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第四章臺灣圖書出版業發展現況

第五節 數位出版現況及趨勢

數位出版目前對傳統的圖書出版業來說,是未見效果,但仍得持續經營。目前國內數位出版的發展緩步成長,出版業者雖一致認為未來數位出版將是出版的主流,但對於傳統文字工作者,由紙本走到數位的路途並不平順。數位出版品一直未在市場上發酵,在沒有收益的誘因下,業者普遍採取較保守的策略,將現有紙本出版品數位化,卻不急於出版,抑或選擇性的出版部分作品,市場測試意味濃厚。

一、數位出版概況

根據本研究量化調查,目前國內圖書出版業有發行數位出版品的比例約占三成七(37.2%),沒有發行數位圖書之比例約占五成五(55.1%)。相較於2008年的比例,目前有發行數位出版品的業者略成長一成左右。另計畫在未來三年發行數位出版的業者約為二成六(25.6%),可見有部分圖書出版業者對數位出版於2010是處於測試水溫的態度,對未來三年的數位出版計畫處於觀望態度。(參見表4-15)

表4-15. 臺灣數位出版概況

數位出版 目前 未來三年計畫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248 37.2 170 25.6
沒有 367 55.1 419 62.9
未回答 51 7.7 77 11.5
總計 666 100.0 666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圖書出版業量化調查

目前發行數位出版品之國內圖書出版業,平均投入3人從事數位出版品發行的業務,且平均每家發行47.5個數位出版品,估計總發行種類約為1.18萬種。所發行的數位出版品種類中,約有八成四(83.8%)係為平行出版品,可見大多數的數位出版品係屬於實體與數位出版平行的狀況。

在有出版數位圖書之業者中,數位出版品的類型以「文學類」居多,約占20.6%,其次為「教科書類」,約占18.9%,再其次為「兒童讀物類」約占15.5%。(參見圖4-3)

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資料來源:本研究圖書出版業量化調查
註:樣本數=248。
圖4-3. 數位出版圖書種類

另在有出版數位圖書的業者中,數位出版品的格式以「PDF」格式居多,約占73.2%,其次為「ePub」格式,約占31.3%,再其次為「Flash」格式,約占14.7%,其餘格式比例皆低於一成。(參見圖4-4)

99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

資料來源:本研究圖書出版業量化調查
註:樣本數=248。
圖4-4. 數位出版品格式

二、數位圖書市場規模

根據「2010年臺灣數位內容產業年鑑」估計整體臺灣數位內容產值約為5,225億元,較2009年度成長13.5%。其中,數位出版與典藏約為493億元,較2009年度成長74.2%。若從2001年開始觀察,整體臺灣數位內容產值從1,334億元成長至5,225億元,複合成長率為74.5%,而數位出版與典藏則從9億元成長至493億元,複合成長率為98.2%,高於整體數位內容產值成長率。可見數位出版與典藏係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成長。(參見表4-16)

數位出版與典藏的快速成長可就幾個面向看出端倪,其一為大型出版社努力爭取書籍數位版權,例如城邦、遠流等出版社除努力取得書籍的數位版權外,更同步推出EP書籍。另一方面數位出版聯盟於2010年也發起了「百年千書計畫」,期望加速形成數位閱讀市場;而在電子書方面,國內許多廠商發展的電子書也相繼推出,例如電子閱讀美優派(ViewSonic)的「遠流金庸機」、明基的nReader K60、宏碁的電子書閱讀器LumiRead、華碩的Eee Tablet電子書、振曜的自有品牌「greenbook葉綠書」、天瀚的彩色電子童書Story Book inColor等。最後是電子書傳遞者的努力,例如中華電信Hami書城及遠傳e書城;中華電信Hami書城在2009年10月推出後,至今已有20萬人使用過該服務,書籍雜誌被下載超過100萬次,而合作的出版社更是從17家上升到超過100家,總計共有5,400本書上架,並支援手機四大平台,包含iPhone、Android、Symbian與Windows Mobile平台,提供更多手機用戶便利的服務。在各方面同步發展之下,造就數位出版與典藏產值年度成長74.2%。

表4-16. 臺灣數位內容市場規模

單位:億元


項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總產值 1,334 1,537 1,892 2,525 2,902 3,412 3,609 4,004 4,603 5,225
電腦動畫 39 28 30 19 19 21 22 29 40 43
數位遊戲 49 110 152 201 191 209 237 283 354 422
數位影音 308 287 308 326 344 368 400 410 420 451
行動應用服務 66 73 98 132 184 263 286 352 450 522
數位學習 4 30 49 40 65 94 99 130 153 266
數位出版與典藏 9 10 13 36 43 52 56 60 283 493
內容軟體 566 654 748 1,205 1,445 1,690 1,735 1,920 1,210 1,355
網路服務 293 345 494 566 611 715 777 820 1,693 1,673

