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信箱 行政院新聞局
編輯例言
目錄
使用說明
版權說明
 
專 題
論 述

擁擠的雜誌架
--便利商店的進攻行銷策略

 

 

王鳳英
德伸文化/專案主編

  「你的好鄰居」、「x家就是你家」、「總是有新鮮事」,這些大人小孩耳熟能詳的便利商店廣告詞,根深蒂固紮進臺灣人的腦海裡,生活裡大小所需幾乎都跟它有關。
   對我而言,便利商店除了好逛外,還有一份特別感情,當我錯過一般商店營業時間,一片寂靜的道路上,便利商店的閃亮招牌向我眨眼招手,肚子嘴巴都能得到滿足;晚上睡不著覺或假日不想跟別人擠在一塊時,便利商店的雜誌出版架,是我紓解及消磨的好地方。
   這麼方便好逛的便利商店,背後一點都不簡單,任何在架上的東西都是經過推算放上去的,所以精確一點的說,便利商店是「透過推算、進而提供人們所需的商店」。

 臺灣雜誌業在便利商店面臨之現況
  根據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5年全國主要連鎖便利商店業者產業調查概況」的資料顯示,目前臺灣便利商店總家數已逾9,000家,平均2,700人不到就有一家便利商店,可見臺灣便利商店競爭之激烈,想當然耳,這些便利商店自然成為雜誌在書店之外的最大與主要的展示平臺。
   從民國69年臺灣第一家7-11開幕至今,拜臺灣經濟繁華之賜,全國遍佈的便利商店,因其無遠弗屆的便利性,將雜誌銷售量推向傲人高峰,各家無不使出渾身解術、以求在雜誌架上占得一席之地,廣告主便是以其是否能在便利商店上架,作為其是否刊登廣告的依據;在此風光下,便利商店店家、雜誌經銷商及雜誌業者均蒙其惠、嚐到幸福甜頭。
   然而,好景不常,近年受到大環境不景氣影響,雜誌因其休閒性而非必需品的特性,網際網路提供多元化且不遜雜誌的時鮮話題,消費者看緊荷包,佇足便利商店雜誌架前的人變少,拿起來並結帳的人更少,雜誌銷售量如溜滑梯般巨幅下滑、慘叫不絕於耳。
   另外,紙張成本的高漲,令凍壞的雜誌業雪上加霜,許多雜誌被迫剃頭停刊黯然退出雜誌架;而還在架上的雜誌也不要高興得太早,以為可以獨占消費者目光,因為尚有其他因素,足以蓋過架上雜誌丰采。
   臺灣三大便利商店品牌7-11、全家、萊爾富,7-11近年因為引進思樂冰緣故,雜誌架數已減剩至1臺,其他則維持2臺,要在擁擠雜誌架上爭取最佳露出機會,勢必要比以往更別出心裁;於是,為了爭取銷售量,各家雜誌紛紛以降價、送贈品、加特刊方式來加持,結果是成本拉抬而利潤降低,不要說雜誌業者沒占到好處、便利商店利潤也變薄了。
   另外,國內便利商店業者如7-11、全家紛紛成立出版部,自行發行雜誌及出版品,這些企業出版品自然優先擺在自家雜誌架上醒目位置、作最佳露出,加上價格優勢(不以賺錢為目的),實為現有雜誌業者一大競爭強敵。
   以上現況,令已是擁擠的雜誌架更形擁擠,在廣告主還是以便利商店露出作為廣告預算給付做法前,現有的雜誌及想要進入便利商店的新雜誌,要如何不被擠到角落,確實需要做一些功課,才能堅定挺立。

 便利商店雜誌架5大行銷元素
   如翊文化行銷公司副總俞奇武先生表示,臺灣便利商店的雜誌主要消費年齡層是20歲到40歲之間,而來消費的目的多半是以便利性為主。然而,這只是一個概況值,因為每家店還會依地區、季節、需求、環境而有不同的消費特性,需要用心觀察及了解。
   然而,不論如何,能在雜誌架上被消費者青睞的,不外乎5點:封面呈現、標題用字、主題內容、價格、活動,而這5元素就非常嚴苛的考驗雜誌業者功力了!
   用什麼樣的封面呈現可以吸引人駐足?如何下標能讓雜誌在眾家雜誌裡搶盡鋒頭?探討的主題能夠讓人有興趣而想繼續看,再來是用什麼樣價格讓人好下手,以及辦什麼活動和消費者連結。因此,一家出版社從編輯、行銷、廣告、發行都要環環扣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發現」、與「執行」並進的能力
   他說,便利商店非常重視「鮮度」,也就是說提供消費者最新鮮的東西,當然也包括雜誌。因此,雜誌業要觀察到現在是什麼時候、以及現在的人最需要什麼。以美容來說,夏季可以推保濕、冬天可以推保養專題,但是不是這樣就夠了,還必須有新意,否則,每年都有夏天及冬天,內容如果都差不多,那消費者是不會掏腰包的。
   執行能力很重要,亦是出版的關鍵。曾經,如翊文化觀察到休閒時代來臨,騎自行車人口有增多趨勢,於是建議出版社出版自行車相關情報,提供如從A地到B地約幾公里、騎自行車約需多少時間,中間可以去哪裡吃喝玩樂的資訊;由於臺灣出版業多為小型規模,人力是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該出版社無法多抽人力執行而暫緩。

