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信箱 行政院新聞局
編輯例言
目錄
使用說明
版權說明
 
社 團
簡 介

臺灣新聞記者協會

 

 

成立日期:民國84年3月29日
會 長:莊豐嘉
地 址:(106) 臺北市信義路2段88號9樓
電 話:(02) 2341-9944;(02) 2341-0044
傳 真:(02) 2321-6121
e-mail:journaly@ms10.hinet.net
網 址:http://www.atj.org.tw

 緣 起
  臺灣新聞記者協會起源於1994年7月臺灣爆發自立報系股權轉移風波,一群關切自立報系記者能否維持編採自主權的跨媒體新聞工作者組成了「九○一新聞自主推動小組」,決定在9月1日記者節當天舉行臺灣首次以新聞工作者為主體的大遊行,以催生新聞專業組織、爭取內部新聞自主為訴求,該小組經轉化改組後,成立籌備委員會,促成臺灣新聞記者協會(簡稱臺灣記協)於1995年3月29正式成立。

 宗 旨
  臺灣記協成立宗旨,主要在維護並促進所有印刷、廣播和電視新聞媒體記者、編輯及其他新聞從業人員之職業、法律及社會權益,並爭取新聞自由、提升專業水準、保障新聞工作者之獨立自主,以落實新聞媒體作為社會公器之責任。

 工作重點
◎關注傳播環境-自成立以來,致力傳播環境改善、關注傳播政策發展,適時提出建言與主張,包括推
 動黨政軍退出媒體、促成傳播法令立法、推動媒體公共化等。臺灣記協於2003年記者節首度提出「
 年度報告」,分就新聞自由、新聞自律、傳播法制、勞動權益等面向,完整檢視臺灣傳播環境,爾後
 每年的記者節,臺灣記協亦將就相關議題提出報告。
◎爭取新聞自由-臺灣記協成立以來長期爭取新聞自由,對任何外力打壓採訪或報導自由的舉措均及時
 聲援。包括發動「反暴力威脅」靜坐,反搜索媒體及聲援多起記者遭不當偵查案例。要求政府施政透
 明,推動總統定期召開記者會連署。
◎推動新聞自律-臺灣記協提出新聞倫理公約,作為會員新聞工作的行為規範,並推動「向紅包文化說
 不」的自省運動。針對個別採訪與媒體觀察組織合作,提出媒體觀察報告,批判新聞處理缺失,建立
 記者自省文化。
◎提升新聞專業-臺灣記協每年在不同縣市舉辦記者充電講座,邀資深新聞工作者及學者專家主講,分
 享工作心得、討論新聞專業並與記者座談,對提升新聞專業及促進地方組織發展均具助益。
◎捍衛勞動權益-臺灣記協商請10餘位律師組成法律顧問團,免費提供會員諮詢,並從每年的會費中
 提撥10%設立記者保護基金,專款專用於記者工作權受到不當對待時,提供法律訴訟援助。臺灣記協
 成立以來,曾聲援自立報系工會幹部袁孔琪、中央日報記者蘇錚、中廣記者萬瑞君、臺灣時報蘇秀琴
 等10餘位記者遭不當調動及民視記者朱鈴惠轉換跑道等案。2004年鴻海企業以假扣押不當方式箝制
 工商時報記者曠文琪的新聞報導,經臺灣記協發起一連串抗議行動後,鴻海終於聲請撤銷假扣押。
◎拓展國際交流-臺灣記協於1998年5月3日國際新聞自由日當天,正式成為國際記者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簡稱IFJ)會員,提供會員申請IFJ發行的國際記者證,每年
 並參與多項國際交流活動及研討會,對提升會員視野、國際採訪便利具實質助益。臺灣記協並多次代
 表臺灣接待國外來訪同業組織,促進國際同業交流及提升臺灣國際地位。2005年7月與IFJ合作,邀請
 亞洲16國、30餘名記者來臺參加「民主與媒體-亞洲地區的挑戰」會議。
◎發行專業刊物-臺灣記協於1997年8月發行《目擊者》雙月刊,同年9月1日記者節正式創刊。《目擊
 者》深入報導媒體最新資訊、關懷記者工作權益、探討重大事件新聞處理、論辯新聞倫理規範。《目
 擊者》發行超過7年,目前已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媒體改造刊物,發行對象除本會會員及贊助者之
 外,傳播院校師生、社會組織、政府首長、民意代表、大眾傳播相關從業人員及關心媒體改造的社會
 人士為主要訂閱對象。