資料來源:2007、2008、2009、2010年臺灣數位內容產業年鑑

三、數位出版的困難

本研究針對圖書出版業者研發數位出版品之情況調查發現,在發展過程中有52.4%有遭遇困難或障礙。進一步探討其原因,其中最大的困難多在於擔心版權問題、技術能力不足及資金不足等問題,以上問題若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則能快速提升數位出版之發展。(參見表4-17)

表4-17. 數位出版發展遭遇困難或障礙

是否遭遇困難 目前
家數 百分比
130 52.4
沒有 118 47.6
總計 248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圖書出版業量化調查

根據本研究深入訪談,業者提出以下在發展數位出版遭遇的困難或障礙。

●數位出版版權數量少

業者表示,臺灣圖書很多是外版書,在目前數位出版消費市場尚未成熟的當下,出版社不會同時取得圖書的電子版權。再者,若未來國外作者可以透過個人數位出版平台,也不必授權給國外出版社,而是授權給Amazon等具有個人數位出版功能的電子書平臺,直接行銷全世界,因此臺灣圖書出版業者在發展數位出版時,將面臨「書籍數量不足」的問題。當然這也牽涉到資金的問題,畢竟出版業者是營利單位,必須先以公司生存為目標,無法不計成本的簽下所有數位出版版權。

●數位出版技術人力不足

數位編輯的知識與技術,與傳統編輯相差甚遠,在轉型當中,必須經歷許多的試驗,集團式出版業者有能力設立開發部門,自主培育人才,開發數位出版品。但對於規模較小的出版業者而言,這卻是負擔不起的成本。因傳統編輯人才對科技並不熟悉,規模較小的出版業者部份朝向異業結盟的方式,與資訊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但雖如此,傳統圖書與數位技術人才也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磨合,並互相學習,才有可能作出優質的作品。現今就處於科技人才不懂編輯,編輯人才不懂科技的窘境。

●初期投入資金不足

以目前臺灣圖書市場的狀況,實體書銷售量遠大於電子書,因此若為發展數位出版,於出版社內部成立數位編輯,成本相當龐大,版權、軟硬體設備、人才、管理各方面都需要資金投入。業者提出,希望政府能輔導小型出版社,提供補助獎勵數位出版的開發。

●數位平台營運不透明

過去實體書銷售量,出版社可以藉由退書量來把關,確保行銷通路業者所提供的銷量數據的正確性。然而這樣的方式,卻無法套用在數位出版上,消費者透過網路下載或線上點閱購買出版品的消費方式,造成僅有數位出版平台業者能夠掌握銷量的真實狀況。出版業者僅能處於被動的態勢,如何確保自家出版品的銷量,便是一大問題。未來數位出版開始蓬勃發展後,數位出版平台營運狀況是否具有公信力,將相當重要。

●政府採購限制數位出版發展

公立圖書館及學校一直都是書籍銷售的管道之一,尤其是教科書業者更是倚賴學校這個銷售通路。但目前的公立圖書館及學校採購,係將出版業者研發的數位內容視為實體書的周邊配套商品,而非將數位內容視為商品本身,因此以現階段的狀況,在公立圖書館及學校這個銷售管道上,數位出版品變成贈品。藉由書籍所研發的數位內容,所投入的成本比實體書昂貴,但卻無法產生應有的價值,造成有部分出版業者認為進行數位研發,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四、數位出版技術與系統

(一) 個人數位出版平台

2009年Amazon推出個人數位出版平台(Digital Text Publishing Platform),作者藉由個人數位出版平台可自行製作電子書,並且發布在Kindle Store銷售。此外,2010年Barns and Noble亦正式推廣其個人數位出版平台PubIT!。另外Borders書店於2010年10月推出需付費使用的數位出版平台Get Published。作者在這些平台出版書籍可自己設計內容、長度、封面外,也可以自訂電子書的價格,並透過拆帳機制獲利。

國內市場也於2010年7月,推出由懷抱夢想的年輕團隊所打造出來的電子書平台Pubu,並同時扮演線上電子書城,協助作者將出版內容轉換成ePub格式上架販售。

個人數位出版平台有助於作者自行出版,並提供讀者更多元豐富的內容,對於數位閱讀長遠發展必然有所幫助,個人出版機制在華文世界的影響力也值得相關產業多加關注。

(二) 隨選印書技術

國內業者聯合線上(UDN),推出線上個人出版的服務,消費者可透過網站,除了可以選擇想要購買的著作外,也可上傳個人著作或者直接連結至個人網路部落格,選擇要出版的文章,甚至可在網站中編排,套用版面樣式,進而完成一本個人書籍的製作。在面對網路書店的挑戰,個人出版服務讓傳統出版業有另外一條路可以發展。

