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數位出版與數位通路經營概況調查

第一節 研究方法

壹、調查對象

106年數位出版(出版社)產業調查」為不指定樣本調查[178],本研究係根據圖書出版問卷一併發送;而「106年數位出版(數位平臺)產業調查」為指定樣本調查,本研究係根據所收集之母體資料進行全查。

關於數位出版之出版社與數位平臺名冊,係參考「102年暨103年數位行銷通路產業調查」、「104105年數位出版與數位通路產業調查」名單,並透過多元管道、交叉比對資料取得。主要資訊來源包括:中華電信黃頁、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臺灣數位出版聯盟及相關業者公會等,再由本研究人員電話聯絡確認營業狀況。

貳、調查方法

調查採多元方式進行,以郵寄及網路問卷為主,電話、傳真、親訪為輔,藉此提高問卷回收率,降低產業現況推估之誤差。

參、調查問卷內容說明

106年數位出版(出版社)產業調查」與「106年數位出版(數位平臺)產業調查」之問卷經文化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核定,共包含「組織結構」、「人力僱用」、「經營模式」、「營收與展望」及「其他」等五項構面,指標架構如表伍‑1表伍‑2所示,詳細問卷請參考附錄三、附錄四。

表伍1、「106年數位出版(出版社)產業調查」構面與核心指標

調查

指標構面

調查細項

數位出版業者

組織結構

營業性質、業務項目

人力僱用

正/兼職、性別、年資、學歷、年齡、外派人力、外籍人力、數位人力、職務人力及薪資與未來需求

經營模式

數位產品或服務類型、販售作品來源比例

【出版概況】出版種數、發行語言與類型、「紙本轉換與數位原生之種數、銷貨、定價、折扣」與創作者之交易模式與拆帳比例、編輯作業模式、數位版權管理方式、EP發行情況、各類型檔案占比

【銷售情形】閱讀載具、各類型出版書/刊種數與銷售比重、最終產品授權範圍、銷貨管道、電子書消費方式

【版權交易】海外圖書版權交易模式、引進版權書之印刷冊數及定價與折數、版權引進交易情形、引進與輸出版權書之管道及種數、各類別版權交易之種類、與對手國版權交易金額及類型版權交易形式與種數、輸出海外途徑、國內版權收入、國內版權售出後之應用型態

營收與展望

總收入與總支出、各項收入來源比例、各項支出項目比例、106年經營情況、「海外營收占比」、未來三年銷售與投資預期

其他

對政府政策之建議

 

表伍2、「106年數位出版(數位平臺)產業調查」構面與核心指標

調查

指標構面

調查細項

數位出版業者

組織結構

營業性質、業務項目

人力僱用

正/兼職、性別、年資、學歷、年齡、外派人力、外籍人力、數位人力、職務人力及薪資與未來需求

經營模式

經營型態與業務屬性、提供之數位產品及服務

【電子資料庫】資料庫類型、中文及外文比例

【數位出版品流通販售平臺】有無AppApp收費情形、App各付費型態種類數及下載次數、營收來源比例、各類語言數位內容占營收比例、各類交易模式金額占比、與出版社/個人自助出版平均拆帳比例

營收與展望

總收入與總支出、各項收入來源比例、各項支出項目比例、106年經營情況、「海外營收占比」、未來三年銷售與投資預期

其他

目前經營數位平臺業務所遭遇之困難、需要政府協助之處、政府政策建議

肆、調查實施流程及接觸情形說明

106年數位出版(出版社)」屬於不指定樣本調查,其係隨圖書出版問卷一併發送;而「106年數位出版(數位平臺)」則為指定樣本調查,因目前國內並無完整母體資料清冊,故需透過多元管道進行母體名冊蒐集與過濾。本研究於1075月底完成母體名單蒐集,6月底完成業者確認工作,71日起透過線上填答及掛號方式發放調查問卷。

問卷回函催收工作於1078月下旬展開,持續進行至10月底。本案數位出版與數位行銷通路業者調查,隨圖書出版問卷發出,共回收46份有效問卷(數位出版─出版社回收40份;數位出版─數位平臺回收6份)。


第二節 106年數位出版業者組成概況

壹、組織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母體中,集團與非集團成員分別占22.6%77.4%;【圖伍‑1】整體資金來源分布方面,本國個人投資占78.0%,本國企業投資占13.2%,其他資金來源為8.8%,未有外國個人或企業投資受訪之數位出版產業業者。【圖伍‑1

圖伍1、臺灣數位出版業者集團化情形與資金來源分布

數位出版業之核心業務性質相當多元,然其仍以圖書出版業者占比較高(91.2%),其次為數位平臺業者(26.5%)與販售紙本書籍之網路書店(20.6%),雜誌出版業者及圖書經銷商各占11.8%,其餘業者比重均為5.9%。【圖伍‑2

