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柒章 出版產業發展綜合分析

第一節 整體出版產業發展概況

壹、營業額表現

106年我國整體出版產業,包含圖書、漫畫等,其營業額表現相較105年有所成長,顯示當年度整體出版市場銷售動能呈好轉景況。

實體出版市場表現方面,就上游端而言,106年實體出版品(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193億元9,894萬元,較105年成長0.6%。就下游端而言,106年實體出版品(涵蓋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2385,116萬元,較105年成長2.8%。  

數位出版市場表現方面,就上游端而言,數位出版(涵蓋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75,604萬元,與105年相比成長187.3%。就下游端而言,數位出版(涵蓋圖書、漫畫)整體營業額合計約新臺幣126,006萬元,與105年相比亦成長187.3%。  

以實體及數位出版合計來看,就上游端而言,實體圖書及電子書(含漫畫與電子漫畫)合計營業額約新臺幣2015,498萬元。就下游端而言,實體圖書及電子書(含漫畫與電子漫畫)合計營業額約新臺幣2511,122萬元。  

貮、就業情況

整體出版產業營收表現不佳及產業前景展望未明,亦連帶影響其就業情況。依勞動部統計,106年出版產業就業人數為31,729人,較105年減少2.8%,仍延續近年來我國出版產業總就業人數呈震盪走低之態勢發展。就薪資表現而言,依本次調查結果,圖書出版產業部分,106年出版社提供予新進編輯之平均薪資條件(平均每月總薪資27,435元)較105年(26,891元)有所增加,顯示出版社仍願意以提高薪資幅度方式來吸引編輯新進人員加入;不過隨著出版社將編輯業務外包的趨勢出現,出版社對於提供非新進人員的薪資條件則有下滑情況,例如年資逾五年者,106年平均總月薪為35,167元,較105年(38,918元)減少。

另外,數位出版相關職務之新進人員的平均薪資,均較傳統圖書出版相關職務者增加,例如編輯人員、行銷業務、程式開發等各職務的新進人員平均每月總薪資,分別為28,950元、29,083元、30,833元,均高於傳統圖書出版職務之新進人員平均薪資(編輯27,435元、行銷業務27,750元、倉儲物流26,750元),顯示在出版社開始重視耕耘數位出版市場的趨勢下,願意以高於傳統圖書出版的薪資條件來招募新進人才投入。

參、廠商家數

在出版廠商家數方面,雖然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ISBN)中心每年會定期發布申請ISBN單位數量,惟申請單位除出版社外,亦包含政府機關、學校及個人等非出版業者;而雜誌出版雖然有ISSN申請機制,但過去未有如圖書ISSN之完整申請統計資料。據此,本研究盤點各類出版品於主要通路上架情況,據此可判斷於市場上活躍性業者之家數情況。

在實體出版品市場方面,106年於主要通路上,共有1,637家圖書出版社品牌(非全部為公司性質,包含漫畫出版社品牌37家),雜誌社共有330家。與105年相比,圖書出版社品牌家數減少了16.2%,其中漫畫出版社減少36.2%,而雜誌出版社家數也減少了35.8%,整體從事實體出版的出版品牌廠商家數有所減少。

在數位出版市場方面,依本研究盤點主要通路上架情形,電子書出版社品牌共有686家(包含漫畫出版),電子漫畫出版社品牌共有18家,電子雜誌社品牌共有202家;與105年相比,電子書出版社品牌家數大幅增加100.6%,電子漫畫出版社品牌家數亦大幅增加125.0%,惟電子雜誌出版社品牌家數減少6.9%。整體投入廠商家數顯示,出版社投入經營電子書及電子漫畫的態度已較105年明顯轉趨積極,相對之下,出版社對於電子雜誌出版仍顯態度保守。

肆、國際比較

前述章節已就各國出版概況進行彙整分析,雖然各國所發布之產業數據範圍及年份並不一致,惟仍可就共通部分,例如圖書出版種數、圖書(含實體及電子書)營業額等,與我國106年圖書出版產業表現進行比較(下表)。

以人均新書出版種數而言,我國僅次於美國、英國,顯示我國出版的活躍性。惟以市場營業額來看,則我國圖書(含實體及電子書)營業額僅占GDP0.1%,僅高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以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圖書市場營業額與出版種數兩項指標表現相差極大,若與GDP規模相近之泰國來比較,該圖書市場營業額占GDP比重為0.3%,顯示我國圖書出版市場仍有發展空間。

表柒1、我國與主要國家新書出版種數比較

單位:種、%

國家

資料年份

(西元)

新書出版種數

(種)

較上年成長%

每百萬人均出版種數(種)

歐美

美國

2017

1,009,188(自助出版)

28.2

3,099(自助出版)

德國

2017

72,499

-0.4

876

英國

2016

149,443

-13.6

2,278

法國

2017

81,263

4.2

1,211

亞洲

日本

2017

75,412(圖書及雜誌)

-3.5

595(圖書及雜誌)

韓國

2017

80,130

5.8

1,557

中國大陸

2017

512,487

2.5

370

泰國

2015

11,334

-

167

菲律賓

2015

9,480

-

94

馬來西亞

2017

17,213

-12.1

544

印尼

2014

44,327

-

176

越南

2017

25,431

-

266

新加坡

2014

9,054

-

166

臺灣

2017

39,221

3.4

1,663

資料來源:彙整前述各國統計。

 

表柒2、我國與主要國家圖書出版營業額

單位:億美元、%

國家

資料年份

(西元)

GDP

(億美元)

圖書(實體及電子)

實體圖書

電子書

營業額

(億美元)

GDP占比%

營業額

(億美元)

較上年成長%

營業額

(億美元)

