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瞭解我國出版產業經營狀況、有效掌握產業訊息脈絡,文化部特辦理「106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有別於過往區分為圖書、雜誌與數位出版等三項獨立調查,慮及出版事業之複合式經營方式、避免調查資源重複投入,因此,本年度再度整合問卷架構,將圖書、漫畫、雜誌、數位出版與圖書行銷通路等五大類別歸納於單一產業調查內(雜誌僅進行盤點調查),期許藉此快速掌握產業趨勢脈絡,以跨年度之連續性數據相互參照,以收節省行政成本、擴大出版產業調查成果之效益。

「106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主要結合量化及質化研究方法,並輔以文獻及次級資料分析。量化調查方法包含出版概況盤點、產業問卷調查、廠商營業額撈取及消費電訪調查等,其中,問卷調查對象包括圖書(母體:542筆;回卷樣本:166筆;回卷率:30.6%)與漫畫出版業者(母體:12筆;回卷樣本:4筆;回卷率:33.3%)、數位出版業者(分為數位出版社與數位平臺)、行銷通路業者(分加盟連鎖體系與網路書店,以及單一/獨立書店通路業者。總計母體:579筆;回卷樣本:174筆;回卷率:30.1%),以及一般民眾閱讀與消費行為;質化研究則包含業者深入訪談與焦點座談。以下分別摘述量化與質化研究發現:   

壹、出版產業發展綜合概述

106年我國整體出版產業,包含圖書、漫畫等,其營業額表現相較105年有所成長,顯示當年度整體出版市場銷售動能呈好轉景況。

實體出版市場表現方面,就上游端而言,106年實體出版品(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193億元9,894萬元,較105年成長0.6%。就下游端而言,106年實體出版品(涵蓋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238億5,116萬元,較105年成長2.8%。【P.273】

數位出版市場表現方面,就上游端而言,數位出版(涵蓋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7億5,604萬元,與105年相比成長187.3%。就下游端而言,數位出版(涵蓋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12億6,006萬元,與105年相比亦成長187.3%。【P.273】

以實體及數位出版合計來看,就上游端而言,實體圖書及電子書(含漫畫與電子漫畫)合計營業額約新臺幣201億5,498萬元。就下游端而言,實體圖書及電子書(含漫畫與電子漫畫)合計營業額約新臺幣251億1,122萬元。【P.273】

惟根據勞動部調查顯示,106年出版產業總就業人數為31,729人,較105年衰退2.8%,仍延續近年來我國出版產業總就業人數呈震盪走低之態勢發展。

貮、量化調查主要發現

一、圖書與漫畫出版產業

我國近三年整體圖書進出口概況

整體而言,我國各類圖書年進口總值呈逐年下滑態勢,其由104年新臺幣30.4億元下修至105年新臺幣29.5億元,而後106年又再度下滑至新臺幣27.4億元,跌幅為9.9%。出口總值則呈持續走高發展,其由104年新臺幣25.8億元成長至105年新臺幣35.6億元,106年進一步揚升至新臺幣39.8億元。【P.99】

就圖書進口類別[1]而言,以「其他書籍、小冊、傳單及類似印刷品者」之金額為最高,其次依序為「書籍、小冊、傳單及類似印刷品」、「兒童圖畫書」及「字典及百科全書」,雖然相較「其他書籍、小冊、傳單及類似印刷品者」,其餘三者之進口金額甚低,惟除了「兒童圖畫書」進口值於106年衰退19.9%,其他兩類進口金額近兩年內皆有所成長,尤其106年「字典及百科全書」進口金額成長率高達116.1%。【P.99】

圖書出口類別部分,亦以「其他書籍、小冊、傳單及類似印刷品者」金額為最高;「兒童圖畫書」出口金額名列第二,其金額自104年新臺幣0.6億元一舉成長至106年新臺幣13.9億元。另「書籍、小冊、傳單及類似印刷品」與「字典及百科全書」106年亦皆呈走揚趨勢。【P.100】