受訪數位出版業者中,有59.5%經營圖書出版相關事務,30.4%涉足數位出版品流通平臺與實體書籍販售通路,10.1%涉足印刷廠等周邊業務。【圖伍‑2

:可複選。

圖伍2、數位出版業者之核心業務及其內容範疇

貳、人力僱用現況

一、人力規模

個別數位出版業者間之人力僱用情形差異甚大,就正職人員僱用規模而言,有3.0%問卷調查填答者未僱用任何正職員工,27.3%僅僱用1名正職員工,18.2%僱用24位正職人員,24.2%僱用59人,9.1%數位出版業者僱用1024位正職人員,僱用2599人及100人以上之業者分別占15.2%3.0%。【圖伍‑3

至於兼職人員規模部分,有回答兼職人力之數位出版業者,28.0%業者表示未僱用任何兼職員工,24.0%僅僱用1名兼職員工,40.0%僱用24位兼職人員,8.0%僱用59名兼職員工,無業者僱用10人以上兼職者。【圖伍‑3

圖伍3、數位出版業者之人力僱用規模

二、組成特性

扣除產業調查問卷填寫資料缺漏者後統計,106年數位出版產業以女性從業人員居多(70.6%),29.4%為男性。【圖伍‑4】另編輯或發行人為女性之占比為69.2%

圖伍4、數位出版業正職人員之性別結構

針對受僱者學歷組成部分,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數位出版產業正職人員組成以高學歷為主要特徵,惟相較105年,106年從業者學歷組成分布有下移現象。高中或以下學歷者僅占5.5%16.8%擁有專科學歷、63.5%擁有大學學歷,其餘14.3%則擁有研究所以上學歷。【圖伍‑5

圖伍5、數位出版業正職人員之學歷結構

從整體年齡結構來看,近三年我國數位出版從業人員年齡區間有上移現象106年以3039歲及4049歲之青壯年人口為構成主體,該產業結構相對一般圖書出版產業年輕化。具體而言,其中20.3%受雇員工介於2029歲,32.8%介於3039歲,4049歲及50歲以上從業人員則分別占28.3%18.8%。【圖伍‑6

圖伍6、數位出版業正職人員之年齡結構

 

參、經營模式

一、涉足產業鏈範疇

就數位出版業者涉足產業鏈範疇而言,於可複選前題下,調查結果發現,逾九成以編輯出版(93.8%)為主,其次為內容創作(53.1%)與經銷發行(43.8%),通路販售占31.3%,印刷廠與裝訂廠等相關支援業務則不及二成。【圖伍‑7

   :可複選

圖伍7、數位出版業者涉足產業鏈範疇

二、提供數位產品與服務範疇

數位出版業者提供之數位產品或服務方面,於可複選前題下,調查結果發現,近七成以電子書出版(68.8%)為主,其次為個人自助出版(37.5%)、電子雜誌出版(31.3%),提供圖書/雜誌/漫畫免費閱讀則占21.9%。其餘服務範疇占比皆不及二成,依序為電子漫畫出版占18.8%,電子書販(租)售與APP相關各占15.6%,而電子資料庫、創作發表平臺及其他服務皆為6.3%。【圖伍‑8

:可複選

圖伍8、數位出版業者提供數位產品或服務類別

第三節 106年數位出版(出版社)產業概況

壹、電子書發行概況

從已取得數位授權情形來看,累計至106年底,逾半數54.4%出版機構尚未取得任何作者數位版權授權,9.6%出版機構取得五分之一以下圖書數位版權,4.8%出版機構已取得21%50%數位版權,27.2%取得半數以上出版品之數位版權。扣除未回答者,平均29.0%臺灣出版機構取得紙本圖書數位版權並已出版。【圖伍‑9

註:本提項回答者為一般圖書業者,而非數位出版(出版社)業者

圖伍9、臺灣出版機構數位版權取得情形

從電子書發行語言來看,106年曾出版電子書之出版機構,93.1%曾發行正體中文電子書,2.3%曾發行為簡體中文,1.5%出版機構曾發行英文電子書,另有3.1%出版機構曾發行其他語言電子書,而日文電子書則未有出版機構在106年發行。【圖伍‑10

圖伍10、臺灣電子書發行語言

貳、電子書編輯情形

從曾出版電子書機構之電子書編輯情形來看,60.0%全部自行編製,28.0%全部委外製作,8.0%部分委外,4.0%採紙本掃描與其他方式進行數位出版業務。相較105年調查結果,106年自行編輯占比顯著成長,而委外製作比例則呈下滑態勢,顯示我國具備數位製作能力的電子書出版機構有持續增長趨勢。【圖伍‑11

至於電子書數位版權管理方式,有16.7%出版機構自行開發DRM系統,逾八成業者(83.3%)使用電子書流通平臺所開發之DRM系統。【圖伍‑12

圖伍11、臺灣圖書出版機構電子書編輯模式

圖伍12、臺灣圖書出版機構電子書數位版權管理方式

就近三年實體書籍與數位格式先後出版情況而言,國內電子書已逐步朝向採紙本與電子書EP同步發行之趨勢發展,且106EP同步發行占比(48.8%)首度超越紙本圖書先發行模式(28.8%),另電子書先出版之占比為22.4%,相較105年成長15.4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可看出我國電子書出版機構愈發重視圖書數位化之發行模式。【表伍‑3