(三) 電子書借閱功能

2009年NOOKbook率先推出電子書借閱功能,Amazon的 Kindle store隨後跟進,開啟電子書借閱功能。NOOKbook及Kindle store的電子書借閱功能,係為每本書只能出借一次,以14天為限,概念與紙本書借出相同。在此兩個電子書平台,開啟電子書借閱功能後,也觸發出現媒合出借者和借閱者的網站。

教育部於2011年也開始推行「電子書試辦計畫」,未來只要使用電子閱讀器,就可在任何地方借閱電子書,並且借閱時間一到,就會自動還書,使得圖書館的資源可更深入每個地區,短城鄉差距,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

(四) 應用程式商店應用程式商店

自2007年iPhone問世,消費者逐漸將智慧型手機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同步改變了消費者的閱讀習慣。日本有業者將iPhone App結合傳統繪本的模式,在不破壞原本繪本的外型之下,加入了App的互動感,成為一個虛實整合的互動繪本,可以讓小孩子玩的愛不釋手。智慧型載具搭載應用程式的交互作用功能,讓閱讀不只是閱讀,將傳統閱讀模式拓展到與讀者身體感官及語言互動。受到數位閱讀載具革新影響,行動閱讀逐漸將成為新的潮流,出版業者不能僅有平面紙本的思維,必須轉向多種電子載具的數位閱讀,提升其附加價值。

(五) 無縫漫遊數位閱讀技術

2010年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成功研發「無縫式閱讀技術」,突破現階段跨載具平台(智慧型手機、電子書、網站)數位內容無法相互傳輸閱讀的限制。「無縫式閱讀」,其概念為使用者能隨時隨地,使用任意裝置來閱讀數位內容。簡單來說,「無縫式閱讀」能讓消費者運用「一指」快速轉換手機、電子書、電腦等內容載具,在不同時間點利用不同裝置進行閱讀。此種技術讓數位閱讀的便利性和行動性更勝實體書的閱讀感受。

另外此項技術能立即將部落格上現有的內容,轉為最新的EPUB 3.0格式,除了可立即透過電子書閱讀器閱讀外,也可允許以HTML 5、PDF或Office檔案等格式呈現,促成多元載具的內容無縫漫遊。

(六) 分析式內容加值技術

2010年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亦研發出「分析式內容加值技術」,提供雙語在地化翻譯服務,有助於協助國內數位內容出版業者在翻譯多國語言版本的速度能有所突破,也可使繁體內容能快數轉換成他國語言,有助於海外市場的推廣;另外,此項技術亦可提供文字自動校正服務,可減少校稿成本,同時提升校稿效率,提升我國數位內容競爭力。

(七) 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是目前科技產業最重視的領域。雲端運算是一種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的新運用,基本概念是透過網際網路將龐大的運算處理程序(Process),分拆成較小的子程序(Sub process),再交由多部伺服器(Multi- Server)所組成的系統,透過搜尋與運算分析,再將處理結果回傳給使用者端。也就是讓網路上不同的主機同時幫你做一件事情,增進處理速度。最終目標是沒有軟體的安裝,所有的資源都來自於雲端,使用者端只需一個連上雲端的設備與簡單的介面(例如瀏覽器)即可。在當讀者可以存取、取用全世界書籍的時候,數位出版品的存取將會是數位出版產業非常重要的關鍵之一。然而在雲端運算的支援下,未來讀者就算沒有高性能電腦,只要可以上網,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下載自己想要的書籍。而且採用雲端架構,用戶閱讀的內容會在不同裝置間自動同步化,因此即使是在不同時間用不同裝置閱讀,也不必每次重新尋找之前的閱讀進度,使數位出版品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八) 線上版稅結算系統

隨著數位出版品的發展,出版品的內容已經不單單是以冊為單位來出版,而是可能會細分到短篇或連載。再加上通路及購買型態多樣化,支付版稅給作者的頻率與方式將更為複雜,對出版業者而言,將增加著作權管理業務的負擔。因為這樣的狀況,大日本印刷於2010年開始提供著作權管理相關業務的代辦服務。出版業者只要在專用網站上,輸入作品的契約內容(例如版稅率、稿費等),另輸入作品銷售戰績,即可自動計算版稅,並同時進行付款通知書的製作與寄送。大日本印刷也將預計將此服務所累積的銷售情報,做成市場戰略資料,以付費購買的方式提供給顧客企業。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