較上年成長%

歐美

美國

2017

193,906

242.4

0.1

208.8

-

33.6

-4.7

德國

2017

36,774

107.9

0.3

102.9

-1.6

5.0

-1.4

英國

2017

26,224

47.6

0.2

39.9

5.0

6.9

-2.0

法國

2017

25,825

32.2

0.1

29.9

-1.9

2.3

9.8

亞洲

日本

2017

48,721

66.4

0.1

63.8

-3.0

2.6

12.4

韓國

2016

14,110

67.3

0.5

65.1

1.2

2.2

30.1

中國大陸

2017

122,377

118.8

0.1

118.8

14.6

-

-

泰國

2017

4,552

11.7

0.3

10.8

2.7

0.9

3.6

菲律賓

2017

3,136

1.1

0.0

1.0

-4.3

0.08

22.5

馬來西亞

2017

3,145

0.6

0.0

0.5

-5.4

0.06

27.3

印尼

2017

10,155

4.4

0.0

4.1

0.2

0.3

34.0

越南

2017

2,239

1.1

0.0

1.0

0.7

0.04

35.6

新加坡

2017

3,239

2.7

0.1

2.2

3.2

0.5

23.8

臺灣

2017

5,793

6.4

0.1

6.2

0.8

0.2

197.2

資料來源:出版數據係彙整前述各國統計,GDP數據係彙整自World Bank

第二節 圖書出版業發展綜合分析

本節綜合問卷量化結果與質化訪談內容,彙整分析圖書出版業各環節之變化發展。以下將從圖書出版者的角度,針對產業各環節,包括創作者、版權經紀業、出版業、經銷通路之間關係等面向,進行生態變化觀察分析。

壹、106年圖書出版業整體發展概況

前述章節已就調查結果論述106年圖書出版業概況,此節僅重點綜合出版種數、於主要通路上架情形、出版營業額等產製及銷售相關指標表現,概要分析106年圖書出版業整體發展。

首先,在出版種數之產製指標部分,由於向國家圖書館當年度申請之ISBN並非全數於當年度出版,故依本研究推估106年度實際出版新書種數為39,221種(實體書35,205種,電子書及電子出版品4,016種),較10537,918種(實體書35,949種,電子書及電子出版品1,969種)增加3.4%;惟實體書之實際出版數呈現減少,10635,205種較10535,949種減少2.1%。另外,在四大網路書店之主要通路端,106ISBN之實體書上架至網路書店的書種數量,亦相對105年增加,106年上架種數為24,423種,較105年上架種數23,666種增加3.2%;惟整體ISBN書籍的上架率由10561.0%下滑至10660.5%。雖然106ISBN申請及店銷書上架種數皆較105年增加,不過,依訪談圖書販售通路業界的看法,106年發現出版社做改版書的比例有增加情況,甚至部分大型出版社出版中有五成左右是改版書,顯示實際上新書出版可能存在動能不足的問題。

其次,在銷售表現方面,106年整體實體書之營業額為新臺幣238.5億元,相對105年成長2.8%;其中,新書營業額約140.0億元,較105年約143.1億元減少2.2%。結合上述產製及銷售指標之數據來看,以實際出版種數推估,平均每種實體新書的全年銷售金額,106年約新臺幣39.77萬元,較10539.81萬元減少約0.1%。  

由上述產製及銷售指標之數據分析可觀察到,106年有65%的新書定價呈現上升,惟通路折扣競爭程度較105年激烈(通路折扣差異程度增加),而平均每種新書之銷售金額仍略微下滑,此可能影響廠商投入新書出版意願,承前所述,據訪談圖書販售通路業界之觀察,新書出版中改版書的比例有所增加。

在經營廠商家數方面,雖然依國家圖書館的ISBN申請出版統計,106年出版機構4,987家,較105年(4,979家或單位)增加2.2%,不過依本研究盤點ISBN申請出版書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結果,106年圖書上架主流通路之出版社家數共1,637家,較1051,954家減少16.2%。各類型書市場中,除了人文史地、電腦資訊、親子教養等類型書之出版家數呈現成長之外,其餘多數類型書之出版家數皆較105年減少,顯示106年在終端銷售市場中,多數類型書市場的廠商競爭程度較105年有所降低;復觀察106年多數新書定價呈上升,惟通路折扣差異程度亦增加,顯示廠商價格競爭情況較105年激烈。

貮、106年圖書出版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一、未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受圖書市場銷售下滑之影響程度較大

    依本次調查結果,106年實體圖書銷售略微回溫,致使圖書出版社之「實體圖書出版相關收入」占營收比重(79.5%)較105年(65.7%)增加,而與104年(80.5%)約略相當;而「非圖書出版相關之其他營業收入」的營收占比仍接近兩成(17.4%),顯示出版社仍持續調整經營策略、開拓其他營收來源。

    儘管整體圖書出版社的獲利來源及經營布局策略有所調整,惟不同經營業務內容之出版社,其整體營收表現亦有部分差異。以年出版書種數達100種以上之代表性出版社而言,其中又可概分為專業出版社、跨足圖書銷售通路經營之出版社等兩類型;專業出版社的營收來源較為單一,主要以出版業務營收來源為主,而跨足圖書銷售通路經營之出版社,一方面因跨足上下游產業鏈活動,故一般平均營收規模較專業出版社為大,另一方面因其經營通路端可販售其他非圖書品項,雖營收仍以出版品銷售收入為主,但營收來源相較為多元。

以代表性廠商的平均整體營收表現來看,106年出版100種以上新書之(單一品牌)專業出版社,平均每廠商營業額(含圖書及非書收入)為新臺幣11,689萬元,較105年(8,811萬元)成長32.7%;而未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106年平均每廠商營業額為新臺幣1,171萬元,較105年(1,217萬元)減少3.8%。由此可看出,整體圖書出版市場中,單純倚賴實體圖書出版業務收入之專業出版社,其受衝擊程度高於有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  

表柒3圖書出版業營收來源結構比重

單位:%

來源比例

%

實體圖書出版相關收入

數位出版收入

「非」圖書出版相關其他營業收入

     

非營業收入

販售紙本

圖書收入

國內外版權之授權收入

其他圖書出版相關收入

拆帳收入

預付收入

其他數位出版相關收入

104

75.1%

0.9%

4.5%

0.9%

0.0%

0.3%

14.1%

4.1%

105[183]