 經費來源
   會費收入、徵求贊助委員(每人每年5,000元以上)、一般捐款(每人每年不得超過30萬元)、《目擊者》雜誌廣告及發行收入、活動費用結餘、利息收入。

 入會資格
   一般會員:以新聞工作為主業的記者、攝影、編輯及自由撰稿人。
   學生會員:在學之新聞相關科系所學生。

 2007記協大事紀
一、關注傳播法制、健全傳播環境
◎本會與媒體改造學社、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九一記者節,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通訊傳播
 管理法」草案說帖。說帖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納入「新聞自主權與勞動權」、組織「財
 務透明」與「外部監察人」三主張。本會並由秘書長李建忠參加NCC所主辦之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公
 聽會,表達本會所提出之立場與聲明。在本會積極推動下,首度促成「編輯室公約」及「外部監察人
 」制度納入「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期望透過法令規範,促使電子媒體發揮自律精神與專業,未來
 進一步影響平面媒體建立此自律制度。
◎本會針對族群新聞議題進行「族群融合」專案,除了透過《目擊者》雜誌每期報導臺灣新聞媒體對於
 不同族群的採訪、報導問題外,並將於2007年5月舉辦座談會,進行專題綜合發表。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本會共同主辦「報禁解除20周年」座談會,會中針對報禁前後媒體發展與表
 現,以及目前之媒體亂象進行探討。
◎本會會長陳曉宜代表參加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舉辦之「媒體報導、新聞自由與誹謗罪」綜合研討會
 ,探討媒體自由與媒體獨立性、媒體經營者利益與刑事追訴、審判之問題,以及人民隱私權與媒體的
 利益衝突如何以法律解決等相關議題。
二、發行《目擊者》雜誌與電子報
◎《目擊者》雜誌於2007年首度建立外部監察人制度,制定讀者反應流程與新聞更正流程,今年聘請
 政大助理教授劉昌德擔任本屆執委會任期之目擊者外部監察人一職,接受讀者意見反應,並主動針對
 《目擊者》雜誌之內容提出相關意見與指正。
三、提升新聞專業與新聞自律
◎本會與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傳播學生鬥陣等四團體發表「反置入式行銷連署」
 行動,呼籲各界共同反對置入式行銷戕害新聞專業,並且在總統大選前要求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參
 與連署,保證任內將不推動置入式行銷。
◎針對三立電視臺製播的「228走過一甲子」特別報導,將國共內戰在上海街頭處決共產黨的資料畫面
 ,夾雜在228專題當中,又未在畫面上標示記錄片背景,誤導觀眾以為是228事件發生當時的資料。
 本會呼籲三立新聞臺除認錯道歉外,也應誠實面對此嚴重疏失,盡速做出相關懲處以示負責,並對外
 說明內部新聞產製流程改善方案,同時呼籲採訪記者仍應回歸新聞專業,確實做到多方查證的工作。
◎本會執委簡竹書代表參加「是誰戕害人民知的權利與記者勞動權?從環評大會限制記者採訪談起」座
 談會,探討政府資訊公開、新聞自由、知的權利、媒體工作權等重要議題,將對臺灣的民主政治造成
 什麼樣的影響?以及該透過什麼樣的集體機制保障記者應有的工作權益?
四、爭取臺灣記者的採訪權
◎針對聯合國連續四年拒發臺灣記者採訪WHA案,本會結合國內31家媒體主管連署支持「前進WHA,
 爭取臺灣記者採訪權」行動;並以電郵方式行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WHO總幹事陳馮富珍,要求
 他們重視來自臺灣媒體的集體聲音,給予臺灣記者平等的採訪權。本會並向國際記者聯盟(IFJ)、
 無國界記者組織、歐洲記者協會、世界新聞自由委員會等全世界140多個新聞組織呼籲支持及聲援此
 一行動。
◎菲律賓全國記者協會於2007年4月18日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陳