106年新書出版數量、總印刷量均較過往成長,新書出版量以童書/青少年最高

本研究盤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所提供之ISBN申請資訊,總計盤查當年度出版之40,401種書籍,其中有24,423種於四大網路書店中上架,整體上架率為60.5%。【P.118】

106年新書出版量以童書/青少年占比最高(12.1%),人文史地居次(10.1%),其他、社會科學、心理勵志、文學小說、語言學習、醫療保健以及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約占5%至9%;其餘類別則不及5%。【P.156】

至於106年新書總印刷量推估約為5,485萬本,較105年推估值5,341萬本,印量增加約144萬冊;另據本案調查顯示,106年新書平均印刷量約為1,558本。【P.156】

此外,調查顯示,臺灣出版新書平均定價由105年401元遞增至106年425元。【P.157】

106年上游出版端(紙本)圖書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193.9億元;下游零售端推估為新臺幣238.5億元

以整體106年度實際出版新書種數35,205種回推估算,整體上游出版端的整體(紙本)圖書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193億9,894萬元,下游零售端的整體(紙本)圖書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238億5,116萬元。【P.175】

就出版單位106年全年獲利狀況,業者問卷調查顯示:獲利者占比重20.8%、虧損者比重42.4%、損益兩平者36.8%;與105年比較,獲利者減少3.0%、虧損者增加6.0、損益兩平者減少0.3%。【P.175】

106年臺灣新書銷貨冊數約為3,957萬本,新書以童書/青少年類圖書銷貨占比最高

根據調查資料推估,106年出版新書銷貨冊數約為3,957萬本,占106年新書印刷量之53.9%,106年再版再刷圖書,連同先前庫存數量,銷貨冊數約3,561萬本;全年書籍總銷售量估計約7,518萬本。【P.160】

從業者所提供銷貨資料觀察,106年新書市場銷貨類型以童書/青少年類圖書(15.0%)占比最高,心理勵志居次(13.0%),與105年調查結果相比,上述圖書類型銷貨占比皆有上升趨勢。【P.161】

44.4%出版單位向海外購買圖書版權,28.4%出版單位銷售圖書版權至海外

調查顯示,104年至106年,國內出版單位購買其他國家版權或是銷售版權至其他國家之狀況均相當類似,106年44.4%出版單位有引進其他地區或國家圖書版權(包含翻譯權跟印製權),28.4%有輸出圖書版權至其他地區或國家,10.5%有進行國內圖書授權。【P.166】

海外版權書購買來源國部分,近三年變化則有限,台灣出版單位目前以向美國(29.8%)及中國大陸(22.8%)購買版權比率最高,其次為日本(19.3%)、其他國家(18.7%)、韓國(8.1%)、加拿大(1.1)、港澳(0.1%)、新加坡(0.1%)。【P.168】

臺灣出版單位之海外圖書授權仍以中國大陸為主要交易國,不過其比率由105年92.8%微幅降至106年82.7%,其次是韓國,占比由105年5.2%小幅上升至106年6.5%,其後依序為馬來西亞(4.1%)、泰國(2.5%)、日本(2.1%)等國。【P.171】

106年漫畫新書出版種數為3,327種,較105年上升,平均首刷量亦較105年增加

調查顯示,106年臺灣漫畫出版單位銷貨收入來源以其他漫畫出版相關收入(30.2%)為主,其次為販售紙本漫畫收入,占28.6%,總計實體漫畫出版相關收入比重達八成八,與105年相當(86.7%),而數位出版收入占比與105年持平皆為0.6%。【P.190】

據調查資料推估,106年出版漫畫種數為3,327種,微幅高於105年3,292種。【P.180】

至於漫畫新書總印刷量,根據出版數量插補推估,106年臺灣漫畫新書總印刷量估計約為665萬本,較105年(612萬本)增加53萬本;新書平均首刷量則由105年1,860本增加為106年2,000本。【P.181】