若為電子書先行出版,紙本圖書通常於57.5日內接續出版上市;然而若是為紙本圖書先行出版,則電子書平均需於62.0日後方才會出版。

表伍3、臺灣近三年電子書出版模式

單位:%

電子書出版類型

104N=57

105N=32

106N=34

EP 同步

36.4%

26.7%

48.8%

先行

23.2%

 7.0%

 22.4%

先行

40.5%

66.3%

28.8%

從出版格式來看,臺灣出版產業仍以PDF格式為主,其占46.4%;採EPUBEPUB 2EPUB 3合計)格式者約占四成,其他格式則均未普及。【表伍‑4

表伍4、臺灣近三年電子書出版格式

單位:%

年度

EPUB

PDF

KEB

ADOBE

JPEG

DAISY

其他

104N= 57

21.1%

65.4%

0.0%

0.0%

4.3%

0.0%

9.1%

 105N= 32

41.6%

48.8%

0.0%

0.0%

0.0%

0.0%

9.7%

 106N= 34

40.0%

46.4%

0.0%

0.0%

0.0%

0.0%

13.6%

從電子書檔案所適用之智慧型隨身裝置來看,曾出版電子書之出版機構,多數檔案適用一般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閱讀,比率約九成五,其次為iOS平板電腦占七成五,而適用Android平板電腦或手機之比例各占70.8%,較iOS系統手機(66.7%)高出4.1個百分點,另其他閱讀器適用占比則僅為12.5%。【表伍‑5

表伍5、臺灣近三年電子書可適用的閱讀載具

單位:%

年度

一般電腦

Android

平板電腦

Android

系統手機

iOS

平板電腦

iOS

系統手機

 

閱讀器

 

  104N= 57

78.7%

72.3%

66.0%

68.1%

63.8%

23.4%

0.0%

 105N= 32

96.9%

90.6%

93.8%

93.8%

93.8%

75.0%

0.0%

 106N= 34

95.8%

70.8%

70.8%

75.0%

66.7%

12.5%

0.0%

註:可複選

參、電子書發行情形

就電子書出版類型而言,撇除「其他」類型,106年度以童書/青少年所占比率最高(44.8%),其次為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7.9%)、人文科學(7.7%)與文學小說(5.5%),其餘電子書類型則均占比5%以下。【表伍-6


 

表伍6、臺灣近三年電子書出版類型

單位:%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N=57

105N=32

106N=34

1

商業理財

1.5%

5.0%

0.0%

2

文學小說

26.5%

25.9%

5.5%

3

輕小說

10.6%

2.6%

0.4%

4

藝術設計

2.3%

3.3%

0.4%

5

社會科學

4.3%

11.0%

0.8%

6

人文史地

7.7%

7

自然科普

4.2%

3.1%

1.4%

8

電腦資訊

4.8%

0.1%

1.0%

9

語言學習

1.0%

1.1%

3.5%

10

心理勵志

4.2%

4.2%

1.6%

11

宗教命理

0.6%

12

醫療保健

2.9%

2.0%

1.0%

13

飲食

4.3%

4.4%

0.0%

14

生活風格

1.4%

15

 旅遊

0.0%

16

漫畫書

2.5%

0.0%

1.4%

17

親子教養

1.0%

3.5%

3.7%

18

童書/青少年

7.2%

10.8%

44.8%

19

考試用書

19.6%

22.8%

2.0%

20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0.8%

0.0%

-

21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7.9%

22

其他

2.2%

0.3%

14.7%

註:由於今年度係根據博客來分類進行新書類型調查,與前兩年度分類存在些許差異,因此呈現上透過類項聚攏以便進行跨年度比較,如「社會科學」及「人文史地」合併;「心理勵志」及「宗教命理」合併;「飲食」、「生活風格」及「旅遊」合併。惟因聚攏類項不完全一致,故進行跨年度比較解讀時宜謹慎。

肆、電子書銷售模式

調查發現,106年臺灣出版機構逾七成係全部委外販售電子書,惟比率由10592.3%衰退19.0個百分點至73.3%,另有13.3%為業者自行銷售(相對105年增加5.6個百分點),其餘13.3%出版機構則採委外與自行銷售並行之混合模式。【圖伍‑13

圖伍13、臺灣電子書銷售模式

出版機構販售電子書,有48.0%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方式處理,全部委由經銷商處理之比率為12.0%,各有16.0%出版業者自行架設電子書平臺或採用簽約與經銷並行模式,而其餘8.0%則屬其他合作方式。【圖伍‑14

