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文學圖書獎

以前巴冷刀
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

作者
馬尼尼為

出版單位
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以前巴冷刀_現在廢鐵爛

得獎介紹

《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鐡爛》是在馬尼尼為自行策劃、搜集馬來民間野生詩「班頓」,在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張錦忠老師協助下,選出三十七首班頓,自己擔當翻譯並繪圖。

書名取自最後一首詩「以前是刀子・現在是廢鐡/以前愛得狠 現在厭得很」。

班頓充滿民間口語趣味、或情感直爽裸露、或令人莞爾的人生體悟。

詩人崔舜華說:「馬尼尼為的奇異版畫,自由不羈而帶有某種神祕主義,為這部詩集植入了一座極生猛的想像宇宙。鮮活而細膩的詩性線條,使圖像自身絕對足以構成一部獨立的詩意劇本。」

詩人吳俞萱說:「馬尼尼為的譯文與版畫如虎添翼。刻刀的線條轉折無法圓滑,留下許多犄角與古怪的收筆,就像口語的班頓野詩處處展露力的勢頭和頓挫,充滿野性的況味。每一首詩仰賴尾端兩句的情思反撲前頭兩句的具體物象,令白描的景物內裡萌生躍動的心。」

得獎評語

「班頓」(Pantun),亦稱班頓詩、連環班頓 、馬來班頓,作為馬來民間詩歌,其朗朗上口之特質,有如《詩經》富含的風、雅、頌。馬來班頓詩,讓我們有幸窺見馬來民間詩歌之形式與精神,透過這面異文化的鏡子,讓臺灣豐富多元文化的土壤。

文學圖書獎

我們幹過的蠢事

作者
賀景濱

出版單位
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我們幹過的蠢事

得獎介紹

以《速度的故事》、《去年在阿魯吧》讓人驚豔的賀景濱,在華文創作一直是旗幟鮮明的作者,長篇小說《我們幹過的蠢事》果然一出手就直指時代病徵:「網路時代的『我』是誰」。他對科學、哲學、歷史、社會與政治的獨特視野,對人性荒謬的嘲諷,令人捧腹大笑也黯然神傷。

數位資訊時代該如何重新定義「人」的主體性?人工智慧崛起後,又要怎麼看待心智?本書展現小說家對人類與宇宙的終極關懷,是臺灣在政治、科幻與後人類小說的頂尖之作。

得獎評語

在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中,人類的未來風景、個人的喜怒愛欲,都在資訊網演算法的操控下,這樣的未來預言,作者透過豐富知識的嘲諷語言,讓我們開啟新的視野,也呈現臺灣科幻預言小說的新高度。

文學圖書獎

臺灣漫遊錄

作者
楊双子

出版單位
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臺灣漫遊錄

得獎介紹

小說描述昭和十三年,主角青山千鶴子因半自傳小說《青春記》改編為電影在臺上映反應熱烈,受邀來臺巡迴演講。青山千鶴子出身富紳家族,旅居臺中時,日新會推薦一位臺灣大家族庶出的女子王千鶴擔任通譯。在全然不同文化教養下長大的兩人,因而有機會一起遊歷縱貫鐵道沿線城市。

從瓜子、米篩目、麻薏湯,到生魚片、壽喜燒,再到鹹蛋糕、蜜豆冰,小說宛如一場筵席,將青山千鶴子來臺一年的春夏秋冬,寫進這場筵席裡,有臺式小點、日式大菜,更有多元血統的料理。這一趟縱貫鐵道美食之旅,在味蕾滿足之餘,彼此交流了文化與思想。

透過小說的兩位女性,我們得以窺見日本帝國對待殖民地臺灣、日本內地人與臺灣本島人相處的細節,乃至於當年女性的命運。

得獎評語

小說敘事技藝巧黠,主題架構多重混融,穿越虛實、跨越邊界,凝視殖民國族異變、細書庶民日常飲食、勾繪女性主體尋旅。既有敘事形式的實驗設計,復以嫻熟輕盈的敘事節奏合成,反覆再讀可更咀嚼這部作品的巧韻。