50.0%漫畫出版單位出口漫畫至海外,出口國以港澳比率最高

本次受訪國內主要漫畫出版單位並未直接進口漫畫銷售,50.0%直接出口漫畫至海外銷售。觀察出口國分布情形,受訪漫畫出版單位直接出口以港澳(100.0%)、中國大陸(50.0%)、馬來西亞(50.0%)與新加坡(50.0%)等華人聚集區域占絕大多數。【P.186】

從出口漫畫的類型來看,以青年類書籍(33.3%)所占比率最高,其次是同性愛(30.0%),而少年、少女類則各占1.7%,並列第三位主要出口國。【P.186】

75.0%漫畫出版單位有購買國外漫畫版權,75.0%銷售漫畫版權到其他地區或國家

調查顯示,受訪漫畫出版單位中,106年有75.0%有購買其他地區或國家漫畫版權(包含翻譯權與印製權),另一方面,銷售漫畫版權至他國之比率亦由105年50.0%回升至75.0%,出版單位進行臺灣內部漫畫版權授權則維持於50.0%。【P.187】

海外銷售交易對象部分,臺灣漫畫出版單位106年海外漫畫授權以港澳地區、馬來西亞及韓國為主,各占33.3%,此一觀察與以往兩年度調查結果顯著不同,顯示漫畫出版單位的海外版權交易對象較為多元,惟仍以亞洲國家為主。【P.189】

106年上游出版端漫畫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4.8億元;下游零售漫畫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6.4億元

臺灣106年上游出版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漫畫營業額為新臺幣4億7,669萬元,相較105年5億2,169萬元衰退8.6%;下游零售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漫畫營業額為新臺幣6億3,816萬元,相較105年6億8,220萬元衰退6.5%。【P.191】

 

二、雜誌出版產業[2]

106年我國定期出刊雜誌出版週期以月刊為主,其次為雙月刊

與105年相比,106年雜誌出版週期結構不變,但扣除特刊、不定期出刊、過刊重新出版之雜誌,發行種數則持續下降。此外,106年雜誌特刊種數333種相較105年的19種大幅成長1652.6%。【P.133】

106年電子雜誌線上發行格式仍以PDF為主

電子雜誌發行格式仍以PDF為主,占87.3%,而近幾年各大業者致力提倡的EPUB格式占12.0%,相較於105年7.4%成長。【P.139】

三、數位出版產業(出版社與數位平臺)

累計至106年底,平均29.0%出版機構取得紙本圖書數位版權並已出版,電子書發行語言以正體中文為主(93.1%)

累計至106年底,逾半數(54.4%)出版機構尚未取得任何作者數位版權授權,9.6%出版機構取得五分之一以下圖書數位版權,4.8%出版機構已取得21%至50%數位版權,27.2%取得半數以上出版品之數位版權。扣除未回答者,平均29.0%臺灣出版機構取得紙本圖書數位版權並已出版。【P.204】

從電子書發行語言來看,106年曾出版電子書之出版機構,93.1%曾發行正體中文電子書,2.3%曾發行為簡體中文,1.5%出版機構曾發行英文電子書,另有3.1%出版機構曾發行其他語言電子書,而日文電子書則未有出版機構在106年發行。【P.204】

出版電子書機構60.0%全部自行編製

從電子書編輯而言,60.0%全部自行編製,28.0%全部委外製作,8.0%部分委外,4.0%採紙本掃瞄與其他方式進行數位出版業務。相較105年調查結果,106年自行編輯占比顯著成長,而委外製作比例則呈下滑態勢。【P.205】

電子書出版格式仍以PDF為大宗,約九成五適用一般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閱讀

從出版格式來看,臺灣出版產業仍以PDF格式為主,其占46.4%;採EPUB(EPUB 2與EPUB 3合計)格式者約占四成,其他格式則均未普及。【P.206】

就適用載具而言,電子書檔案多數適用一般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閱讀,比率約九成五,其次為iOS平板電腦占七成五,而適用Android平板電腦或手機之比例各占70.8%,較iOS系統手機(66.7%)高出4.1個百分點,另其他閱讀器適用占比則僅為12.5%。【P.206】