52.1%

1.1%

12.5%

0.7%

0.0%

0.2%

33.4%

-

106

73.3%

2.2%

4.0%

1.2%

0.1%

1.8%

17.4%

-

資料來源: 104年及105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本次調查結果。

表柒4一年出版100種以上新書之出版社的平均每廠商營業額

單位:萬元新臺幣、%

出版社類型

105

106

成長率

出版100種以上新書之(單一品牌)專業出版社

8,811

11,689

32.7%

無經營數位出版之專業出版社

1,217

1,171

3.8%

註:平均每廠商營業額係將圖書出版業者依類型群組化,逕行撈取其財稅資料登記之廠商統編營業額,其後進一步除以報稅廠商家數所得。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自財政部財稅資料。

二、106年多數類型書市場之定價提高、通路折扣競爭程度增加

依本研究盤點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圖書概況,在圖書定價水準方面,發現106年新書於四大綱路書店上架之平均定價為425元,較105401元提高約6.0%;若以眾數來看,106年定價約280元,較105300元下滑6.7%

各類型圖書中,以平均定價水準來看,多數類型(占65%)均較105年提高,106年較105年平均定價降低者,僅人文史地、藝術設計、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宗教命理、旅遊、自然科普、電腦資訊、童書/青少年文學等類型,其餘類型皆呈現平均定價上升情況;若以眾數來看,則多數類型圖書均為持平或成長,僅旅遊、自然科普、電腦資訊等三種類型的定價水準降低。

除了定價水準的指標之外,另外可由兩項指標來觀測通路價格競爭情況:折扣數、通路折扣差異程度。106年折扣數情況與105年約略相當,106年通路折扣差異程度則有所提高,顯示106年整體圖書市場之殺價競爭情況較105年激烈。各類型圖書的折扣競爭情況如下:

1)以折扣數來觀察:若以折扣平均數來看,購買折扣優惠增加者,包括文學小說、考試用書、語言學習、漫畫、飲食、旅遊,其餘類型書之平均折扣優惠均與105年相當或縮減;

2以通路價格差異程度來觀察:若通路價格差異程度提高,可視為通路價格競爭愈趨激烈,反之,則可視為價格競爭程度趨緩。106年差異程度較105年提高者,包括社會科學、藝術設計、生活風格、心理勵志、考試用書、商業理財、語言學習、漫畫、飲食、電腦資訊、醫療保健、親子教養、輕小說等十三種類型圖書,其餘七種類型之通路價格差異程度均呈現下降,顯示多數類型圖書於通路銷售的價格競爭程度有所增加。

另外,從產業上游之出版端來看,106年多數類型圖書之出版社家數較105年減少,僅少數類型書的出版社家數增加(人文史地、電腦資訊、親子教養),顯示多數類型書市場之出版社競爭家數減少。惟如前述,銷售端的折扣競爭情況有所升溫,顯示106年出版社之間的競爭,更多考量的是價格因素。 

5各類型圖書市場之競爭程度:106年與105年相比

 

出版社家數增加

出版社家數減少或持平

通路價格競爭趨緩

﹝(折扣數(眾數)減少或持平、通路價格差異度下降﹞

人文史地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文學小說、旅遊、自然科普等4種類型

通路價格競爭趨烈

﹝折扣數(眾數)增加、通路價格差異度上升﹞

漫畫

通路價格競爭情況紛歧

﹝折扣數(眾數)減少或持平、通路價格差異度上升﹞

電腦資訊、親子教養等2種類型

社會科學、藝術設計、生活風格、心理勵志、考試用書、商業理財、語言學習、宗教命理、飲食、童書/青少年文學、醫療保健、輕小說等12種類型

資料來源:105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本次調查結果。

三、主要通路(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中國大陸授權引進書種數明顯增加

依本研究盤點106年出版圖書於主要通路(四大網路書店)上架情況,以店銷之授權引進書而言,106年出版種數為8,695種,較1058,581種增加1.3%,前三大來源國家為日本(45.7%)、美國(18.6%)、中國大陸(14.3%)。與105年於主要通路上架之店銷書相比,上述來自日本、美國的授權引進書種數及占整體授權引進書比重皆有所減少,惟來自中國大陸授權引進書種數及占整體比重則皆呈現成長,106年出版種數(1,240種)較105年(961種)增加29.0%,占整體授權引進書比重亦從10511.2%上升至10614.3%

對於106年來自中國大陸授權引進書種數增加的現象,依據訪談出版業界人士之看法,大致可歸納為三項可能因素:(1)中國大陸積極推動圖書版權出口,中國出版社或版權經紀公司也會主動推銷中國大陸作品版權,而臺灣出版業者則會依照符合臺灣市場需求挑選適合輸入的內容與書籍。(2)出版成本考量:由於非中國大陸之外版書的翻譯版權費用,過往因出版社競爭出價而使版權費居高不下,甚至目前亦持續成長,再加上外文翻譯成本高,使得許多出版社無法負荷,導致我國申請外版書翻譯出版總數出現下滑,反觀中國大陸的版權費用較低,翻譯費亦較翻譯外文書為低,使得翻譯出版中國大陸書籍具有低成本之競爭優勢。(3)中國大陸創作品質逐漸成熟,逐漸獲得讀者支持:中國大陸沿海城市發展快速,都市化後的社會及文化發展,在各個國家或不同城市之間通常會具有某些共同特性,使得某些以都會為背景的創作題材容易得到其他國家或城市讀者的共鳴,例如心理勵志、都會職場生涯等主題類型,再加上臺灣出版社擅長於這類作品的包裝與書名設計,使得相關主題類型的多本中國大陸授權引進書於106年獲得銷售佳績。