文學圖書獎

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

作者
黃春明

出版單位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綠建築

得獎介紹

時間來到五零年代的宜蘭羅東小鎮。秀琴,是太和料理店店東的女兒,天生麗質,臉上總是掛著似有若無的笑意,騷動著在地男孩子們的情愫。一天,來自北投的臺語電影公司來到料理店內用餐,說笑之餘慫恿讓秀琴去當電影女主角,而後在電影公司的誘騙與黑道角頭的脅迫之下簽訂片約。然而沒想到的是,秀琴內心深處無法認同酒家女艷紅的角色,現實與虛構的衝突嚴重影響拍攝進度。電影公司於是在夜間安排公關酒攤模擬情境,半哄半強迫讓秀琴慢慢入戲。就在觥籌交錯間,秀琴漸漸放下心魔,電影可望順利復拍之際,安全局于局長的介入卻引發了一場料想不到的意外,使得秀琴陷入瀕臨潰堤的邊緣……。

《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帶領讀者重回臺語電影的黃金年代,懵懂的愛情、飄渺的明星夢、電影工業的殘酷與現實、黑道角頭與戒嚴時期政治力量的權力傾軋,勾勒出一齣生猛的鄉土悲喜劇。底層人物的哀傷與喜樂、卑微又尊嚴的眾生相深刻入微地呈現在字裡行間,黃春明小說中始終不變的仍是對小人物深切的同情與關懷。

得獎評語

秀琴所處的是還有警備總部,打電話尚不方便的年代,原是羅東的美麗愛笑女孩,為了追求明星夢,卻淪陷於電影圈的虛詐文化,成為電影工業和黑道角力、政治權勢的祭品。小說反映當時的世風,對小人物傳達悲憫,情理鞭辟入裡,展現堅實的寫實功夫。

非文學圖書獎

黑洞捕手:台灣參與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故事

作者
陳明堂

出版單位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黑洞捕手

得獎介紹

《黑洞捕手》是臺灣參與黑洞觀測的紀實故事。

2019年4月10日,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亮相。國際團隊「事件視界望遠鏡」以八座天文臺,模擬出「跟地球一樣大」的望遠鏡,看到了五千五百萬光年外的黑洞。臺灣中研院天文所參與其中三座天文臺的建造和運營,貢獻良多,故成為本次全球直播的一份子。

陳明堂以建造望遠鏡、研究天文的第一線角度,向我們訴說立定志向、堅守夢想的重要性。而我們也透過他的眼睛,從格陵蘭望遠鏡在北極圈落腳的始末。看見臺灣小國求生,藉由發展天文觀測儀器,乘勢翱翔的奮鬥過程。

得獎評語

全球最exciting的黑洞觀測科學計畫於各大陸佈局11座望遠鏡站,臺灣參與了其中四座,本書細膩的以中研院所主導的格陵蘭站,闡釋臺灣如何發揮量能與各國頂尖科學家合作,探索太空未知之域。代表臺灣有更大的實力開啟對人類未來探求的努力。

非文學圖書獎

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附《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作者
洪芳怡

出版單位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曲盤開出一蕊花

得獎介紹

戰前臺灣流行音樂是從曲盤裡開出的時代之花。

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風格強烈,辨識度高,讓人一聽就能用耳朵識透,卻又越聽越墜入五里霧中,每次播放都能發現新意。

留聲機時代的臺灣流行歌手用嗓音寫下流行音樂史,然後被遺忘。要認識臺灣的聲音,必須重新貼近歷史,找回當年的耳朵。

本書的寫作,立基於音樂學和文化研究,旁觸文學、歷史、社會學、傳播學等人文學科,更建立在以大量唱片聲音耕織而成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上。

