,中盤商所發的新書,甫上市便告知缺書,屢次溝通,方告知因為敝書店不接受配書,訂貨部門與配貨單位主管不同業務的情況下,新書一到便全數配出,以至於新書缺貨的狀況層出不窮,迄今無法有效解決。

   過往,經銷商新書缺書的狀況並不常見。比較常發生在出版已有若干年,鮮少在書市流通,因而經銷商無庫存需調書的狀況。縱然此類書籍,透過經銷商向出版社調書亦不積極,並且經常出現,書店已先跟出版社確認有庫,鑒於雙方往來乃是透過經銷商,因此必須透過經銷商下單,然而後者卻告知無書的羅生門事件。

   雖然沒有直接的調查或數據支持,然而在2009年底,誠品大規模轉寄售制之前,新書缺書的狀況,較常會發生在三大通路因為搶「獨家」,因此談定新書獨賣,導致其他通路一個月以內,皆無法訂到此書的狀況。「獨家首賣」的狀況在大通路,從特例,變成慣例,然後,逐漸地,一般新書缺書亦從偶爾發生,到現今成為常態。以敝書店的範例而言,每個月花在追蹤新書到貨的時間,這半年至少增加一倍以上。而經銷商的回覆一律是:「都鋪出去了」,或「出版社加印,要過陣子才會有書」。平均下來,缺書的新書,通常都要等到上市之後三個禮拜到一個月,才能訂到。

   臺灣將近八成五的出版社,皆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在台北市亦佔總比六成,而無論是單一書店或者連鎖書店,坐落於台北市的有兩成多。每年出版量達四萬多冊的新書,倘若連台北地區偏遠地帶,都會有鋪書困難的狀況,更不要說台北地區以外會遭遇何種狀況。
經銷通路發書環節順暢與否,牽涉到一家意願正常營業的書店,是否能夠滿足顧客對於書籍的需求,書店並且能夠透過銷售,獲取相對支持的利潤。然而,現行經銷商與小型書店之間的往來,不僅限制條件多、合作門檻高,進貨折扣強硬,甚至會出現區域經銷商倒閉,書店退書無門的狀況

   臺灣出版業發展迄今,經銷通路環節的問題普遍存在,改善經銷通路發書環節的問題,不僅能夠讓現行與書店之間的往來更為順暢,也有利於未來新開立的書店,能夠擁有更好的環境條件支持,降低門檻加入這個產業。

()折扣戰加遽惡化營運

1.新書折扣戰全面啓動

  通路折扣競爭的確切起點,眾說紛紜。然而對於零售通路自行吸收折扣,打折以服務讀者,這在通路是行之有年的慣例。與現今大規模的折扣競爭不同的是,慣例下的通路折扣,是以零星、偶發,並且主動篩檢、判定是否需要提供折扣,主動權由零售商自行決定。亦即,書封上不標示折扣售價,而是透過客人主動詢問決定,被視為社區書店與顧客間建立情感、交流的一種優勢。而現今,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經營一般叢書的零售書店會認為,不打折,書可以賣得出去,每本書上面貼著醒目亮眼的折扣標籤,以吸引顧客注意。

   一般小型書店,至今已經失去對於折扣條件的掌握權力,他們無法拒絕經銷商所提的折扣書展,因為不打折,書就賣不出去,然而,零售價標79折,書店的進貨折扣卻不見得低,平均毛利長期打下來,僅剩15%18%之間。筆者曾經詢問位於被稱為「割喉區」的公館溫羅汀唐山書店,倘若周邊書店不打折的話,他是否會以降價折扣,吸引客人?「書的利潤已經夠少了,誰會願意犧牲已經微薄的利潤啊?實在是逼不得已,不打折,你連來逛書店的客人都沒有!