6於主要通路上架之授權引進書籍來源國

                       單位:種、%

資料來源:105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本次調查結果

四、圖書海外輸出成長加快

開發海外市場需求已被出版產業界視為新增獲利來源的重要策略之一,政府亦有多項政策措施予以協助。依財政部海關統計,106年整體圖書出口金額達39.8億元,較10535.6億元增加4.2億元或11.8%;其中,106書籍、小冊、傳單及類似印刷品的出口值(約1.5億元)較105年大幅提升30.34%兒童圖畫書出口值(約13.9億元),較105年成長52.9%,整體出口表現近年繼續維持兩位數的明顯成長。雖然上述圖書出口金額可能包含自製書及代工製書等銷售收入,不過,進一步檢視代表性出版社的106年整體營收中,外銷收入及其占整體營收比重皆較前一年度成長,例如(多品牌)專業出版社、106年出版100種以上新書的(單一品牌)專業出版社、漫畫出版社等三類型出版社的外銷收入及其占比皆呈現成長,顯示海外銷售收入確為目前支持我國出版產業營收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另外,在整體圖書中,較受矚目的是,童書類出口金額近年持續呈現高速成長,成為驅動整體圖書出口的重要動能;而106年童書出口地區中,又以日本、中國大陸、南韓的出口金額成長幅度最大,成長率分別為55.7%215.8%2603.3%。依訪談童書出版及經銷業界之看法,近年童書出版社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同時幼兒類圖書,如繪本、玩具書等,由於較無文字語言隔閡,因此海外銷售較無阻礙,再加上台灣童書內容及製作品質精良,因此受到海外市場歡迎。

五、有聲書市場具發展潛力

隨著智慧手持裝置日益普及,國外有聲書的閱聽需求有逐漸成長的趨勢。有聲書市場在歐美國家已相當發展,過去係因美國及德國等國家幅員廣大、駕車時間較長,因此衍生行車時閱聽有聲書之需求,近年則因現代科技的便利性,使得原本就有閱聽有聲書習慣的歐美國家讀者群更為擴大,例如Amazon2017年推出新一代的Kindle Oasis中,可以連接藍牙耳機來收聽Audible的有聲書,另外如當前由Google系統自行朗讀的系統,其聲音與流暢度套用在入門、較不艱澀的書籍上,已接近可以被讀者接受的程度,這些新科技的發展都有助於有聲書的普及。由此,有聲書近幾年在美國、英國等歐美市場都出現了明顯的市場銷售成長。

在亞洲市場方面,繼歐美國家之後,中國大陸的有聲書市場近年也出現大幅成長,也成為國際出版界矚目的焦點。在廣播及在線有聲書平臺日益發展下,帶動了中國大陸有聲書收聽人口的快速成長,有聲閱讀成為其全民閱讀新興成長點,為此中國大陸出版社亦紛紛設立有聲事業部。目前中國大陸有聲書營業額雖然仍小,但成長力道卻相當明顯;依據艾媒諮詢統計[184]2017年中國大陸有聲書營業額達人民幣32.4億元(約4.8億美元),較2016年(人民幣23.7億元,約3.5億美元)成長36.7%,有聲書用戶人口自20162.18億人增加至20172.96億人,成長35.8%

相較於有聲書於國外市場的發展,我國相關出版市場則較不活躍,目前有聲書暢銷者,主要為兒童教育類為主,成年客群市場的暢銷書種則主要以名家說書者為主,且有聲書內容又以國內自製為主,引進翻譯國外有聲書內容者甚少,此係因整體市場需求尚不足以支撐相關版權費用及所需團隊人力成本;此外,臺灣中小型出版主數量眾多,而有聲書投入所需資本較高,對一般中小型出版社而言,進入門檻較高,緣此,目前整體出版社對於有聲書市場的經營較不積極。不過,以國外發展趨勢來看,展望未來國內有聲書市場應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因此相較於上游出版社對有聲書市場的謹慎態度,下游的數位平臺則開始積極投入此一市場開發,106年已有幾個數位平臺業者投入有聲書市場經營,包括中華電信推出結合「Google 定位圖資+雙語有聲故事書」的兒童智慧手錶 FunPark Watch,親子天下推出有聲書平臺《親子天下故事有聲書 App》,以及107年台灣大myBook也推出「好聽模式」以開發具閱聽需求的潛在客群。

第三節 漫畫出版業發展綜合分析

本節綜合問卷量化結果與質化訪談內容,彙整分析圖書出版業各環節之變化發展。

壹、106年漫畫出版業整體發展概況

前述章節已就調查結果論述106年漫畫出版業概況,此節僅重點綜合出版種數、於主要通路上架情形、出版營業額等產製及銷售相關指標表現,概要分析106年漫畫出版業整體發展。106年漫畫出版產業不論是在出版種數之產製指標或銷售相關指標表現,可看出106年漫畫出版業整體仍持續面臨發展瓶頸。

首先在出版種數及通路上架情形方面, 106年出版之實體漫畫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共有1,460種,相較105年(1,443種)成長1.2%

其次在銷售表現方面,106年整體紙本漫畫市場營業額為6.4億元,較105年(6.8億元)衰退6.5%。近幾年主要漫畫出版業者的漫畫營收呈現衰退趨勢,衰退主因來自內需市場營收的減少。目前漫畫產業的消費主力客群為年輕讀者,該消費族群持受到少子化導致消費人口減少,以及數位閱讀行為替代紙本漫畫閱讀媒介,再加上網路盜版猖獗壓縮實體漫畫及電子漫畫獲利空間等,導致漫畫出版品銷售下滑趨勢並未扭轉改變,既有商業模式已面臨較大調整及轉型壓力。近年漫畫出版社雖推出早期出版的臺灣經典或暢銷漫畫,並重新製作成精裝書以利資深讀者購買收藏,惟依訪談漫畫出版業界的看法,106年此一購買需求有趨於減少情況。以整體漫畫出版社的平均每廠商營收表現來看,106年平均每廠商的整體收入(包含漫畫及其他業務收入)約新臺幣38,591萬元,較105年平均收入37,523萬元成長約2.8%。 