圖伍14、臺灣電子書出版業者與電子書流通平臺之合作模式

因電子書販售多採個別簽約方式辦理,故不同出版社委外授權模式亦存在差異。調查發現,僅授權販售個人消費者(76.9%),以及單獨授權販售圖書館者(53.8%)為當前主要授權模式,而授權販售企業比重則為30.8%。【圖伍‑15

就計費方式而言,82.6%出版機構採行單本計費,8.7%為依點閱量收費之打包方案,按月、按季或按年付費之定期付費模式為13.0%8.7%業者採其他收費模式【圖伍‑16】。若為單本計費,出版機構與流通平臺平均是六四拆帳。

:可複選。

圖伍15、臺灣電子書授權銷售對象

:可複選。

圖伍16、臺灣出版機構電子書收費模式

伍、消費者端接觸管道

若從消費者可接觸各出版社電子書平臺管道來看,就國內平臺而言,各出版社上架率最高為Pubu電子書城(52.6%),HyRead ebookReadmoo兩者比重均為36.8%,名列第二序位;Hami書城、臺灣雲端書庫以及TAAZE讀冊生活比重則皆為31.6%。另一方面,udn讀書吧、台灣大哥大myBookMagV雲端書城及遠傳FriDay閱讀之占比均高於一成。此外,合計有31.6%透過其他管道上架,主要包括華藝、博客來、嗨森書城或者各出版社本身網站等。【圖伍‑17

就國外平臺而言,各出版社上架率最高為Google Play75.0%),其次是iBooks33.3%)、BOOK WALKER25.0%),OverDriveKobo則各占16.7%,另各有8.3%出版社上架至Amazon或透過中國大陸網站/APP等相關管道上架。【圖伍‑18

:可複選。

圖伍17、臺灣電子書上架通路(國內)

:可複選。

圖伍18、臺灣電子書上架通路(國外)

消費者透過前述之國內或國外電子書流通平臺或是出版業者自行架設網站接觸電子書後,75.0%可進行單次購買,33.3%可取得贈閱試閱服務,16.7%可選擇飽讀方案,12.5%可採長期訂閱,4.2%業者採取其他電子書授權銷售方式。此外,有33.3%業者之電子書可透過圖書館電子資料庫取得。【圖伍‑19

:可複選。

圖伍19、臺灣電子書授權銷售方式

據業者提供資料,我國電子書售價平均較紙本圖書低,其售價約為紙本圖書四折至七折,平均為五四折。就電子書銷售類型而言,106年以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22.7%)電子書占比最高,其次為童書/青少年(17.4%)、文學小說(14.4%)。其餘語言學習、輕小說、心理勵志及考試用書等類型電子書之銷貨占比皆不及一成。【表伍‑7

表伍7、臺灣近三年電子書銷售類型

單位:%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N=57

105N=32

106N=34

1

商業理財

10.4%

9.1%

0.0%

2

文學小說

11.4%

27.9%

14.4%

3

輕小說

1.7%

0.0%

7.4%

4

藝術設計

0.7%

2.3%

0.9%

5

社會科學

7.8%

7.3%

3.1%

6

人文史地

4.1%

7

自然科普

3.8%

1.3%

0.3%

8

電腦資訊

4.0%

0.0%

0.0%

9

語言學習

4.3%

15.2%

7.5%

10

心理勵志

9.0%

13.7%

5.4%

11

宗教命理

1.1%

12

醫療保健

7.0%

1.4%

2.8%

13

飲食

5.5%

1.7%

0.0%

14

生活風格

0.0%

15

 旅遊

0.0%

16

漫畫書

0.1%

0.1%

0.5%

17

親子教養

0.0%

1.4%

2.4%

18

童書/青少年

13.1%

8.9%

17.4%

19

考試用書

3.8%

4.7%

5.3%

20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3.8%

0.0%

-

21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22.7%

22

其他

13.5%

4.9%

4.7%

註:由於今年度係根據博客來分類進行新書類型調查,與前兩年度分類存在些許差異,因此呈現上透過類項聚攏以便進行跨年度比較,如「社會科學」及「人文史地」合併;「心理勵志」及「宗教命理」合併;「飲食」、「生活風格」及「旅遊」合併。惟因聚攏類項不完全一致,故進行跨年度比較解讀時宜謹慎。

就電子書營收占比觀察,28.6%出版機構表示目前電子書營收占圖書營收比例不足1%42.9%業者介於2%10%(較105年衰退17.8個百分點),4.8%電子書營收占比達11-50%14.3%超過50%,另有9.5%未回答。【圖伍‑20

圖伍20、臺灣電子書占出版機構圖書營收占比

陸、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投資概況

根據本研究調查資料,106年我國有7.4%數位出版單位進行中國大陸及海外圖書市場投資,另92.6%則未赴臺灣以外之國家或地區開發市場。【圖伍‑21

圖伍21、臺灣出版單位投資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現況

柒、數位出版(出版社)營業情形

一、主要數位出版單位收支情形

106年我國主要數位出版單位營業額分布情形,各有29.2%全年營業額不及50萬元或介於50萬至5百萬元間;綜觀而論,近乎八成79.2%)數位出版業者106年全年營收未達2千萬元,屬中小型事業經營規模。另總支出方面,則多集中在50萬元至5百萬元間(39.1%),而全年支出逾1億元之業者僅占8.6%。【圖伍‑22