   許多出版觀察家、出版商,或者讀者認為,一家書店倘若能夠確立自身特色,經營特色書種,並且吸引特定讀者支持,便能夠永續經營。能夠支持這個論點而存在的獨立書店,是指非以經營臺灣所出版的一般叢書,而以進口書、自製出版品的主題書店,或者二手書店而言。
經營一般圖書的小型書店,它的存活條件與書業緊密聯繫,同一本書,可以在每一家書店上架,不可能鄰近的A書店打折,B書店可以原價或者以更高的價格售出,即便有這樣的狀況,也只是偶爾發生,而非常態。亦即,當書業通路以折扣競爭吸引顧客之時,會吸引來的,在意折扣條件的顧客,會遠遠多過於不介意的讀者。折扣戰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在於,越來越多的讀者已有「不打折,不買書」、「比價買書」的消費常態。書店現今已無「不打折」的環境條件,不打折,意味著拒絕顧客,打折,又等同慢性自殺,進退兩難。

   隨著網路消費購物的習性、模式逐漸成熟,網路書店動輒以各式各樣的折扣模式、積點回饋等商業行銷手法,吸引、刺激讀者消費,使得折扣競爭逐漸趨於惡化,三大通路幾近全面啓動折扣活動,使得小型書店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尤其以新書一上市就79折的情況,最為嚴重。位於清華大學園區的水木書店蘇至弘先生提到,「新書現在幾乎賣不動,全部通路都賣79折,你怎麼可能賣得動? 同樣的狀況亦出現在其它書店,無論是唐山書店、台中東海書苑、闊葉林,皆是如此。

   惡性折扣競爭的問題,已然成為出版產業無法自律、面對的「惡瘤」。層層環節影響所及,近端的影響在於削弱,甚至耗劫整體文化創意的人力、資源;而更深遠的影響在於,一個社會對於文化商品的價值認定,已經完全交由商業競爭下的價格決定之時,對於整體社會,等同於文化悲歌。

2.常銷書種折扣清倉曬書頻繁

  新書折扣如此,而常銷書的銷售,亦未能逃過一劫。2008年開始,中山地下街開始持續性地曬書清倉的特賣會,之後,大大小小的曬書節在書街輪番上陣,令讀者趨之若鶩。此類清倉庫書裡,不乏主題書店視之為常銷書種的圖書,因而,連帶使得這些小型書店的常銷書銷售下滑。一位低調不願意具名的書店老闆甚至無奈表示,地下書街清倉的折扣,還遠遠低於書店的進貨折扣,迫於情勢,他還得偷偷摸摸到地下街,特地去挑一些品項還不錯的清倉書回去當新書賣。

   常銷書的折扣戰,並非是由如中山地下街這樣的實體販售點開打,使得一般常銷圖書銷售更趨惡化的因素,主要是由出版社網站所自行販售的低價圖書全面引爆。姑且不論一般產業,上中下游緊守本分,上游供貨,中游鋪點,下游販售乃為行業共識,上、中游搶著與下游做生意,甚至以更低的價格販售商品,是遠不能想像的事。而現今,後者卻已是出版業常態。

   出版社過去的低價供書,僅限於政府圖書標案限制,或者學校、特殊通路之大宗訂書,由出版社自行掌握,一般讀者則交由經銷商、書店販售。然而,現今出版社長年透過自有網路書店,折扣下殺,由倉庫直接出貨的普遍狀況,顯露出版社因為種種內部、外部的環境擠壓,必須透過各式各樣能夠販售書籍的管道,以舒緩庫存壓力。

   業界行規,或者共識,已經蕩然無存。

   折扣競爭至此鋪天蓋地,強勢通路甚至有能力干涉出版售價、書籍形態、行銷模式、折扣條件的情況下,出版社因應之道,亦即「不能說的祕密」是調高售價。然而,調高售價再打折的結果,使得新書一過折扣期就乏人問津,生命期快速萎縮,只能等到清倉庫存再折扣,才有機會被一般讀者青睞,如此循環的出版產業現狀,不是只有所謂的「出版社自食惡果」,而是所有沒有條件、或不願意加入這場慢性自殺的遊戲戰的書店,一起承擔這個結果

總結 獨立書店之必要、存活與崛起的可能

()為什麼我們需要獨立書店?

  許多人都能夠同意,書店能夠鮮明地標誌出一個城市、地區的文化,什麼樣的城市,就有什麼樣的書店風景。過去,臺灣多個城市、鄉鎮,不乏有書街聚集,各式各樣的書店林立,吸引愛書人目光,瀏覽駐足。透過書店,能夠傳遞的不只是短促的訊息,而是代表著一個國家文化、文明、知識的累積與進程。實體書店的逐一消逝,並非是因為「時勢所趨」,而是更大層面產業結構性問題,以及人民、政府對於文化性商品,不應交與商業競爭淘汰選擇的立場,過於模糊所導致。