經網路清查盤點後可知,106年出版的電子書數量為6,913種,原生電子書總計約含1,381種

經網路清查盤點,106年全年度電子書出版上架種數為6,913種,相較於105年情況明顯成長(30.9%)。其中,紙本/電子書皆同步於106年出版上架者計有3,933種,占全年度電子書56.9%;曾於78至105年曾出版紙本書之電子書計有1,599種(23.1%);原生電子書/尚未出版紙本書之電子書者則為1,381種(20.0%),與105年情況(20.7%)相當。【P.126】

原生電子書/尚未出版紙本書之電子書以文學小說類為最多

原生電子書/尚未出版紙本書之電子書以文學小說類323種(23.4%)為最多,其次依序為心靈健康類245種(17.7%)、寫真類151種(10.9%)、休閒生活類139種(10.1%)、語言電腦類116種(8.4%)、財經企管類86種(6.2%),以及人文科普類81種(5.9%)等。【P.126】

電子書販售超過七成全部委外,48.0%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方式處理

106年臺灣出版機構逾七成係全部委外販售電子書,惟比率由105年92.3%衰退19.0個百分點至73.3%,另有13.3%為業者自行銷售(相對105年增加5.6個百分點),其餘13.3%出版機構則採委外與自行銷售並行之混合模式。【P.207】

出版機構販售電子書,有48.0%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方式處理,全部委由經銷商處理之比率為12.0%,各有16.0%出版業者自行架設電子書平臺或採用簽約與經銷並行模式,而其餘8.0%則屬其他合作方式。【P.208】

調查發現,我國電子書以授權販售個人消費者(76.9%),以及單獨授權販售圖書館者(53.8%)為當前主要授權模式。【P.208】

出版電子漫畫機構25.0%全部自行編製、25.0%數位版權委外處理

就出版電子漫畫機構之電子漫畫編輯情形來看,有25.0%全部自行編製,25.0%漫畫出版社全部委外製作。【P.183】

至於電子漫畫數位版權管理方式,106年各有25.0%漫畫出版機構不使用DRM系統或自行開發DRM系統。【P.183】

電子漫畫已克服載具限制而全數通用

從電子漫畫適用載具來看,106年電子漫畫出版機構幾乎已克服載具限制而全數通用,僅其他閱讀器比例仍然偏低。【P.184】

電子漫畫占廠商營收比重偏低,大多數漫畫出版社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

根據業者提供資料,電子漫畫售價約為紙本漫畫五五折。【P.184】

臺灣主要漫畫出版機構75.0%為全部委外販售電子漫畫,25.0%係自行銷售,然因電子漫畫銷售冊數仍明顯偏低,故該項營收平均僅占紙本漫畫營收0.5%左右。【P.184】

出版機構販售電子漫畫,有50.0%是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方式處理,另50%則未有表態。【P.184】

數位出版業之核心業務性質相當多元,以圖書出版業者占比較高

數位出版業之核心業務性質相當多元,然其仍以圖書出版業者占比較高(91.2%),其次為數位平臺業者(26.5%)與販售紙本書籍之網路書店(20.6%),雜誌出版業者及圖書經銷商各占11.8%,其餘業者比重均為5.9%。【P.200】

我國電子書出版機構愈發重視圖書數位化之發行模式、數位版權管理83.3%委由電子書流通平臺負責

調查發現,國內電子書已逐步朝向採紙本與電子書EP同步發行之趨勢發展,且106年EP同步發行占比(48.8%)首度超越紙本圖書先發行模式(28.8%),另電子書先出版之占比為22.4%,相較105年成長15.4個百分點。【P.205】

電子書數位版權管理方式,有16.7%出版機構自行開發DRM系統,逾八成業者(83.3%)使用電子書流通平臺所開發之DRM系統。【P.205】

數位行銷通路上架電子書以小說占比最高

數位行銷通路上架電子書類型雖受限於回卷業者的填答狀況,惟105、106年皆以小說類(106年為41.8%)占比最高;居次為其他類與輕小說,其106年比率各為30.8%、24.6%,再其次為童書、語言學習、自然科普以及漫畫書,而其餘未提及的電子書類型為今年度主要數位行銷通路未上架之圖書類型。【P.217】