圖伍22、臺灣數位出版(出版社)單位全年營業額

分析各項收入來源占比,調查結果顯示,106年臺灣數位出版(出版社)單位收入來源以販售實體出版品相關收入(51.9%)為主,其次為「非」出版業務相關收入(23.0%),顯示我國數位出版業者正朝多角化經營模式發展。而販(租)售電子書/雜誌為數位出版單位第三大收入來源16.1%),且相較105年成長3.4個百分點。【表伍‑8

表伍8、臺灣數位出版(出版社)單位收入來源占比

單位:%105N=32106N=34

來源比例

%

數位出版相關收入

實體出版品

之相關收入

出版業

務相關收入

販(租)售電子書/雜誌收入

販售電子資

料庫之收入

販售電子書

App之收入

協助個人

出版收入

其他數位出

版相關收入

105

12.7%

0.1%

0.1%

0.1%

0.3%

62.4%

24.5%

106

16.1%

0.7%

0.1%

5.7%

2.5%

51.9%

23.0%

二、數位出版(出版社)單位全年營業概況

進一步觀察數位出版(出版社)全年營業概況,106年表示獲利業者所占比重(22.7%)相對105年(43.8%)衰退21.1個百分點;虧損(40.9%)與損益兩平(36.4%)業者占比則較105年(虧損比重為25.0%;損益兩平比重為28.1%)分別增加15.98.3個百分點,推測係因一些傳統出版社始於跨足數位出版領域,對於相關業務尚未成熟,正處於由虧轉盈之過渡期所致。【圖伍‑23

圖伍23、臺灣數位出版單位全年營業概況

就未來三年銷售預期而言,106年認為未來三年銷售或將增加者占比最高(63.6%),18.2%數位出版單位預期未來三年公司銷售或將維持現況,13.6%則主張其銷售或將衰退,4.5%業者未回答。【圖伍‑24】與105年相比,106年表示未來三年或將增加銷售之占比成長32.3個百分點,顯示即便目前多數數位出版業者處於虧損狀態,惟其對於數位出版市場的未來展望卻表示樂觀。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銷售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26.7%,預期銷售或將衰退者之衰退幅度則為20.0%

圖伍24、臺灣數位出版單位未來三年銷售預期

就未來三年投資預期而言,106年認為未來三年投資或將增加者占比最高(56.5%),且相較105年成長31.5個百分點;26.1%數位出版單位預期未來三年公司投資或將減少,13.0%則主張其投資或將維持現況,4.3%業者未回答。【圖伍‑25】整體而言,預期我國數位出版業者在未來三年將會更加著力於數位相關業務的投入。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投資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36.3%,預期投資或將衰退者之衰退幅度則為35.0%

圖伍25、臺灣數位出版單位未來三年投資預期

 

第四節 106年數位行銷通路產業概況

壹、電子書銷售概況

數位行銷通路販售收入來源方面,106年與過往年度調查結果存在顯著差異,販售自行出版與其他業者出版雜誌者之比重明顯增加(此或與今年度有效回卷中,有全數以販售電子雜誌為其主要業務之平臺業者有關);惟整體而言,數位行銷通路仍以販售其他出版社之圖書/漫畫為主。

106年有39.4%販售其他出版社圖書/漫畫(較105年衰退17.4個百分點),25.6%販售其他出版社雜誌(較105年增加22.4個百分點),販售自行出版圖書/漫畫或雜誌者分別占10.0%(較105年衰退19.0個百分點)及25.0%(較105年增加14.0個百分點),販售其他來源圖書/漫畫與雜誌者則維持於0%。【表伍‑9

表伍9、數位行銷通路販售電子書或雜誌來源比率

單位:%

編號

電子書或雜誌來源

年度

104N=57

105N=7

106N=6

1

自行出版之圖書/漫畫

27.8%

29.0%

10.0%

2

自行出版之雜誌

39.1%

11.0%

25.0%

3

其他出版社之圖書/漫畫

19.4%

56.8%

39.4%

4

其他出版社之雜誌

13.7%

3.2%

25.6%

5

其他

0.0%

0.0%

0.0%

合計

100.0%

100.0%

100.0%

至於數位行銷通路合作出版社家數,僅就有效回答進行統計,其合作出版社家數差異甚大,從1家至200家不等。106年合作出版社家數為10家以下、1050家、101300家以及300家以上者各占25.0%,另未有數位平臺業者與51100家出版社合作。整體而言,與105年調查結果相比,數位行銷通路的合作出版社家數呈增長態勢。【圖伍‑26】。

