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第四章 臺灣圖書出版業發展現況

第一節 圖書出版業發展沿革

2010年,相較於前兩年的經濟環境衰退,是相對平穩成長的一年。2010年臺灣圖書出版市場出現一股文學書市當道的現況,從多家出版社紛紛推出年度文選或作家作品精選輯。臺灣本土作家之作品也廣受青睞,例如《父後七日》作家劉梓潔以第一本作品就獲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2001 年底,隨著臺灣、中國兩岸進入WTO 世界貿易組織,十二億人口的中國市場開放後,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圖書出版市場,業者估計2001年中國所有圖書定價相當於二千多億臺幣。由於兩岸三地的華文圖書市場商機浮現,成為全球圖書出版業關注的焦點。國內圖書出版業者除積極規劃進入中國市場外,更讓國內作家成名於中國,其中幾米、王文華、痞子蔡等人一度走紅中國。另外,國內業者亦積極地佈局於進口簡體圖書,根據新聞局的統計,2004年的簡體進口書約只有60.5萬冊,而在2010年則增加了近四倍,成為220.9萬冊。可見2010年兩岸三地出版合作更具體,也逐漸深化。

圖書行銷通路業者也不落人後,不少書店掌握住中國圖書出版品的新商機,並成立專櫃、專店來販售,其中最知名的是2005年聯經出版社開張的「上海書店」,成為國內大型簡體圖書重要銷售通路。

閱讀市場停滯加速了圖書通路的新陳代謝。2001 年新學友書局出現財務危機,觸發臺灣圖書出版產業市場飽和的重要問題,並牽動上下游相關業者,包括連鎖書店、圖書出版公司、中盤書商都受到波及。隨後 2003 年光復書局爆發財務危機、東方出版社與光啟書屋關閉門市部、新學友書局宣告破產等都可以看出圖書出版業市場成長停滯的狀況。2003 年又受到SARS衝擊,國內工商業均受到波及,國內圖書出版業業績驟然下滑,的確為圖書出版業帶來一陣寒意,因而一度掀起低價書店的風氣,一時之間國內出現不少的 69 元低價書店。雖然圖書業景氣不佳,但是仍有大型連鎖書店不斷地向各地延伸觸角,其中大型書店的部分,自1999年臺灣國際角川書店成立、2003 年法國複合式書店FANC(法雅客)來臺後,大型化的書店紛紛的在國內出現,2004 年新加坡page one 書店進駐臺北101大樓,造成書店業者的一個示範。2005 年誠品亦在信義計畫區開辦擁有 3,000 坪的信義旗艦店。此外,城邦集團、林鬱出版集團等圖書出版社在2002 年,與聯經、遠流出版社同樣,亦加入書店經營,使得通路更加多樣。不過金石堂書店、誠品書店兩者仍是國內最大的連鎖通路。此外,網路書店在網路消費持續成長下,仍然是維持高度成長的通路,2010年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營業額達40.2億元,已成為營業額最高的圖書銷售通路。

近兩年,最受圖書出版業者期待或恐懼的,非數位出版莫屬。在Amazon引爆Kindle商機後,握有電子閱讀器製造技術的臺灣資訊大廠,無不摩拳擦掌,對華文市場躍躍欲試;而在扮演內容提供者角色的圖書出版業者,也開始有了更積極的動作,2008上半年醞釀、招募會員、規劃組織章程,籌備許久的「臺灣數位出版聯盟」幾經同業協商後,終於在2008年7月7日正式成立。

「臺灣數位出版聯盟」的創始會員,包括Pchome Online、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臺灣微軟、Yahoo!奇摩、威寶電信、聯合線上、聯經、遠流、城邦、商業週刊、天下雜誌、天下遠見、大塊、時報、康軒等單位。聯盟積極辦理同業及跨業交流活動,以促成合作共識,爭取機會,並每月定期舉辦發表與研討會,以團隊力量進軍國際市場。

同時,「臺灣數位出版聯盟協會」於2008年6月由全國出版業界七大公協會中之四大公協會(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財團法人中華出版基金會)與臺灣英文新聞共同發起籌組,並於2008年7月30日正式成立,成立宗旨為促進數位出版產業發展,e化臺灣提升經濟競爭力。

2010年延續著前一兩年對數位出版的期盼,圖書出版業者持續發展數位出版市場。然而2010年亦是數位平台發展突破的一年,iPad及App Store的迅速發展,讓國內發展數位出版的圖書出版業者手忙腳亂,但可以預期的圖書出版業者同時看到了國內數位出版的新時代即將來臨。


2資料來源:經濟部公司登記資料
3資料來源:公司網站
4資料來源:《聯合報》,2005-01-02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