電子書多採單本計費或按月、按季或按年付費之飽讀專案

電子書收費方式方面,數位行銷通路多採單本計費或按月、按季或按年付費之飽讀專案,兩者各占66.7%,尤其飽讀專案在近三年內之占比有逐年上揚態勢。而106年有效回卷之數位平臺業者皆未採取按點閱量計費之收費模式。【P.219】

整體而言,數位行銷通路業者之電子書販售價格均較紙本書籍售價低(100.0%);其定價區間約為紙本書籍六折至七折不等,整體平均約六八折。【P.220】

電子雜誌收費以單本計費與飽讀方案為主流,價格平均約紙本雜誌七折

電子雜誌收費方式方面,採單本計費與飽讀方案為市場主流,106年採單本計費比率達66.7%,按季或按年付費之飽讀方案比率同為66.7%,惟較105年皆衰退8.3個百分點;其他收費方式則占33.3%,另106年未有數位行銷通路採用按點閱量計費之模式。【P.222】

整體而言,數位行銷通路業者之電子雜誌販售價格均較紙本雜誌售價低(100.0%);其定價區間約為紙本雜誌六折至八折不等,整體平均約七折。【P.222】

106年上游出版端數位出版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7.6億:電子書7.5億、電子漫畫0.1億;下游零售數位出版營業額推估為新臺幣12.6億元:電子書12.4億、電子漫畫0.2億

根據調查資料推估,臺灣106年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為新臺幣7億5,604萬元(電子書7億4,604萬元;電子漫畫1,000萬元);下游零售端(數位行銷通路部分)的數位出版品營業額為新臺幣12億6,006萬元(電子書12億4,340萬元;電子漫畫1,666萬元)。與105年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新臺幣2億5,102萬元(僅電子書部分)相比,成長197.2%;與105年下游零售端(涵蓋電子圖書、電子漫畫)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之新臺幣4億3,852萬元相比,成長187.3%。【P.227】

四、出版行銷通路產業(加盟連鎖與網路書店,以及單一/獨立書店)

逾半數出版行銷通路業者認為網路書店為威脅最大之競爭對手

調查顯示,高達76.4%之出版行銷通路業者認為網路書店對其威脅最大,其次依序為連鎖書店(43.7%)、單一/獨立書店(34.5%)、同類圖書專賣店(29.9%)、量販店附屬書店(21.3%)、複合式書店(21.3%)、超商(15.5%),以及其他(6.3%)。此外,另有1.7%者認為異業為其競爭對手。【P.240】

我國出版行銷通路完全仰賴書籍銷售者之比重較105年略有成長

出版行銷通路書籍銷售金額占比方面,就整體行銷通路部分而言,106年有36.5%通路之圖書銷售金額占比低於百分之三十,10.8%介於三成至五成之間,52.7%超過五成。整體來看,圖書銷售收入占行銷通路業者營收比重呈微幅降低。完全仰賴圖書銷售之出版行銷通路業者比重為17.2%,其相對105年略有成長(15.5%)。【P.241】

在單一/獨立書店方面,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34.2%業者之圖書銷售金額占比低於百分之三十,11.4%者介於三成至五成之間,54.4%者超過五成。整體來看,圖書銷售收入情況略優於整體行銷通路業者,完全仰賴圖書銷售之單一/獨立書店業者比重為19.5%,亦略高於整體行銷通路業者(17.2%)。【P.242】

出版行銷通路各類書籍進貨與銷售折扣介於六至九折間

圖書銷售方面,106年出版行銷通路業者平均進書折扣為六七折;平均銷貨折扣為八五折;平均銷售最佳折扣八二折。雜誌銷售方面,通路業者平均進書折扣為七一折;平均銷貨折扣為九一折;平均銷售最佳折扣為八八折。至於漫畫銷售方面,業者平均進書折扣為六八折;平均銷貨折扣為八六折;平均銷售最佳折扣為八三折。銷售折扣數皆較105年成長。【P.243~244】