全書分成聽眾、歌手、創作者、音樂、文字、產業六大章,從多角度探討那個臺灣流行歌萌芽乃至興盛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隨書並附一精心製作、收錄21首代表性戰前流行音樂的復刻典藏CD專輯,讓閱讀此書的讀者同時也能親耳聆賞那遺落的時代之聲。

得獎評語

作者不僅讓湮沒在歷史的曲盤開出一蕊花,以流暢的文字展現其豐富研究成果。最叫人驚豔的是隨書附贈CD,復活九十年前的聲音,打開讀者以五感體驗臺灣戰前文明之窗。

非文學圖書獎

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

作者
張雍

出版單位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麥田出版事業部)

牧羊人與屠宰場

得獎介紹

張雍,攝影師。2003 年旅居捷克,2010 年起以斯洛維尼亞為創作據點迄今。以深度人文故事為其探索主軸,冀望透過影像讓主流刻意忽略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衝突地區肉眼不易辨識的傷痕能被察覺。旅歐18年,曾發表《蒸發》、《波西米亞六年》、《雙數》、《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等文字攝影集,並榮獲三座金鼎獎肯定,張雍仍持續嘗試透過攝影替人性服務的諸多可能。

得獎評語

《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是攝影師張雍以深度人文觀察、記錄伊拉克北部庫德族人的故事,影像與敘事動人。希望帶給對自我認同感到迷惘或焦慮的人一些借鏡與靈感,並提醒著人們,對自由的渴望不只是目標更是一個過程。

非文學圖書獎

獵人帶路—曾文溪溯源影像誌

作者
龔卓軍、黃瀞瑩、陳冠彰、張景泓、陳伯義、莊榮華

出版單位
臺南藝術公社

獵人帶路

得獎介紹

這本《獵人帶路-曾文溪溯源影像誌》,不僅回應布農族獵人王光祿案,也為當前極端型氣候下的流域生態問題提出藝術觀點的視野。為完成本影像誌,主編龔卓軍於2020年邀請攝影家陳伯義、攝影家張景泓、導演莊榮華與書寫者陳冠彰、黃瀞瑩,跟隨阿里山鄒族獵人的腳步,經過了八個月的努力,上阿里山、達邦、伊斯基亞那、里佳、茶山超過十五趟,訪查獵人安孝明、楊啟川、巴蘇雅,由他們帶路,用腳的知識來重新認識曾文溪上游的名字,深入獵人與部落視野中的曾文溪上游家屋與大地歷史。在攝影創作與非虛構書寫文字的基礎上,由視覺設計和美術編輯羅文岑,將上述工作成果主題化,編輯成一本採取大開本畫報形式的影像誌,以呈現流域上游影像之細節與力量。

得獎評語

閱讀此書,需要準備。準備好在典範間穿梭、在生死間平衡,在一千個名字中尋得定位。大開本畫報是對話的形式,呼應獵人巫士與川流的對話,讀者在翻報的間隙,也能踩下足跡。這是一個冒險故事,從論述出走再走回來,曾文溪得以訴說,幸得行動者用腳尋源,幸得獵人仍能帶路。

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山教我的事

作者
沈恩民

出版單位
游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山教我的事

得獎介紹

《山教我的事》是插畫家沈恩民自2014年至2020年的山行紀錄,也是他探索自我的過程。熱愛畫畫的他,從小就夢想有一天能出國留學,長大後,順利進入夢想中的設計公司、成為知名圖庫的暢銷插畫家。但就在事業爬上頂峰時,卻失去了提筆作畫的勇氣。

為了逃避,也為了摸索,他頻繁地走進山裡。一次又一次的山行,他放慢了步調,多聽了一些故事,也多了一些思考的時間。曾經,他以為自己缺乏的是出國留學的洗禮,但跟著不同的人走訪島嶼的山林,彷彿經歷了一場臺灣留學之旅,不僅讓他重拾畫畫的樂趣,也重新找回了自己。本書以融合地理、歷史、生態、人文的方式,描繪臺灣的山林,更以溫暖的筆調,記錄為臺灣山林付出的那群人與那些事。