圖伍26、合作出版社家數分布

上架電子書種數方面,依有效回答業者進行統計,其架上書籍種數集中在1011,00033.3%1,000種以上66.7%)兩大區間;具體而言,填答業者之上架種數最少為1,000種,最多則高達60,000種不等,種數差異甚大。與105年調查相比,106年數位行銷通路上架電子書種數呈增長態勢。【圖伍‑27

圖伍27、上架電子書種數分布

進一步分析顯示,數位行銷通路上架電子書類型雖受限於回卷業者的填答狀況,惟105106年皆以小說類(106年為41.8%)占比最高;居次為其他類與輕小說,其106年比率各為30.8%24.6%,再其次為童書、語言學習、自然科普以及漫畫書,而其餘未提及的電子書類型為今年度主要數位行銷通路未上架之圖書類型。【表伍‑10


 

表伍10106年數位行銷通路上架電子書類型

單位:%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N=57

105N=7

106N=6

1

商業理財

9.7%

0.8%

0.0%

2

文學小說

23.2%

43.1%

41.8%

3

輕小說

1.1%

14.1%

24.6%

4

藝術設計

1.5%

0.5%

0.0%

5

社會科學

5.6%

1.8%

0.0%

6

人文史地

0.0%

7

自然科普

15.0%

0.5%

0.1%

8

電腦資訊

16.9%

0.0%

0.0%

9

語言學習

0.7%

0.2%

0.3%

10

心理勵志

1.1%

0.7%

0.0%

11

宗教命理

0.0%

12

醫療保健

0.7%

0.3%

0.0%

13

飲食

1.5%

0.7%

0.0%

14

生活風格

0.0%

15

 旅遊

0.0%

16

漫畫書

0.4%

7.5%

0.1%

17

親子教養

0.4%

0.6%

0.0%

18

童書/青少年

20.6%

8.1%

2.2%

19

考試用書

0.4%

3.8%

0.0%

20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0.4%

0.0%

-

21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0.0%

22

其他

0.7%

17.3%

30.8%

註:由於今年度係根據博客來分類進行新書類型調查,與前兩年度分類存在些許差異,因此呈現上透過類項聚攏以便進行跨年度比較,如「社會科學」及「人文史地」合併;「心理勵志」及「宗教命理」合併;「飲食」、「生活風格」及「旅遊」合併。惟因聚攏類項不完全一致,故進行跨年度比較解讀時宜謹慎。

調查另顯示,106年數位行銷通路販售作者自行出版電子書比率與105年呈持平趨勢,有販售作者自行出版電子書比率為33.3%66.7%通路則未販售作者自行出版電子書。【圖伍‑28

圖伍28、數位行銷通路販售作者自行出版電子書情形

至於數位行銷通路販售電子書適用載具部分,調查結果發現,主要仍以Android系統及iOS系統之行動裝置為主,且相較105年,其比重均有所提升;反之,一般電腦及專屬閱讀器占比則明顯下滑,106年平均每三家數位平臺業者所販售的電子書僅一家能適用於一般電腦,而有效填答者中,未有數位行銷通路搭配專屬閱讀器作為數位閱讀的適用載具。【表伍‑11

表伍11、數位行銷通路販售電子書/電子雜誌/電子漫畫之適用載具

單位:%

年度

Android

平板電腦

Android

系統手機

iOS

平板電腦

iOS

系統手機

一般電腦

 

閱讀器

 105N=  7

83.3%

83.3%

83.3%

83.3%

100.0%

33.3%

 106N=  6

100.0%

100.0%

100.0%

100.0%

33.3%

0.0%

:可複選。

電子書收費方式方面,數位行銷通路多採單本計費或按月、按季或按年付費之飽讀專案,兩者各占66.7%,尤其飽讀專案在近三年內之占比有逐年上揚態勢。名列第三的為其他計費形式如電子書租閱,而106年有效回卷之數位平臺業者皆未採取按點閱量計費之收費模式。【圖伍‑29

 

:可複選。

圖伍29、數位行銷通路販售電子書之收費方式

整體而言,數位行銷通路業者之電子書販售價格均較紙本書籍售價低(100.0%);其定價區間約為紙本書籍六折至七折不等,整體平均約六八折。

僅就有效回答業者進一步統計,結果顯示,106年各類電子書以輕小說類(33.5%)銷售比率最高,其次為童書/青少年(31.8%),總和上述兩類型圖書已占數位行銷通路銷售比重約六成五,另商業理財(9.4%)、心理勵志(9.3%)以及其他類型(7.9%)皆占5.0%以上,其餘各類型電子書銷售比重則相對較低。【表伍‑12