 馮富珍,聲援臺灣記者採訪世界衛生大會(WHA)的權利。
◎歐洲議會副主席麥克米蘭.史考特於2008年2月布魯塞爾「議會雜誌」網路版聲援臺灣記者採訪
 WHA之權利,同時力促歐盟,在今年5月19日舉行WHA年會前,及時解除禁止臺灣記者採訪的措施
 ,進行遊說工作。
◎日內瓦駐聯合國記者協會(ACANU)會員大會於2008年3月6日無異議通過決議,要求聯合國秘書長
 廢除阻撓臺灣記者採訪的歧視政策。對於持用臺灣護照記者排除於聯合國及其附屬組織和機構之外的
 政策,應重新考慮,加以修改。本會對此亦發表聲明與新聞稿,將持續爭取臺灣記者WHA採訪權。
◎本會會長陳曉宜代表參加由臺大新研所與鄭南榕基金會所辦「2007世界人權座談會」,並針對主題
 「臺灣的國際地位與臺灣記者的採訪權利」進行討論。
◎針對香港入境處官員以暴力方式阻礙臺灣希望之聲記者的採訪工作,及以暴力強行遣送記者返臺一事
 ,本會發表聲明批評香港政府漠視新聞自由,新聞自由明顯倒退。同時透過香港記者協會名義發文香
 港入境處,要求香港政府對外公開說明。
◎針對蘋果日報記者於高雄採訪檢警搜索密醫案,卻遭檢方留置、要求刪除照片一事,本會表示,檢方
 做法違反新聞採訪自由。若檢方認為媒體有洩密之嫌,可聲請搜索票搜索,不應任意留置記者並命記
 者刪照片。對於蘋果日報第一時間請律師協助記者,其他媒體也應學習。
◎有關陳幸妤隨扈推擠TVBS攝影記者一事,本會發表聲明表示,國安局人員已在陳幸妤到達現場前與
 現場記者進行採訪動線的溝通,並達成協議。記者既在協商同意的範圍內進行採訪,隨扈就不該有任
 何傷及記者人身安全的舉動,本會對此提出譴責,並要求國安單位對此事件進行調查,向記者提出道
 歉。
◎對於教育部長杜正勝為拒絕媒體採訪而順手推打攝影記者鏡頭,導致記者不慎撞牆一事,本會發表聲
 明表示,杜正勝身為政府官員,應受媒體監督檢驗,更應尊重新聞記者採訪權,重新檢討自身與記者
 的互動方式,對其不當舉動向記者道歉。
◎針對環保署召開之環評會議中,發生環保署政風人員與記者衝突事件,本會發表聲明,主張環保署應
 將環評會議審查相關資訊充分對外公開。環保署應立即與環保署線上記者共同協調出既能保障環評委
 員審議作業,又能尊重記者新聞採訪權的採訪公約。派出政風人員並通報警察驅離記者的做法已屬過
 當,環保署應深刻檢討。
◎針對環保署行文自由時報指該報記者周富美在採訪新聞過程嚴重影響公務,且不同意該記者再至環保
 署採訪一事,本會發表聲明,要求環保署收回剝奪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的採訪權,並請媒體界共同聲
 援記者的採訪權。
五、關注媒體勞動權益
◎針對自由時報社因長期未給足隔周休員工每年19天國定假日,本會發函要求北市勞工局與自由時報
 社進行處理,並且代表離職員工進行集體勞資爭議協調。之後自由時報依法令規定,以代金方式主動
 撥付給全體現職員工,而離職員工則開放單一窗口進行補發。本會並於《目擊者》雜誌對此次行動始
 末作一完整說明。
◎針對自由時報未經該報記者周富美本人同意,任意調動其職一事,本會發函自由時報表示,基於保障
 記者工作權立場,要求自由時報說明調職之緣由與處理方式。此外,本會並與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
 會等團體於臺北市政府前召開聯合記者會聲援周富美之工作權。
六、關注記者工作安全
◎民主紀念館拆除「大中至正」牌匾期間,民眾開車衝撞現場記者,造成多名記者受傷,包括東森記者
 被捲入車底、嚴重受傷送醫,本會立即發表聲明譴責暴力,呼籲各界應尊重記者之採訪權與勞工安全
 ,同時希望各媒體單位應針對此事受傷之記者給予完善的勞工保障,對其他採訪記者之人身安全也應
 多加保護。現場單位也應釐清事件狀況,並設立完善的記者採訪區域,保障記者不再被攻擊。
◎香港亞視攝影記者李東傑採訪立法委員選舉時,不幸從採訪車上摔下,導致頸椎嚴重受創昏迷。本會
 除了第一時間去電了解傷勢並聯繫其在臺長官表示關心,同時也與香港記協聯繫,表達隨時提供協助
 之意。
七、拓展國際交流與聲援國外記者爭取新聞自由
◎2007年5月,本會由會長陳曉宜率團,包括祕書長劉桂蘭、常委田習如、顧問余佳璋、國際組安德毅
 等一行5人,參加國際記者聯盟(IFJ)於莫斯科所舉辦之年會。本會於大會中提案,要求IFJ必須持