相較於內需市場銷售面臨瓶頸,外銷出口表現則反向逐年成長,外銷占主要漫畫業者之營收比重亦同步提高,106年外銷收入占比為8.6%,較1057.7%提高。依訪談漫畫出版業界之意見,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貢獻仍持續成長,中國大陸消費者近年對於臺灣早期出版之經典日本漫畫翻譯作品仍持續保持購買及收藏需求,帶動我國實體漫畫書出口表現。近幾年臺灣紙本漫畫外銷至中國大陸、香港、東南亞國家等海外華人地區呈現成長,而銷售之漫畫產品並非全然是新出版作品,許多係屬經典或暢銷的早期出版之日系漫畫翻譯作品,並製作成典藏版、特裝版,以滿足海外讀者的購買收藏需求。

7漫畫出版社平均每廠商營業額

單位:萬元新臺幣、%

出版社類型

105

106

成長率

漫畫出版社

37,523

38,591

2.8%

外銷收入占比

7.7%

8.6%

-

註:平均每廠商營業額係將圖書出版業者依類型群組化,逕行撈取其財稅資料登記之廠商統編營業額,其後進一步除以報稅廠商家數所得。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自財政部財稅資料。

貮、106年漫畫出版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一、電子漫畫上架種數增加,惟國內電子漫畫市場仍未成熟

近年受到實體漫畫銷售下滑的影響,部分漫畫出版社嘗試發展電子漫畫市場,以因應讀者閱讀行為轉趨數位化的趨勢。然而,電子書或紙書內容E化的技術開發知識(know-how)及資金投放金額等,皆與過去傳統實體漫畫書出版模式有所不同,許多傳統出版社在嘗試發展電子漫畫時,在此一部分皆面臨較大瓶頸。除了投入端面臨技術瓶頸及資金成本較高之外,最重要的是需求端的付費人口尚未完全培養起來。106年電子漫畫於數位平臺上架書種數,較105年增加188.2%,而零售價格不論平均數或眾數,106年亦皆較105年成長,但反觀消費端,依本年及上年度民眾閱讀及消費行為調查結果,整體電子漫畫的購書率未有成長(105年和106年分別為4.7%4.3%),而且網路盜版漫畫眾多,也影響消費者付費意願,影響所及,106年整體電子漫畫於零售終端的營業額約999萬元,較1051,209萬減少17.3%,顯示目前電子漫畫市場發展尚未成熟,同時亦未如電子書市場。

二、本土漫畫創作能否成功市場化需要專業編輯協力

儘管近年實體漫畫銷售表現有所下滑,但在政府政策鼓勵支持漫畫創作之下,本土漫畫自製的數量已逐漸增加,依漫畫出版社問卷調查結果,106年本國人創作新書占整體漫畫新書出版種數為25.6%,較 105年上升19.6個百分點。而未來這些本土創作漫畫作品如何讓習於閱讀日本漫畫的國內讀者所接受,將是未來本國自製漫畫市場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依據訪談漫畫產業界人士之看法,編輯的角色在漫畫市場中具有重要性,編輯並非只是定時向漫畫家催收稿件,好的編輯要能洞察產業發展趨勢、漫畫市場的喜好走向,才能提供漫畫家更好建議。因為漫畫家只會畫畫,自己發展的故事、角色很可能會隨時間改變,編輯在過程中要能注意這些變化,若發現創作內容或風格往不符合市場需求或與差異太明顯,專業編輯必須找出來並要求漫畫家改正。惟由於臺灣漫畫出版多以日漫作品為主,因此出版社的漫畫編輯很多是以編輯國外授權漫畫為主,目前真正能了解市場、幫助漫畫家的編輯不多,甚至許多編輯在提供漫畫家建議時是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而非如日本出版社做法,以客觀市場調查數據作為佐證。此一情況亦與日本漫畫產業發展成熟有關,出版社、責任編輯手上都會有關於漫畫市場的相關調查資料,可以清楚告訴漫畫家為何及如何調整,以利未來出版後有較佳銷售表現與發展。而臺灣因紙本漫畫市場銷售逐漸萎縮,出版社無法以較佳的薪資條件延攬適合的專業編輯。

三、漫畫出版社積極調整內容經營策略

    受到網路漫畫崛起的影響,紙本漫畫閱讀人口已明顯流失,過去暢銷新漫畫銷售本數可達五至六萬本,現在則僅約一萬多本,由於紙本漫畫銷售不若以往,漫畫銷售收入占漫畫出版社整體營收比重也持續下滑,許多漫畫出版社因此積極尋求經營策略的調整。如前所述,若以整體漫畫出版社的平均每廠商營收表現來看,106年平均每廠商的整體收入(包含漫畫及其他業務收入)約新臺幣38,591萬元,較105年平均收入37,523萬元成長約2.8%,對比紙本漫畫銷售收入減少的情況,顯示其他業務收入來源有所成長。而其他業務收入來源的成長,也成為支持漫畫出版社持續投入內容領域的創作開發、衍生應用與數位化經營的重要活水。 

目前漫畫出版社於內容領域的經營策略已開始積極嘗試調整,策略調整方向包括三種:第一,加碼原創市場;依訪談漫畫出版業界的看法,相較於日本漫畫,臺灣原創漫畫往往畫得好但説故事能力較有不足,因此目前部分漫畫出版社的原創內容開發也開始尋求內容好的小說進行漫畫改編。

第二是數位轉型;目前我國漫畫電子書的書種數仍不高,不過上架種數已呈現持續成長態勢,雖然目前網路盜版漫畫仍多,以及網路付費閱讀人口仍少,致使整體數位漫畫市場尚未成熟,不過漫畫閱讀模式已朝向數位化的趨勢,漫畫出版社基於前瞻性的經營考量,已更多著重於數位出版市場的經營。依訪談漫畫出版業界的看法,目前部分數位漫畫創作平臺透過優惠方式吸引漫畫家進駐,對於既有漫畫出版社形成競爭,對此,部分漫畫出版社也開發或籌備自建數位平臺,並結合政府輔導金,投入輔導新銳漫畫家與開發原創漫畫。不過,漫畫出版社對於自建數位閱讀平臺的經營策略考量,仍主要在聚攏讀者,希望藉此增加讀者對紙本漫畫的購買;其方式係以提供如紙本漫畫的頁漫內容,並且初期採取不收費的方式,期以吸引並鞏固一定客群後,再視情況轉換成部分收費閱讀方式,最終仍期待平臺上的讀者能因此購買實體漫畫,以鞏固紙本市場的商業模式。