得獎評語

一字排開金鼎獎入選作品,《山教我的事》特別突出優秀,不只是其書印刷精美,以大尺寸道林紙印刷,簡潔有力的配色與封面設計跳入眼前,內容用爬山帶出的山林經驗,更是讓評審閱讀過程中印象深刻,本書跳脫大自然教育的範疇,以作者本人親自踏查的山林故事爲引,旁及山友與個人的生命經驗,讀者讀到了更多山林以外的事,而這一切,都在作者的筆與畫作中不疾不徐地被詳細述說與分享,山能給作者的一切,讀者透過閱讀也能獲得,也許您我也願意因此放下書,走進山,是以特別推薦!

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Home

作者
林廉恩

出版單位
也是文創有限公司

Home

得獎介紹

天亮了,一座城市醒了過來。這是我們的家,我們居住的地方。這裡有山,這裡有海,這裡有一座又一座連結了城市與鄉間的橋,這裡有一個又一個故事,可能是你知道的,也可能是你從未想像與經歷的人生。都在這裡,安靜而又喧鬧著,每天上演。

得獎評語

2021年,多數臺灣人花最多時間待著的地方,就是家。林廉恩使用多元媒材創作的《HOME》,建構了一個溫暖動人又熟悉的世界,藍色小貨車行經的道路,有高低樓房、跨越河川的橋樑、各形各色的車輛、鄉間林野與大海。小貨車繞行的是這座島嶼,是我們最熟悉的傳單、報紙、灰紙板、瓦楞紙拼貼而成。這樣離家又返家的行程,日復一日,難免厭煩,但不要忘記窗外的風和日麗,不要忘記凌亂家門前有溫暖的光。

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鄭和下西洋的祕密

作者
李如青

出版單位
四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Fa_電影欣賞

得獎介紹

麥哲倫、哥倫布、迪亞士、達伽馬都因航海探險聞名於世,但其實更早拉開人類「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距今615年前中國人鄭和所率領的探寶船隊七次下西洋(1405~2020),作者李如青披閱古籍,尋訪遺跡,為孩子重新梳理這段輝煌歷史,透過六百多年前小木工阿武的創客智慧,體驗一顆小種子所擁有的驚人力量,他們將如何聯手實現一個征服壯闊海洋的夢想?

《鄭和下西洋的祕密》是一本最具特色的海洋繪本,李如青老師耗費十年蒐集資料、審慎構思創作,細細打磨文本中的每一字句、每一張畫面,讓這個知名的歷史故事,有了全新的視野,閱讀過程充滿驚喜。

得獎評語

創作者以寫實細密的畫風描繪出偉大歷史事件中容易遭人忽略的小細節,根據史實以合理的想像虛構,彰顯了「一顆小小的種子,也有偉大的可能」,別出機杼,令人讚賞,從此「鄭和下西洋」在小讀者心裡留下別樣的印象。

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來自清水的孩子 1-3

作者
游珮芸、周見信

出版單位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Fa_電影欣賞

得獎介紹

《來自清水的孩子》為紅葉少棒傳奇幕後推手、《王子》雜誌創辦人、政治受難者蔡焜霖的傳記漫畫。由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游珮芸,和長期創作繪本的周見信共同創作。對白融合華、臺、日語三種語言,畫風則因應各冊的時代背景與情緒氛圍,採取鉛筆、版畫、網點效果線等不同技法。全書共分四冊,一冊刻畫一個時代,本次得獎為前三冊〈愛讀冊的少年〉、〈綠島十年〉、〈《王子》時代〉。生動的情節、細膩溫柔的敘事,從平凡小人物的故事中,折射跨幅90年的近代臺灣史。目前全套已售出日文、法文、阿拉伯文國際版權,並榮獲 2021 台北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獎、2021 金鼎獎兒童及少年類圖書獎、2021 德國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獎、2021 金漫獎最佳新人獎;入圍 2021 金漫獎最佳編輯、年度漫畫獎。