表伍12、近三年數位行銷通路各類電子書銷售比率

單位:%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N=57

105N=7

106N=6

1

商業理財

3.7%

6.4%

9.4%

2

文學小說

15.1%

27.2%

0.6%

3

輕小說

2.1%

8.2%

33.5%

4

藝術設計

3.4%

1.6%

0.1%

5

社會科學

6.9%

5.0%

0.0%

6

人文史地

0.4%

7

自然科普

4.5%

0.9%

1.8%

8

電腦資訊

6.9%

0.0%

0.1%

9

語言學習

4.1%

10.9%

1.6%

10

心理勵志

6.2%

9.3%

9.3%

11

宗教命理

0.0%

12

醫療保健

3.8%

1.3%

0.0%

13

飲食

5.2%

2.4%

0.4%

14

生活風格

0.0%

15

 旅遊

0.5%

16

漫畫書

6.9%

0.1%

0.7%

17

親子教養

3.5%

1.0%

1.0%

18

童書/青少年

13.8%

18.9%

31.8%

19

考試用書

6.9%

3.2%

0.9%

20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3.4%

0.0%

-

21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0.0%

22

其他

3.4%

3.6%

7.9%

註:由於今年度係根據博客來分類進行新書類型調查,與前兩年度分類存在些許差異,因此呈現上透過類項聚攏以便進行跨年度比較,如「社會科學」及「人文史地」合併;「心理勵志」及「宗教命理」合併;「飲食」、「生活風格」及「旅遊」合併。惟因聚攏類項不完全一致,故進行跨年度比較解讀時宜謹慎。

貳、電子雜誌銷售概況

調查發現,106年數位行銷通路之合作雜誌出版社家數從1家至140家不等,合作雜誌社家數為10家以下、1050家與超過100家者均占33.3%。【圖伍‑30】各業者上架電子雜誌刊數亦呈明顯落差(數量由1刊至18,000刊不等),106年上架低於10刊者占33.3%,上架逾100刊者則為66.7%。【圖伍‑31】另外,電子雜誌銷售類型則因未回答比率過高而無法估計。

圖伍30、合作出版社家數分布

圖伍31、上架電子雜誌種數分布

 

電子雜誌收費方式方面,採單本計費與飽讀方案為市場主流,106年採單本計費比率達66.7%,按季或按年付費之飽讀方案比率同為66.7%,惟較105年皆衰退8.3個百分點;其他收費方式則占33.3%,另106年未有數位行銷通路採用按點閱量計費之模式。【圖伍‑32

:可複選。

圖伍32、數位行銷通路販售電子雜誌之收費方式

整體而言,數位行銷通路業者之電子雜誌販售價格均較紙本雜誌售價低(100.0%);其定價區間約為紙本雜誌六折至八折不等,整體平均約七折。

參、電子資料庫

本次受訪數位行銷通路業者中有33.3%有提供電子資料庫。就資料庫類型而言,主要是電子書與電子雜誌資料庫(分別占100.0%50.0%),另其他類型電子資料庫亦占50.0%。【表伍13】。至於電子書及電子雜誌資料庫之中外文比例,主要均以中文為主。【圖伍‑33

表伍13、數位行銷通路提供電子資料庫類型

單位:%

編號

電子資料庫類型

年度

104N=14

105N=3

106N=2

1

電子書資料庫

54.2%

100.0%

100.0%

2

電子雜誌資料庫

41.7%

66.7%

50.0%

3

學術期刊資料庫

16.7%

33.3%

0.0%

4

報紙資料庫

4.2%

33.3%

0.0%

5

博碩士論文資料庫

0.0%

0.0%

0.0%

6

其他

12.5%

33.3%

50.0%

:可複選。

圖伍33106年數位行銷通路電子資料庫語文比率

肆、電子書 App

本次受訪數位行銷通路業者中,有66.7%有提供電子書、電子雜誌或電子漫畫App106年提供數位出版品App之數位行銷通路業者,其所提供免費種數從160種不等,提供付費之種數則全數落在5種以上。【圖伍‑34圖伍‑35

圖伍34、免費電子書App種數分布

圖伍35、付費電子書App種數分布

以本年度受訪數位行銷通路業者為觀察對象,發現免費App被下載次數占整體App下載次數之比重高達八成,僅18.7%為需付費電子書App。相較105年調查結果,106年免費及付費App被下載次數比率存在明顯懸殊之現象,顯示民眾仍多以下載免費App為其閱讀電子書之管道。【圖伍36

圖伍36、免費與付費電子書App 被下載次數占比

伍、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投資概況

根據本研究調查資料,臺灣目前無數位出版單位進行中國大陸及海外圖書市場投資,僅部分業者填寫未來計劃赴中國大陸與東協地區開發市場。【圖伍37

圖伍37、臺灣數位行銷通路投資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現況

陸、營收情形與產業展望

一、與出版社交易模式

關於數位行銷通路與出版社交易模式,調查結果發現,106年以依消費者點閱量計費之打包方案(64.7%)比率最高,其次為單本計費,與出版社拆帳(35.2%),採其他方式之業者僅0.2%。【圖伍38】此外,進一步分析數位行銷通路與出版社拆帳比例,數位通路約占40.0%,出版社約占60.0%。【圖伍39 