 續向聯合國抗議不當打壓臺灣記者新聞採訪權的作為,並向聯合國施壓與爭取同意臺灣記者持國際記
 者證採訪WHA會議,該提案並獲得大會無異議通過;其次,IFJ在會中通過推動中國新聞自由改革議
 案,本會也同時籌組中國新聞自由改革小組,目前正在籌備當中,預計於今年配合IFJ開始運作;第
 三,本會顧問余佳璋爭取IFJ最高決策機構─執委會執委一職,獲選為替補執委,在下半年獲通知正
 式遞補執委,藉此國際參與,將提升本會參與國際組織的層級及影響力。
◎2007年5月,以本會名義連署支持香港記協所發起「要求香港電臺公共化」之國際連署聲援行動。
◎2007年9月,邀請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來訪座談會,會中針對「全球自由度報告」及「
 全球新聞自由度報告」調查方法與結果提出年度報告與交流意見。
◎2007年10月底,由本會顧問余佳璋以候補執委身分,參加國際記者聯盟(IFJ)於布魯塞爾所舉行之
 全球執委會議,會中提案建請IFJ在官方網頁改版增修時,增加中文摘要或者簡要報導,並獲執委會
 議同意通過。
◎2007年12月,無疆界組織秘書長梅納德(Mr. Robert Menard)拜會本會,關切臺灣新聞記者勞動現
 況,以及臺灣記者參與國際活動採訪權利等問題。針對前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採訪環保署環評會議遭
 拒絕、東森攝影記者與中國時報等記者採訪受傷,兩起記者採訪權益與人身安全事件,聯合國所屬
 WHA拒發臺灣記者採訪證以及明年北京奧運等議題,與本會幹部交換意見。會後並發表聯合新聞稿
 ,表達對臺灣新聞採訪環境之關切與重視,並重申反對任何歧視臺灣記者與不平等對待行為。
◎2008年1月,由本會與美國夏威夷「東西中心」合辦「2008亞太新聞交流活動」。此次來臺參訪之美
 國記者群有8人,多為知名媒體之總編輯與總主筆。行程中本會舉辦一場與國內媒體座談會,主題為
 「如何處理選舉新聞?以2008年美國與臺灣總統大選為例」,交流彼此新聞處理心得;並且安排與
 世新大學的青年學子進行一場英文研討會,現場討論熱烈。其他參訪行程包括拜會總統候選人、經濟
 部、陸委會、新聞局、AIT、美國商會等國內政經單位或團體。
◎2008年1月,由本會顧問余佳璋代表本會,參加美國東西文化中心(East and West Center)年度亞
 太地區研討會。會中除討論中國新聞自由議題外,並發表專題:“After the Elections: Where Does
 Taiwan Go”,以及參與亞太媒體網絡分組討論,以“Changing the Focus”為題,探討臺灣新聞媒
 體的發展趨勢、數位化與公民新聞的可能性。
◎2008年2月,本會顧問余佳璋代表本會,參加在吉隆坡舉行的IFJ亞太區域領導幹部會議。會中除獲選
 為新增設的「亞太地區指導委員會」(Asia-Pacific Steering Committee)委員,會議並決議連署聲
 援阿富汗記者協會以及斯里蘭卡記者協會,針對近來當地記者遭政府逮捕或遭武裝份子攻擊,籲請重
 視並維護記者人身安全,本會也署名其中。
八、關注國外記者在中國的新聞自由
◎本會持續第2年譴責中國法院以密審的方式,對新加坡「海峽時報」首席中國特派員程翔以間諜罪判
 刑5年,呼籲各界關注中國嚴重傷害新聞自由及新聞工作者的人權問題。
◎2008年1月,本會與臺北律師公會人權保障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召開「兌現奧運承諾,釋放維權人士」
 記者會,共同聲援於中國維權人士胡佳。
九、提升新聞專業終身學習
◎在桃園、南投分別舉辦2場充電講座,以「記者生涯規畫與發展」為題,分享地方記者面臨媒體大環
 境不佳,裁員、減薪等勞動權緊縮情況下,如何規劃記者職場生涯與如何充實記者專業,以適應大環
 境之需求。今年將持續舉辦記者職場訓練之相關座談會。
◎在臺北,由常委周富美規劃、舉辦了11場次的「記協抬槓」活動,透過各種不同面向之新聞探討與
 觀察,讓更多人了解媒體常忽略之新聞議題。
十、記者保護基金
◎1995年設立「記者保護基金」,每年固定提撥會費收入的10%到基金帳戶。

↑TOP回目錄頁

Copyright © 2008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