得獎評語

描寫白色恐怖下的驚怖無助,卻文字舒緩、畫筆節制,沒有吶喊的抗議最具控訴力道。三冊書的內頁從粉色、黑白到藍紫色調,象徵從溫馨的無邪童少,忽焉走進牢籠的無辜束手,再重回艱困世道的歷程,證明除魅不易;而清水孩子無端蒙冤,卻一路秉持的樂觀堅忍,格外令人不捨與敬佩。

圖書編輯獎

黃靜宜

圖書名稱
曲盤開出一蕊花――
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
(附《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得獎介紹

戰前臺灣流行音樂是從曲盤裡開出的時代之花。

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風格強烈,辨識度高,讓人一聽就能用耳朵識透,卻又越聽越墜入五里霧中,每次播放都能發現新意。

留聲機時代的臺灣流行歌手用嗓音寫下流行音樂史,然後被遺忘。要認識臺灣的聲音,必須重新貼近歷史,找回當年的耳朵。

本書的寫作,立基於音樂學和文化研究,旁觸文學、歷史、社會學、傳播學等人文學科,更建立在以大量唱片聲音耕織而成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上。

全書分成聽眾、歌手、創作者、音樂、文字、產業六大章,從多角度探討那個臺灣流行歌萌芽乃至興盛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隨書並附一精心製作、收錄21首代表性戰前流行音樂的復刻典藏CD專輯,讓閱讀此書的讀者同時也能親耳聆賞那遺落的時代之聲。

得獎評語

這一部「戰前流行音樂讀本」全書分為聽眾、歌手、創作者、音樂、文字、產業六章,是原作者多年鑽研臺灣戰前流行音樂史料,聆聽了近800面留聲機唱片後之跨文化研究成果,經多次改寫成為適合一般閱眾的二十萬字著作。黃靜宜為資深編輯,深信聲音是文化資產,時代的聲音留存時代的記憶,所以,為讀者大眾再現早期流行音樂文化的諸多面向,企圖讓「曲盤」可以「開出一蕊花」,好讀、好看、兼好聽,乃以製作「193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專輯」概念出發,全書編輯文字與圖像,版面美侖美奐,處處吸睛;隨書CD專輯原聲復刻21首歌曲,外加52頁導聆手冊,編選、設計、包裝均極用心。讀者一書在手,既有復古之感,又依稀有上一世紀時代摩登的感覺。

圖書插畫獎

阿尼默

圖書名稱
情批

得獎介紹

書名「情批」是「情書」的臺語發音。

本書是他以令人屏息的絕美插畫,融合質樸卻真情流露的臺語詩文,傾注靈魂鑄造而成的原鄉表白。

《情批》是極其美麗的詩繪本。每頁姿態各異的樹木,如同煙花、如同繾綣髮浪,佐以文字,成了描繪「從樹到書」的溫柔情書:開端的三幅山海圖實為一長卷連作,後半段的林地、伐木池、運材的火車軌道、紙廠、老式印刷機,是人類得以透過筆墨與顏料留下思想與文明的紙頁,從無到有的必經之路。

書中文字向日星鑄字行購買鉛字印出,逐字轉檔拼排而成,傳達對鉛字印刷的敬意,邀請臺語文作家鄭順聰擔任臺語審訂,金曲獎最佳臺語專輯得主廖士賢聲音演出。透過完成本書,向臺語文、樹木、書冊吐露羞赧難言的濃烈情感。

得獎評語

這本臺語詩繪本,是關愛臺灣山林的情書,以拼貼、墨印、皴染、鉛字打印的方式,來展示一棵小樹仔慢慢長成巨木,又碾成紙漿,化作書本的過往。對於人、鄉土,以及書本的情感,在漫漫無盡的歲月中,可堪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