第三是原創漫畫內容IPACG(動畫、漫畫、遊戲)不同領域的內容跨界延伸開發,以及非書類商品的開發。後者為單純的漫畫角色延伸授權作商品實體化開發,依訪談漫畫出版業界的觀察,當前周邊商品的銷售表現較漫畫書為佳,占公司整體營收比重也有所提升,顯示授權商品實體化開發為目前出版社的一個重要經營方向。相較之下,前者ACG的跨界內容創作及市場經營則顯得複雜,包括ACG內容的創作思維、製作模式及流程、開發成本、所需專業人力、行銷模式及管道等等皆有不同,對於漫畫出版社而言多半較不熟悉,目前出版社已持續摸索中。而漫畫出版社於ACG內容跨界開發的經營策略調整,也會反過來影響漫畫創作內容的開發方向;在ACG模式下,漫畫創作內容的檢視會更強調是否有能被延伸應用的價值,因此漫畫創作不再是以單純的漫畫書出版作為內容呈現設定,而必須考量到後續動畫化、遊戲化的內容開發需求,這對於漫畫創作而言將是一個新的考驗。以漫畫改編成影視作品為例,依訪談漫畫出版業界的看法,若翻拍成影視作品,長篇漫畫較有翻拍能量,因為主角個性才能更加鮮明,而若是單元劇為主的漫畫,則在戲劇改編上可能張力不足。

第四節 數位出版發展綜合分析

本節綜合問卷量化結果與質化訪談內容,彙整分析圖書出版業各環節之變化發展。

壹、106年數位出版業整體發展概況

前述章節已就調查結果論述106年數位出版業概況,此節僅重點綜合出版種數、於主要通路上架情形、出版營業額等產製及銷售相關指標表現,概要分析106年數位出版業整體發展。

在出版種數方面,依本研究盤點結果,於106年出版之電子書共7,102種(其中店銷型電子書約6,254種),較105年成長34.5%電子漫畫共為1,435,較105年成長188.2%電子雜誌共583種,105年成長31.6%。雖然與實體圖書、雜誌、漫畫相比,電子出版種數仍低,但106年出版種數皆較105年明顯成長,顯示上游出版社對於投入經營電子書市場已轉趨積極。

於上游數位出版社端,106年電子書營收推估為新臺幣8.2億元,較1052.5億元成長約225.2%;電子漫畫約新臺幣999萬元,較1051,209萬元衰退17.3%;電子書與電子漫畫合計約新臺幣8.3億元,較1052.6億元成長214.0%。 

於下游數位行銷通路端,106年電子書營業額約新臺幣13.6億元,較1054.2億元成長225.2%106年電子漫畫營業額約新臺幣1,666萬元,較1052,015萬元衰退17.3%106年整體數位出版市場(含圖書及漫畫)約新臺幣13.8億元,較1054.4億元成長214.0%106年整體數位市場出現明顯成長。  

貮、106年數位出版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一、數位平臺之營收表現趨於兩極化

過往B2C的電子書消費市場,銷售最佳平臺為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等三大電信商,並且以月租包為讀者消費的主要模式,然而近年中華電信旗下的Hami書城和遠傳friDay閱讀於電子書市場發展並不順利,中華電信旗下Hami書城營收呈現持續衰退,遠傳FriDay則改以推廣購物及影音服務為主,三大電信商之中,台灣大哥大myBook105年已開始獲利,依台灣大哥大旗下行動閱讀服務myBook公布「106年電子書籍暨電子雜誌閱讀趨勢」,106myBook會員閱讀總冊數突破95萬,總閱讀時數逼近140萬分鐘,兩大關鍵數據皆較105年成長約14%,顯見國人行動閱讀需求逐年穩定成長。[185]

106年電子書市場出現明顯結構變化,主要係為代表性通路平臺業者加入,促使電子書市場競爭升溫。

105年全球電子書第二品牌樂天 Kobo 電子書店上架臺灣繁體中文書籍之後,牽動其他代表性業者積極評估投入臺灣電子書市場的經營布局,106年國內最大網路書店博客來宣布電子書平臺正式上線,另一個連鎖書店龍頭誠品書店也於106年底宣布[186],閱聽眾的數位體驗是未來關注焦點,未來將投入發展電子書平臺,並且考慮出版電子書。隨著大型代表性通路商加入電子書市場,也使得電子書市場競爭情況升溫,部份電子書平臺甚至以補貼出版社、全站限時超低折扣的方式,吸引讀者進站購書。

隨著電子書市場起飛,整體電子書營收也呈現大幅成長情況。依本研究訪談幾家代表性數位平臺業者之看法,皆反映106年電子書營收呈現倍數式大幅成長。另外,依各代表性電子書平臺業者公布數據顯示,106年電子書市場有明顯大幅成長情況。樂天Kobo105年進入臺灣電子書市場至106年底,會員數已累積超過5萬人,簽約出版社多達400家,繁體中文書量從初登臺的數千本增加到5萬本,而單月業績與10510月相比大幅成長30倍,超乎預期。[187]博客來於1069月進軍電子書市場後,每月營收以兩位數成長,甚至12月營收較開館當月翻倍成長,其中來自海外的營收占比也逾15%[188]Readmoo讀墨電子書於106年推出原生電子書閱讀器mooInk,同時106年電子書營業額成長較105300%[189]整體而言,106年為國內電子書市場明顯翻轉向上的關鍵年。