   傳統社區型書店,因為對於自身所經營的書種,向來交與經銷商決定,經營風格無特殊樣貌,而是以地區人情往來聯繫社區情感,此外,在輔助業務項目上,也未必能夠強化書籍的銷售,諸如舉辦各式各樣的推廣活動、自製出版品等;因而,這類型的書店,一旦售價不能與其他各類型的書店競爭,便很容易失去購書客群的支持,轉向價格更為優惠的書店購買。

   然而,在整個圖書產業環境條件下,以經營特色書種、帶有自身經營風格色彩的獨立書店,並未取得比傳統型書店更為優勢的營運條件,以持續地吸引讀者群的支持。縱然如唐山書店具有30年的歷史,坐落於臺灣最高等學府園區,擁有傲視全台的閱讀人口群、購書群,對於人文知識的推廣傳遞不遺餘力,依舊無法忽視營業額逐年下滑的事實。

   獨立書店與傳統型社區書店不同之處在於,多數這類型的書店主人,都專精於某一範疇的書種,一家書店等於是透過書架、選書,詮釋這些出版品,為讀者勾勒出此領域豐富的知識圖像。走進每一家獨立書店,讀者都能夠鮮明地感受到,它們的樣貌無法複製,每一間書店皆有其不可取代、摹仿的風格,並且,這些不只是把書當作商品,而是一個特殊的、挑選具有文化價值商品的書店,力圖透過層層疊疊的書架,透過書,召喚讀者進入、探索,因而能夠讓讀者即刻產生知識震蕩。

   獨立書店的消逝,將是一個社會無比的損失。大雁基地董事長蘇拾平先生,以及貓頭鷹出版社的總編陳穎青,曾經在一次的訪談表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這些具有選書能力的書店,他們對書所負有的專業知識,即是在未來的書業環境裡,最為重要的利基點。遺憾的是,在種種不良的產業結構,以及折扣競爭所帶來的劇烈壓迫,這些書店,是否能夠在全球實體書店消逝狂潮下倖存,命運未卜。

()獨立書店存活與崛起的條件

  因而,檢視小型書店到獨立書店所面臨的困境,與數家獨立書店老闆訪談之後的結果,筆者認為,若要減緩甚至有效增加未來獨立書店數量,有三個層面必須具備或改善:通過政府補助、改善圖書產業內部結構,以及獨立書店間之串聯。

1.政府補助

 ● 租金補助,或政府藝文替代空間釋放低價承租

  多數現存的獨立書店,對於己身經營的社區、社群,皆有深厚的經營,因而,除非逼臨底限,或被迫搬遷,否則一致傾向於就地經營。然而,這些書店必然多數位於擁有足夠閱讀人口、經濟條件達到一定水平的地區經營。這些地區,近年房市飆漲,造成租金隨時可能漲租的陰影盤旋。再者,因為折扣戰所帶來的利潤減損、購書人口減少,營業額持續下滑,過往得以支撐租金條件,現今日益吃力。

   然而,直接針對租金或人事補助政策,要如何制定,東海書苑負責人廖英良先生表示:「假如政府的認定上,書店永遠只是『營利單位』,那麼任何的直接補助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對於『文化創意產業』這一項,卻有各式各樣的補助方式、政策制定。政府對於書店的事業分類認定,必須有所調整與改變,類似的補助或政策扶持,才有可能。

   除了租金補助之外,以台北市為例,藝文團體曾經推動政府釋出閒置空間,低價承租給藝文團體,作為展演、辦公之用,以扶助藝文團體的實質發展而有所成效。而在地方政府上,如誠品「台東故事館」,是以標案承包;然而,有志於投入書店經營的人才,缺乏相對的財力、人力,以通過競標模式,取得空間。

   政府要能夠創造多元、不同風格的獨立書店,應當結合當地的各式規模的閒置空間,以及各文化局處、社區營造單位,輔助、規劃、吸引有志投入書店經營的有志人才加入。

 ● 人事補助

  獨立書店一般都有人力緊縮的問題。然而,缺乏人力的投入,亦會限制書店開拓其他所需業務。

   政府曾經於2009年開始,開放「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各各企業單位申請。多數獨立書店負責人表示,這個方案,不僅申請流程繁複、補助款下達時間不一,亦僅限於大學畢業生申請。與其耗費精力、時間,與學校單位周旋申請文件、核銷、問卷事宜,多數書店寧可精簡人力營運。因此,針對如人力已經不足的小型事業單位,要如何達到有效的補助與申請,政府應當改善申請與核銷流程的不便與繁複,補助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才投入書業,才有實質的功用。