我國出版行銷通路之圖書退書率相較105年略升,雜誌與漫畫則略降

106年我國各類書籍退書率相較105年僅圖書呈走高趨勢(40.4%升至42.8%),雜誌與漫畫則較105年降低(雜誌47.9%降至47.4%、漫畫44.0%降至43.5%)。此外,106年單本新書平均架上陳列天數為95.1天,較105年(平均97.2天)下降。【P.245】

連鎖體系書店以漫畫與童書(含繪本)最受一般圖書讀者歡迎,語言教育最受雜誌讀者歡迎

連鎖體系書店106年度銷售書籍金額以漫畫類書籍之占比最高(19.8%),其次為童書/青少年文學(16.6%)與考試用書(8.4%)。雜誌銷售金額方面,以語言教育(29.6%)比重最高,其次為動漫電玩(10.1%)與財經企管(8.2%)。【P.246、248】

單一/獨立書店以考試用書類書籍最受一般圖書讀者歡迎

單一/獨立書店各類書籍銷售金額前三大之圖書類型分別為考試用書(14.0%)、童書/青少年文學(10.9%),以及文學小說(7.4%)。【P.247】

平日與假日之因素會影響出版行銷通路之圖書銷售情況

部分民眾逐漸將逛書店視為休閒娛樂,從而使書籍選購高峰集中於假日,調查結果顯示有32.2%通路業者表示平日與假日之銷售狀況有所不同。進一步觀察假日對書籍銷售影響程度,有21.4%之業者表示其銷售額占一週銷售額不到三成,41.1%業者表示約占三至五成之間,30.4%業者表示約占一半以上。【P.245】

面對市場萎縮,業者增加行銷宣傳活動,經營型態走向多元

調查發現,106年有66.1%出版行銷通路業者表示其曾辦理過宣傳或活動與讀者保持互動,相較105年(53.7%)比重明顯有所提升;有33.9%業者則表示近一年未曾辦理過相關活動,相較於105年有45.2%業者未辦理行銷活動的情況亦有所減少。宣傳活動策劃「有主題之折扣活動(如週年慶、特殊節日等)」、「研討會/座談會/演講」,以及「新書發表會」等。【P.251】

106年臺灣出版行銷通路之紙本圖書營業額推估約為新臺幣226億元

根據廠商統一編號進行財稅資料營業額撈取進行推估,106年下游零售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圖書營業額約新臺幣225億9,840萬元,相較105年營業額推估之新臺幣237億1,758萬元略為衰退4.7%。上述新臺幣225億9,840萬元係以下游零售通路的營收推估而得,與前述從上游出版社的營收推估下游端的整體圖書營業額約新臺幣238億5,116萬元相比,其間差異數研判係包括出版社透過自行銷售及其他管道銷售(如團購)、圖書館採購(B2L)等營業收入。【P.291】

參、質化研究主要發現

一、圖書出版產業

(一)106年圖書出版業整體發展概況

106年新書定價提高,惟平均每種新書銷售金額仍略微下滑

依產製及銷售指標之數據分析可觀察到,106年有65%的新書定價呈現上升,不過平均每種新書之銷售金額仍略微下滑,此可能影響廠商投入新書出版意願,與圖書販售通路業界觀察相應,新書出版中改版書的比例有所增加。【P.277】

(二)106年圖書出版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未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受圖書市場銷售下滑之影響程度較大

以代表性廠商的平均整體營收表現來看,106年出版100種以上新書之(單一品牌)專業出版社,平均每廠商營業額(含圖書及非書收入)為新臺幣1億1,689萬元,較105年(8,811萬元)成長32.7%;而未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106年平均每廠商營業額為新臺幣1,171萬元,較105年(1,217萬元)減少3.8%。由此可看出,整體圖書出版市場中,單純倚賴實體圖書出版業務收入之專業出版社,其受衝擊程度高於有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P.278】