第五節 出版行銷通路發展綜合分析

本節綜合問卷量化結果與質化訪談內容,彙整分析圖書出版業各環節之變化發展。

壹、106年出版行銷通路業整體發展概況

前述章節已就調查結果論述106年出版行銷通路業概況,此節僅重點就營業額銷售指標表現,概要分析106年出版行銷通路業整體發展。

圖書銷售管道大致可分為出版社透過總經銷商發行到各零售通路或出版社直接發書到零售通路(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 B2B2C)、出版社直接銷售給消費者(Business to Consumer, B2C)、出版社承做圖書館圖書採購案(Business to Library, B2L)等三種。106年包括產業鏈中游的經銷發行商、產業鏈下游的零售通路(網路書店除外),營業額均呈同步下滑。

相較於上游出版端106年圖書營收呈現微幅成長,下游的圖書銷售通路除了網路書店銷售呈現成長之外,包含連鎖書店、單一實體書店或獨立書店等實體圖書販售通路端的圖書銷售則呈現衰退,同時其整體廠商收入(含圖書及其他業務收入)也呈現衰退,顯示實體圖書販售通路雖然持續擴大經營多元業務,尋求其他收入來源以穩定經營,惟依本研究調查顯示,106年有37.5%民眾不曾去過實體書店,較10527.2%明顯增加,以12歲以上整體民眾平均每位到訪實體書店的次數由1058.4次下降至1067.3次,減少1.1次;因到訪實體書店的人次有所減少,致使106年整體廠商營收仍趨於減少。

以圖書零售通路業者來觀察,106年各類型圖書零售通路之平均每廠商營業額,以有經營網路書店者為最高(新臺幣195,175萬元),其次依序是連鎖書店(未經營網路書店者)22,426萬元、單一實體書店1,694萬元、二手書店146萬元105年相比,呈現成長者僅有經營網路書店者(+4.7%),其餘包括連鎖書店(-7.9%單一實體書店(-8.9%)、二手書店(-3.3%)等平均每廠商營收則呈現衰退,顯示上述各類型圖書零售通路的近年整體經營情況仍未有改善。 

而位於產業鏈中間環節的經銷發行商,近年隨著下游書店家數減少,總經銷商可發行實體零售通路數已不若以往,再加上主要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與出版社直接往來,明顯影響圖書經銷發行業的經營表現;以現存之圖書經銷發行業者而言,106年平均每廠商營收為新臺幣13,866萬元,較105年減少9.2%

以圖書銷售表現來看,根據廠商統一編號進行財稅資料營業額撈取進行推估,106年下游零售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圖書營業額約新臺幣2259,840萬元,相較105年營業額推估之新臺幣2371,758萬元略為衰退4.7%。上述新臺幣2259,840萬元係以下游零售通路的營收推估而得,與前述從上游出版社的營收推估下游端的整體圖書營業額約新臺幣2385,116萬元相比,其間差異數研判係包括出版社透過自行銷售及其他管道銷售(如團購)、圖書館採購(B2L)等營業收入。  

8105~106圖書經銷及零售通路平均每廠商營業額

單位:萬元新臺幣、%

項目

圖書經銷發行

連鎖書店

(未經營網路書店者)

有經營網路書店者

單一實體

   

二手書店

105

15,268

24,349

186,430

1,860

151

106

13,866

22,426

195,175

1,694

146

106年成長率

-9.2%

-7.9%

4.7%

-8.9%

-3.3%

註:平均每廠商營業額係將圖書零售通路業者依類型群組化,逕行撈取其財稅資料登記之廠商統編營業額,其後進一步除以報稅廠商家數所得。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自財政部財稅資料。

貮、106年出版行銷通路市場重要變化分析

近年隨著實體通路販售圖書金額下滑,也改變了產業鏈中經銷商與零售商的關係。依訪談圖書販售通路業界的看法,過去經銷商扮演輔佐書店店主的角色,會主動關心書籍販售情況,並代為向上游出版社積極爭取貨源,甚至協助建議其書籍陳列方式或書架擺放位置,如今因整體實體通路銷售圖書市場萎縮,致使兩方互動模式已不如往昔。另外,現今因經銷發行商的經營成本上升,以致發行服務據點和網絡有所減少,圖書發貨最南頂多送到高雄,甚至部份圖書出現直接斷貨情況,此外,對於南部讀者而言,也有客訂時間拉長的問題,反觀大型網路書店的經營優勢之一,係透過其全臺便利商店的物流系統,得以降低物流成本,此使得實體圖書販售通路,尤其是獨立書店,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目前獨立書店的因應做法已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與其他獨立書店合作,共同吸收貨運成本。

不過,依據依訪談圖書出版業界的看法,目前部分大型出版社的圖書銷售收入來源,電子通路的成長率已大於實體通路,顯示讀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將可能進一步改變未來出版社對於下游通路結構的行銷與配貨策略設定,此亦可能於未來加重影響實體圖書販售通路的經營問題。另外,依據訪談圖書經銷發行業界的觀察,儘管整體實體販售通路的圖書銷售額下滑,但並非所有實體通路均面臨此一問題,目前實體通路有經營情況兩極化及大者恆大的跡象。

第六節 政策建議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以及透過產業人士訪談及座談會蒐集彙整相關政策建議,除了針對目前政府已有規劃或執行之政策提出精進做法建議之外,對於目前尚未被納入政策規劃之環節亦有相關建議提出。彙整分析如下:

壹、賡續推動出版產業已積極倡議之政策建議

依本研究訪談出版產業界之意見,出版產業界對於先前已積極就振興我國出版產業提出之相關重要政策建議主張,包括公共出借權、圖書統一定價、購書抵減所得稅、圖書免徵營業稅(亦有業者建議應採營業稅零稅率)應等等,期盼政府針對具有共識部分應賡續且積極推動。