 ● 推動、補助書店與書商系統串聯

  絕大多數的獨立書店,都備有簡單的進銷存系統。然而,倘若能夠推動、補助各獨立書店之間,以及與經銷商間的系統串連,不僅能夠有效掌握書店庫存、銷售,各書店亦能通過系統查詢彼此庫存,更細緻化地服務各地區讀者所需。

 ● 圖書業免稅

  為鼓勵與資助圖書產業發展,圖書免稅在一些國家已有先例:英國、加拿大、挪威、希臘、埃及、巴西、義大利、葡萄牙……等國。

 ● 購書抵稅

  2009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藝文消費抵稅受到財政部否決,改以發放藝文體驗卷的方式補助。然而體驗卷的補助,僅止於針對消費藝文活動上的幫助,對於以販售圖書為主的圖書產業,實質幫助不大。紅螞蟻圖書董事長李錫東先生、出版業人士,以及多位獨立書店負責人皆表示,支持藝文消費抵稅,納含一般讀者購買圖書抵稅的政策, 對刺激讀者消費購書確為有效的政策 ,期望政府政策能夠再重啓討論、考量納入。

 ● 活動補助

  多數獨立書店,皆會釋出部份場地以推廣藝文活動,以強化書籍銷售、社群連結。然而,藝文活動的費用支出,對於獨立書店而言,向來是沉痾的負擔。尤其藝文資源、創意人才、出版社皆集中於台北,台北以外的地區,要辦一場座談,講師費用、車馬費每位至少需支付四、五千元,越偏遠的地區,負擔越重。雖然目前有各個中央、地方文化部門、局處,可供申請藝文推廣補助費用,然而此類補助申請,屬社區營造一環,各地方非營利團體在這一塊官方資源的補助上,已嫌不足,要將資源分派到屬營利事業的獨立書店上,相當困難。若能在藝文補助政策的規劃上,將這藝文活動費用補助納入,對於獨立書店以自身平台,推廣藝文,有相當的幫助。

 ● 抑制惡性折扣戰

  數位浪潮下,讀者閱讀習慣、消費習慣的改變,再加上折扣戰傾軋、書籍定價節節攀升種種因素,已成為阻礙圖書產業發展、文化城鄉差距擴大之瘤。由於強勢通路已然成形,足以反噬、控制上游出版生態,產業早已無法透過自律達成書價平衡,因而,近年圖書產業內部呼籲政府制定圖書統一定價政策益發迫切

2.改善圖書產業內部結構

 ● 供書折扣過高:

  經銷商或出版社供書折扣,給獨立書店的成本過高。多家獨立書店皆認為,倘若可以比照其給予連鎖書店的折扣供書,對於他們的直接幫助較大。縱然一些出版業人士認為,此點可納入「圖書統一定價制」中,如美國反托拉斯法即規定統一的進貨折扣,以抑止強勢通路反制產業,然而,政策制定需數年耗時,對於折扣戰火下,利潤日益緊縮的小型書店,緩不濟急。

 ● 經銷書商供書不齊:

  台北市偏遠地區,以及台北區以外的書店,在聯繫書商、供書的速度跟齊全度都不足;或者因為訂書條件過高,營業額降低之後,造成供書遲滯的狀況日益嚴重,皆有待解決。

 ● 圖書產業工商名冊之建立:

  要成立一家新書店,若無常年累積的出版業界背景,一般會不知道該如何聯繫書商,找誰供書,產業內部無任何專業的圖書產業名冊、聯繫窗口可供參考,通常只能找現存的書店幫忙,造成投入書店事業的門檻過高,阻礙產業發展。

 ● 圖書月結制轉寄售的可能:

  多數的獨立書店皆是月結制,對於轉寄售制,並不是所有書店都有所傾向。一來是銷結帳務系統無法支持;二來是,原先月結制的進貨折扣便已偏高,轉寄售制是否還會再調高進貨折扣,是書店主要卻步的原因。然而,月結制之付款金額,確實是獨立書店的主要壓力之一,倘若營收減少,過高的進貨金額將無法支付,多數會以減量進貨、控制進出書籍的數量,無論何者,皆不利書籍流通,造成消極經營的惡性循環。針對經銷商採月結制度的阻礙,來自於出版社—經銷端仍以月結制度結款,此點該如何有效解決,有待產業內部達成共識。