106年多數類型書市場之定價提高、通路折扣競爭程度增加

本研究盤點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圖書概況,多數(占65.0%)類型圖書平均定價水準較105年提高,106年較105年平均定價降低者,僅人文史地、藝術設計、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宗教命理、旅遊、自然科普、電腦資訊、童書/青少年文學等類型,其餘類型皆呈現平均定價上升情況。另106年折扣數情況與105年約略相當,惟多數(占75.0%)類型圖書之通路折扣差異程度有所提高,顯示106年整體圖書市場之殺價競爭情況較105年激烈。【P.279】

主要通路(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中國大陸授權引進書種數明顯增加

依本研究盤點106年出版圖書於主要通路(四大網路書店)上架情況,以店銷之授權引進書而言,106年出版種數為8,695種,較105年8,581種增加1.3%,前三大來源國家為日本(45.7%)、美國(18.6%)、中國大陸(14.3%)。其中來自中國大陸授權引進書種數及占整體比重皆呈現成長。據訪談出版業界人士看法,大致可歸納三項可能因素,分別為中國大陸積極推動圖書版權出口、我國出版社對於出版成本考量以及中國大陸創作品質逐漸成熟,逐漸獲得讀者支持。【P.280】

圖書海外輸出成長加快

開發海外市場需求已被出版產業界視為新增獲利來源的重要策略之一,政府亦有多項政策措施予以協助。依財政部海關統計,我國圖書出口總值近三年呈持續走高發展,其由104年新臺幣25.8億元成長至105年新臺幣35.6億元,而106年則進一步揚升至新臺幣39.8億元,維持兩位數的明顯成長。其中,較受矚目的是,童書類出口金額近年持續呈現高速成長,成為驅動整體圖書出口的重要動能。【P.282】

有聲書市場具發展潛力

相較於有聲書於國外市場的發展,我國相關出版市場則較不活躍,惟以國外發展趨勢來看,展望未來國內有聲書市場應有進一步發展空間,相較於上游出版社對有聲書市場的謹慎態度,下游數位平臺則開始積極投入此一市場開發,106年已有幾個數位平臺業者投入有聲書市場經營。【P.282】

二、漫畫出版產業

(一)106年漫畫出版業整體發展概況

新書出版種數及銷售指標均呈下滑,惟外銷出口呈反向成長

106年漫畫出版產業不論是在出版種數之產製指標或銷售相關指標表現,可看出106年漫畫出版業整體仍持續面臨發展瓶頸。近幾年主要漫畫出版業者的漫畫營收衰退主因來自內需市場營收的減少,惟外銷出口表現則反向逐年成長,外銷占主要漫畫業者之營收比重亦同步提高,106年外銷收入占比為8.6%,較105年7.7%提高。【P.284】

(二)106年漫畫出版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電子漫畫上架種數增加,惟國內電子漫畫市場仍未成熟

106年電子漫畫於數位平臺上架書種數,較105年增加188.2%,而零售價格不論平均數或眾數,106年亦皆較105年成長,但反觀消費端,依本年及上年度民眾閱讀及消費行為調查結果,整體電子漫畫的購書率未有成長,而且網路盜版漫畫眾多,也影響消費者付費意願,影響所及,106年整體電子漫畫於零售終端營業額較105年減少17.3%,顯示目前電子漫畫市場發展尚未成熟。【P.285】

本土漫畫創作能否成功市場化需要專業編輯協力

在政府政策鼓勵支持漫畫創作之下,本土漫畫自製的數量已逐漸增加,依漫畫出版社問卷調查結果,106年本國人創作新書占整體漫畫新書出版種數為25.6%,較 105年上升19.6個百分點。而未來這些本土創作漫畫作品如何讓習於閱讀日本漫畫的國內讀者所接受,將是未來本國自製漫畫市場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其中,編輯角色在漫畫市場中具有重要性,好編輯能洞察產業發展趨勢,提供漫畫家創作方向,以利未來出版後有較佳銷售表現與發展。而臺灣因紙本漫畫市場銷售逐漸萎縮,出版社無法以較佳的薪資條件延攬適合的專業編輯。【P.285】