 讓消費者習慣「你在」
  以便利商店為主要通路、一個月10多萬本雜誌銷售量,坐上臺灣雜誌零售寶座的「壹週刊」,從一創刊就以異於國內雜誌業的便利商店操作模式,獨占鰲頭。
   壹週刊發行部劉淳穎副理表示,壹週刊從一開始就不是以『雜誌架』為露出標的、而是另闢戰場。他們觀察到,會進便利商店的人多半已經知道自己要買什麼,拿到立即至櫃檯結帳,於是爭取結帳櫃檯位置擺設壹週刊,此一策略相當奏效,讓壹週刊避開其他雜誌競爭,並運用衝動性購買,成功打下江山。
   不但如此,壹週刊還繼續開發其他露出區位,如報架上的專屬雜誌架、雜誌架上的專屬雜誌架,其目的就是不要和其他雜誌混在一起,讓消費者容易看到壹週刊,這個觀念也帶動便利商店開發各種區位提供商品擺設。
   劉副理表示,壹週刊是固定星期三出刊,那時雜誌一定會擺在專屬「架上」,這個動作可以讓便利商店的工作人員養成擺設習慣,也會讓消費者習慣看到壹週刊的存在。
   這個讓「消費者看到你」的基本動作,看似簡單,背後需要一套完善運作機制,才能讓目的到位。劉副理表示,很少雜誌業者像壹週刊除了經銷商之外,另外配置10多個人力,在全省進行便利商店輔導及調查,一方面協助店家做好上架動作,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另一方面,蒐集數量情報回報公司及經銷商,做好數量調撥作業,此方式使雜誌平均退書率維持在5%上下,達成公司「全部賣光光」的行銷使命!
   此外,壹週刊還發明正反兩面露出雜誌的方式,讓消費者同時看見兩個封面:一本是政治、財經路線,報導最近時勢,以男性讀者為主;另一本走娛樂、八卦路線,以年輕人、女性讀者居多,多以生活類話題為主,做到你要八卦腥羶我有、你要深度的我也有。
   為什麼挑選零售為主要發行策略,劉副理表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檢視編輯部的路線是否符合現在人需求及口味;為了讓編輯部也能執行「全部賣光光」策略,壹週刊還會固定每月進行消費者座談會,邀請消費者就雜誌每篇內容提供看法,使編輯內容更貼近消費者。
   劉副理表示,唯有「用心」,才能讓消費者看見你,一語道破壹週刊屹立零售市場的奧袐!

 雜誌業需要便利商店業及政府推一把
   臺灣東販行銷部副理洪尚智先生,非常熟悉日本便利商店運作模式,他指出,雜誌在便利商店有「不可取代」特性,如沒有小孩的人不太看親子雜誌、養貓的人不會看養狗的雜誌;再者,雜誌只能出一次,不像出版品可以再版。
   日本便利商店非常重視雜誌出版品,雜誌被當作是情報、是提供資訊的重要來源,用來當作風向球、偵察消費者心理,如開架式彩妝品的上市,就是發現某年齡層彩妝雜誌賣得特別好,所以請廠商開發,進而掀起一股旋風。
   也因此,在日本便利商店的雜誌架是5臺數量,架子有裡外,雜誌封面朝外,讓行走街道的消費者也可以看到、進而吸引其進店。
   洪尚智先生指出,要在便利商店露臉,必須「讓人看得到你」,除了陳列區位外,最重要的就是,出刊日一到就一定會在雜誌架上看得到。東販出版雜誌是絕對按時出刊的,臺灣雜誌業者除了週刊外,很少月刊雜誌能在每月1日之前就能在雜誌架上露出,多半拖到5日以後,這點和日本雜誌業很不一樣
   然而,除了大環境對消費力的影響外,閱讀風氣興盛與否也是一大關鍵,如翊文化行銷公司俞副總呼籲政府,能夠更有力推動國內閱讀風氣,才能更有效刺激雜誌銷售買氣。
   便利商店的雜誌架說寬不寬、說擠不擠,就如一位行銷大師所說:「行銷,就是差異化的藝術」,你家的雜誌很夯、特別嗎?日本「便利商店之父」鈴木敏文指出,今後掌控經營之鑰的是「心理學」而非經濟學,或許可以為前進便利商店擁擠雜誌架劃下註腳。

↑TOP回目錄頁

Copyright © 2008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