()針對獨立書店內部之建議:

  由於獨立書店向來在臺灣分佈極廣,彼此訊息無法有效傳達,面對圖書產業內部變化沒有平台可供研議、討論,對於外部的補助資源、政策建議,以及面向讀者、出版社、經銷商皆無法有發聲管道,僅能單打獨鬥面對。

   有鑒於此,2008年筆者便結合另外七家獨立書店,共同組成「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以「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成立一個共通平台,作為獨立書店內外部聯繫、發聲的管道。然而日益緊迫的環境壓力,以及有限的民間、官方資源的投入下,運作將近兩年餘,不得不忍痛宣布暫時停止營運。

   即便如此,聯盟的存在與對協助獨立書店種種發展的影響,無論是獨立書店自身,或者出版業界、讀者的評價都是正面的。未來能否再重啓運作,對於現存以及未來崛起的獨立書店而言,將會是一項積極的任務與課題。

附錄:「獨立書店聯盟」的成立與發展歷程

  2008年11月正式對外宣告成立的「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首度將八家書店集結納入,以「獨立書店聯盟」之姿,向讀者、通路商以及出版社發聲。筆者作為發起人之一,聯盟籌備當時,對於「何種書店應當納入」有一番討論。最後達成共識,作為加入「獨立書店」的條件如下:一、經營圖書種類以新書為主,圖書作為主要營收,不得低於營業額七成,若有二手圖書,佔比不得超過總書量三成。二、書店經營特定社群,或者有特色經營主題。三、後續加入書店必須同意,經營面向不得以聯合議價、壓低進折等作為首要營業目標,營利為必須,但非生存的唯一首要之必要手段。

   因此,以新書為主要經營類屬(條件一),並且帶有特定社群、特色主題經營(條件二)的書店,便成為聯盟判別是否為「獨立書店」的標準。若有滿足兩者條件欲加入的書店,則進行條件三的溝通,再由各書店確認,是否同意該書店加入。然而,由於能夠同時滿足這兩種條件的書店,為數稀少,因此,在聯盟發起之時,便有僅能滿足條件二的書店 ;而後續,對於是否放寬書店之加入條件,亦有一番討論——主要乃針對如「法國信鴿書店」這樣專營法文圖書進口,以及爭取具有特色的二手書店加入等……

   「獨立書店聯盟」排除條件的設立,跟它成立的目標有關:主要是為了解決新書圖書產業內部的問題,以及同時向出版社、讀者發聲、現影,使其注意到「另一通路」的可能。

   主要的環境情境在於,大約於2008年年中左右,若干書店便從出版同業內部訊息得知,誠品書店將於同年年底,大規模地針對往來的出版社、通路商啓用寄售制度。已然成為強勢通路之一的誠品寄售制,對於出版面貌的變格,可以預估的影響,主要將發生在出版類型的轉向。
長期以來以月結制養書的出版社,要改為寄售制,意味著原本面對必須應付每月銷結的壓力,短期內將轉向以好賣、容易賣的圖書作為出版重心,而這對於以文學藝術、文史社科類為主要經營的獨立書店而言,可能將面臨「無書可賣」的窘境。

   此外,這八家集結的書店,大多數在當時皆意識到,已經陸續開打的折扣競爭,加上圖書產業持續低迷的內部、外部擠壓,使得出版社及讀者,紛紛轉向強勢通路行銷,買書。因此,如何讓兩者注意到獨立書店的存在,吸引出版社將行銷資源分散到獨立書店,以及讓讀者能夠更容易獲得獨立書店的各種訊息,是聯盟成立之時的另一個目標。

   2010年3月,在聯盟的股東會上,所有旗下的書店都同意,因為加遽變形的圖書折扣戰,已然壓迫到獨立書店的生存空間,因此,同年7月,在台北市文化局的補助,以及出版同業的贊助下,假台北市敏隆講堂舉辦一場「烽火連天,誰倖存」的反折扣戰研討會,請到出版業上(出版社)、中(經銷商)、下游(獨立書店)現身說法,面向讀者,首度公開檢視惡性折扣競爭,對於出版文化產業、閱讀環境的嚴重影響。將近兩百人參與的研討會,在結束之後,通路的折扣戰並未因此銷聲匿跡;反折扣戰的呼聲,也並未消聲諳啞,在產業內部、已被激發意識的讀者群間發酵。