漫畫出版社積極調整內容經營策略

若以整體漫畫出版社的平均每廠商營收表現來看,106年平均每廠商的整體收入較105年成長約2.8%,對比紙本漫畫銷售收入減少的情況,顯示其他業務收入來源有所成長。目前漫畫出版社於內容領域的經營策略已開始積極嘗試調整,策略調整方向包括三種:第一,加碼原創市場,部分漫畫出版社透過小說改編進行原創內容開發;第二是數位轉型,舉凡將紙本漫畫內容以頁漫形式呈現;第三則是原創漫畫內容IP於ACG(動畫、漫畫、遊戲)不同領域的內容跨界延伸開發。【P.286】

三、數位出版產業

(一)106年數位出版業整體發展概況

數位出版種數低於實體出版品,然相較105年各電子出版品種數皆有成長

在出版種數方面,依本研究盤點結果,於106年出版之電子書共7,102種;電子漫畫共為1,435種;電子雜誌共583種,雖然與實體圖書、雜誌、漫畫(共計約36,229種)相比,電子出版種數仍低,然106年出版之電子書(+34.5%)、電子漫畫(+188.2%)以及電子雜誌(+31.6%)種數皆較105年有所成長,顯示上游出版社對於投入經營電子書市場已轉趨積極。【P.288】

(二)106年圖書出版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數位平臺之營收表現趨於兩極化

過往B2C的電子書消費市場以電信商所經營之數位平臺表現較佳,惟106年受到代表性通路平臺業者加入,促使電子書市場競爭升溫,有些電信商於電子書市場發展並不順利,然依本研究訪談幾家代表性數位平臺業者之看法,皆反映106年電子書營收呈現倍數式大幅成長,顯示106年數位平臺之營收表現趨於兩極化。【P.288】

四、出版行銷通路產業

(一)106年出版行銷通路業整體發展概況

除網路書店圖書銷售呈現成長外,其餘通路業者皆呈衰退景況

相較於上游出版端106年圖書營收呈現微幅成長,下游的圖書銷售通路除了網路書店銷售呈現成長之外,包含連鎖書店、單一實體書店或獨立書店等實體圖書販售通路端的圖書銷售則呈現衰退,同時其整體廠商收入(含圖書及其他業務收入)也呈現衰退。【P.290】

(二)106年出版行銷通路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各類型圖書零售通路經營表現不一

過去經銷商扮演輔佐書店店主的角色,如今因整體實體通路銷售圖書市場萎縮,致使兩方互動模式已不如往昔。另礙於經銷發行商經營成本上升,以致發行服務據點和網絡有所減少,而便捷的物流系統卻是大型網路書店經營優勢之一,使得實體圖書販售通路面臨更大競爭壓力。惟據訪談圖書經銷發行業界的觀察,並非所有實體通路均面臨此一問題,目前實體通路有經營情況兩極化及大者恆大的跡象。【P.292】

經營獨立書店業者背景逐漸多元

根據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出版之《2016福爾摩沙書店地圖手冊》、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之社員書店名冊,發現新加入經營獨立書店之業者背景多元,包括餐飲業者、飯店業者、資通訊業者等。此外,亦發現當前經營書店之目的也逐漸由圖書銷售轉向具書香氣息之觀光景點的經營,除可能可帶動圖書的銷售外,亦可提振社會閱讀風氣【P.264】。

五、政策建議

(一)賡續推動出版產業已積極倡議之政策建議

(二)持續鼓勵優質內容出版以維持本土自製新書出版動能

(三)建議政府帶動閱讀風氣以根本改善出版產業經營環境

(四)建議協助產業改善數位出版之基礎環境

(五)建議增補相關政策措施以持續協助圖書海外輸出



[1]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中,圖書分類四大類與出版業的分類通則不盡相同,宜謹慎參閱。

[2] 本年度出版產業調查僅針對106年雜誌出版上架情況進行盤點,無針對整體雜誌出版產業進行完整之產業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