貮、持續鼓勵優質內容出版以維持本土自製新書出版動能

由前述調查可知,106年圖書出版產業發展略有回溫,不論是出版種數或營收表現皆有所成長,而數位出版市場(尤其是電子書)的出版書種數及營收規模亦同樣呈現明顯成長趨勢,顯示106年整體出版產業經營情況轉佳。惟進一步細究其結構表現,新書出版種數雖較上年度有所成長,然通路端亦覺察新書中改版書的情況有所增加,加上新書整體營業額及投入新書出版的出版社家數皆較上年度略微減少,顯示本土自製新書出版動能有減弱疑慮。再者,106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授權引進書種數明顯增加,其書籍出版外觀及內容與本土自製書相近,建議政府宜持續鼓勵優內容創作及出版,以維持本土自製新書出版動能。

參、建議政府帶動閱讀風氣以根本改善出版產業經營環境

從本次調查可以發現,106年民眾對於圖書、雜誌、漫畫的閱讀率仍持續下滑,同時當前國內讀者的廣泛性閱讀的量雖有提升,但深度的閱讀卻下滑,此皆不利整體出版產業的經營環境。因此,依訪談出版產業界之建議,振興我國出版產業的根本之道,仍在於全民的閱讀風氣是否能夠提升。建議政府應以實質作為帶動民眾閱讀風氣,例如建議政府領導者以自身做起來推廣閱讀,以每週或定期向全國人民公告自己在過去一週或一定期間內閱讀哪些書,並且推薦給全體國人,如此可達上行下效、帶動全國閱讀的風氣。另外,閱讀行為必須從小培養,於各教育階段,建議政府推動校園閱讀的政策目標設定,應著重於一所學校的學生共閱讀多少書,以及學校圖書館的圖書有多少人借閱或傳閱,而非學校圖書館購買或館藏書量有多少。

肆、建議協助產業改善數位出版之基礎環境

目前各個電子書平臺支援EPUB3的做法,並非其中所有規範通通都有支援,甚至有些是直接用圖片來做EPUB電子書,並非是真正的EPUB3格式。各電子書平臺的EPUB規範與格式也尚未統一,不利整體電子書製作環境。不同平臺具有不同規範格式,導致上游出版社出版一本電子書必須製作不同平臺所需要的EPUB格式,耗費較多人力及製作成本,因此有必要由產業界統一電子書上架格式規範。目前各數位平臺已計畫共同改善此一電子書出版格式規範,開發一套製作電子書編輯器,以利出版社可自行製作電子書;對此,建議政府可進一步協助推進相關工作,以改善數位出版市場發展之基礎建設環境。

伍、建議增補相關政策措施以持續協助圖書海外輸出

在國內購書市場呈持續疲弱態勢下,近年出版業者已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需求,且依出版業者的營收來源表現,可見外銷收入比重已有所提升,顯示海外市場拓展亦是當前我國出版產業的發展重點方向之一。對此,政府亦有相關協助圖書出版業者參與國際書展、舉辦圖書版權交易媒合會、補助圖書外文翻譯費用、培訓版權經紀行銷人才、協助編輯國際交流等政策,顯示政府對協助我國圖書輸出的重視。

相關建議精進或增補政策做法,除了上年度本產業調查所提建議之外,本年度調查研究訪談出版產業界之意見,亦補充相關建議做法供政府參考;對此,一併彙整如下,以利政策參考:

(1)   在規劃我國參與國際書展之聯合展臺之前,可以事先規劃國際書展參展前的預先交流討論,邀集版權代理公司及出版社等產業鏈相關業者,就國際版權需求及出版市場趨勢等議題進行交流討論,以利出版社掌握國際情勢並預為規劃參展書籍。

(2)   建議政府未來可邀請作品版權輸出較為活躍之國家的專業編輯人員來臺,與國內編輯人員就作品內容產製及海外版權輸出經驗等議題進行交流。

(3)   爭取臺灣成為國際書展主賓國,並以文化外交概念,於展會期間籌劃以臺灣文化為主題的系列性藝文展演活動,進行整體文化輸出。

(4)   未來於電子書種數增加及多元化之後,將具有海外輸出潛力,目前國內數位出版平臺業已布局國際市場多年,包括於東南亞等新南向國家的布局,建議政府可藉助數位平臺以協助電子書輸往海外市場。

(5)   國外讀者比較喜歡長篇作品,但臺灣作家因臺灣讀者偏好短篇作品而傾向創作短篇作品,對此,建議政府可鼓勵長篇作品創作,同時補助臺灣書籍的英譯樣本書的製作,可達一萬字的規模樣書,以協助臺灣作品走向國際。

(6)   政府協助出版業參與外國書展的採購計畫,建議可配合已預告之國際書展時程,提前規劃及公告。

(7)   東南亞等新南向市場近年已成為出版產業關注標的,建議針對協助我國出版產業開發新南向國家,政府宜有相關策略地圖或政策規劃,協助產業界以團體戰或以大帶小的策略方式,開發新南向市場。


[183] 受限於各年度回卷出版社之實際出版業務略有不同,以致105年「非」圖書出版相關其他營業收入占比相對其他年度高,惟整體而言,我國出版社之營收來源大半仍以實體圖書出版為主。

[184]艾媒諮詢,2018中國有聲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http://iimedia.cn/61220.html。

[185] 工商時報,myBook今年電子書閱讀量破95萬 疊出21座101大樓高,2017年12月5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205002932-260410。

[186] 中央社,閱讀有不同形式 誠品計畫發展電子書,2017年12月1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712140330.aspx。

[187] 科技新報,台灣人其實愛閱讀,樂天 Kobo:「快學習」風潮引爆電子書市場成長,2017年12月12日,http://technews.tw/2017/12/12/rakuten-kobo-ebook-service-2017-performance-report/。

[188] 工商時報,博客來電子書銷售 翻倍成長,2017年12月21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21000376-260210。

[189]科技新報,讀墨 2017 百大電子書暢銷榜出爐,電子書成長 300%,2017年12月22日,https://technews.tw/2017/12/22/readmoos-best-seller-of-2017-i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