   2010年9月,獨立書店聯盟對外宣布,暫時停止營運。而這個決議,反應了絕大多數獨立書店的處境:在面對環境擠壓的情況下,他們其實沒有多餘的人力、財力,去改變整個通路環境與條件。因此,每家書店暫時回歸維繫自身書店的運作,不再能有多餘的資源,以維持聯盟的合理運作。

   目前,各家獨立書店皆有意再重啓運作,然而,如何改善、調整,以便與經銷商、出版社、讀者溝同,並且吸納各項民間、官方資源投入於此平台的發展,有待協商討論。
--------------------------------------------------------------------------------------------------------------------------------------------------------------------------------------------------------------
參考資料

  1. 《自由時報》,2009.2.21
  2. 聯合報,地方中心記者報導,2009.12.28
  3. 中國時報,盧郁佳,2010.11.23
  4. <假裝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東部、南部偏遠地區書店走訪錄>,小小書房部落格,劉虹風,2010.7.12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2976065.html
  5. <玩不起的自殺遊戲,我們選擇繞道而行>,劉虹風,小小書房部落格,2009.8.29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9861471.html
  6. <反折扣戰,為誰而戰>,劉虹風,小小書房部落格,2011.1.20。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4974195.html
  7. 「反折扣戰&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研討會」,2010.7.18。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2797677.html

--------------------------------------------------------------------------------------------------------------------------------------------------------------------------------------------------------------

4本文為求統一,一律將該定義中的「通路商」統一為「經銷商」,以與書店亦為通路形貌之一作為區隔。

5 《自由時報》,2009.2.21

6根據新聞局《九十一年度圖書出版產業研究報告》問卷樣本,將一般書店與連鎖書店區分開來,一般書店合格條件的樣本數為1973家,而至《九十七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圖書行銷通路的問卷樣本數僅剩1171家,扣除連鎖書店,傳統書店約1000~1100家左右。從九十一年到九十七年,圖書行銷通路的母體名單皆有增無減,這八年間,樣本數的減少,主要在於圖書銷售金額不達總營收30%,或者停/歇業而被排除。

7聯合報,地方中心記者報導,2009.12.28

8中國時報,盧郁佳,2010.11.23

9 <假裝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東部、南部偏遠地區書店走訪錄>,小小書房部落格,劉虹風,2010.7.12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2976065.html

102009年3月,筆者訪談。

11 根據《九十一年度圖書出版產業研究報告》至《九十七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自有店面與租賃店面比例數據。

12 1982年於公館台大側門成立唐山出版社,一年後成立書店門市。

13 2011年8月,筆者訪談唐山書店負責人陳隆昊先生。

14 2011年8月,筆者訪談東海書苑負責人廖英良先生。

15 2010年,「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曾經居中透過總經銷,亦直接聯繫區域經銷商,協調區域書店與經銷商之前的供貨問題,區域經銷商的往來條件強硬,並且幾度表示,零售商的營業時間無法配合。其間,嘉義洪雅書房店主余國信憤怒地表示,這已經多年來的問題,不是他們不願意跟經銷商合作,而是對方姿態太高,坦言「要幫對方賣書,變得像是要求他,簡直就是去被侮辱的」。

16 <假裝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東部、南部偏遠地區書店走訪錄>中,池上書店女主人曾經表示,架上還留有的若干書籍,是因為區域經銷商倒閉,無法退書所致。小小書房部落格,劉虹風,2010.7.12

17 2010年,筆者訪談。

18 2011年8月,筆者訪談。

19 <玩不起的自殺遊戲,我們選擇繞道而行>,劉虹風,小小書房部落格,2009.8.29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9861471.html

20<反折扣戰,為誰而戰>,劉虹風,小小書房部落格,2011.1.20。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4974195.html

21 2011年8月,筆者訪談。

22分別於2009年年末,2010年初,2011年8月,筆者訪談。

23「反折扣戰&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研討會」,2010.7.18。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2797677.html

24 竹北草葉集。加入聯盟當時為草葉集3.0,2009年年末結束3.0在竹北的營運,遷移至台北內湖,不定期開放,為草葉集4.0。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