圖伍38、近三年數位行銷通路與出版社交易模式

圖伍39、近三年數位行銷通路與出版社拆帳比例

二、106年數位行銷通路營收情形

由於106年數位行銷通路業者營業額分布情形未回答比率過高而不以繪圖呈現,若就有效回卷分析,營收方面各有50.0%介於1千萬至2千萬元以及5千萬元以上,另外總支出則全數(100.0%)落在3千萬元至5千萬元之間。

進一步分析各項收入項目占比,106年數位行銷通路收入項目中,合計有48.1%營收為數位出版相關收入,其餘51.9%則為非出版業務相關收入。

表伍14 106年數位行銷通路收入來源分布

單位:%N=6

來源比例

%

數位出版相關收入

實體出版品

之相關收入

出版業

務相關收入

販(租)售電書/雜誌收入

販售電子資

料庫之收入

販售電子書

App之收入

協助個人

出版收入

其他數位出

版相關收入

106

45.5%

2.6%

0.0%

0.0%

0.0%

0.0%

51.9%

 

三、數位出版產值估計及獲利情形

考量僅以調查問卷進行插補推估營業額,難以判定廠商是否確實填寫,且或有推估誤差問題;而傳統以「行業別」撈取財稅資料營業額方式,則無法判別該行業報稅廠商是否確屬該行業經營範疇,因而影響產業鏈表現分析之可行性。因此,本研究以圖書、漫畫出版產值為基礎,依比例計算數位出版上游出版端營業額,而後再以出版社與數位平臺拆帳比例(60%),推算整體數位行銷通路端營業額,其方法為:

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 [上游出版端整體書籍營業額(紙本圖書新臺幣1939,894萬元,其中包含紙本漫畫新臺幣47,669萬元)÷ 販售紙本書籍收入占出版業者整體營收比重[179]x數位出版收入占圖書出版業者整體營收比重[180]] 

下游零售端(數位行銷通路部分)數位出版品營業額 =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 出版社與數位平臺拆帳比例(60%

依上式推估,106年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為新臺幣75,604萬元(電子書74,604萬元;電子漫畫1,000萬元);下游零售端(數位行銷通路部分)的數位出版品營業額新臺幣126,006萬元(電子書124,340萬元;電子漫畫1,666萬元)。與105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25,102萬元(僅電子書部分)相比,成長197.2%;與105年下游零售端(涵蓋電子圖書、電子漫畫)數位出版品營業額43,852萬元相比,成長187.3%     

四、數位出版(數位平臺)單位全年營業概況

進一步觀察數位出版(數位平臺)全年營業概況,106年表示獲利或虧損之業者各占50.0%,另未有業者表示其全年營業狀況為損益兩平。相較105年,106年獲利占比成長35.7個百分點,而虧損比重則衰退21.4個百分點,顯示我國數位平臺業者在106年開始呈由虧轉盈之態勢發展。【圖伍40

圖伍40、臺灣數位行銷通路全年營業概況

就未來三年銷售預期而言,106年有效填答業者全數認為未來三年銷售或將增加(100.0%),相較105年,增加占比顯著成長66.7個百分點。【圖伍41】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銷售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10.0%

圖伍41、臺灣數位行銷通路未來三年銷售預期

就未來三年投資預期而言,106年認為未來三年投資或將增加或是維持現況者比重各占50.0%,另未有業者表示其未來三年投資或將減少。相較105年調查結果,106年表示增加之比例成長16.7個百分點,而維持現況比重則持平在50.0%圖伍42】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投資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10.0%

圖伍42、臺灣數位行銷通路未來三年投資預期


柒、我國數位出版產業概況觀察

一、組織結構

整體而言,數位出版產業之集團與非集團成員分別占22.6%77.4%,資金來源以本國個人投資占78.0%為多數。另一方面,就產業鏈分布觀察,有59.9%業者經營圖書出版相關業務,30.4%涉足數位出版品流通平臺與實體書籍販售通路,10.1%涉足印刷廠等周邊業務。其核心業務性質多元而以從事圖書出版業者占比最高(91.2%),其次為數位平臺業者(26.5%)與販售紙本書籍之網路書店(20.6%),雜誌出版業者及圖書經銷商各占11.8%,其餘業者比重均為5.9%

二、人力僱用

個別數位出版業者間之人力僱用情形差異甚大,正職人員以僱用1名之比重最高(27.3%),另兼職人員則多數僱用24人(40.0%)。人力結構方面,以女性從業人員居多(70.6%),另編輯或發行人為女性之占比為69.2%。與圖書出版產業相同,我國數位出版產業正職人員組成以高學歷為主要特徵,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占77.8%,惟就年齡結構而言,該產業結構相對一般圖書出版產業年輕化,106年以3039歲及4049歲之青壯年人口為構成主體。

三、出版概況

從數位授權取得情形來看,累計至106年末,逾半數出版機構尚未取得任何作者數位版權授權,9.6%出版機構取得五分之一以下圖書數位授權,4.8%出版機構已取得21%50%數位授權,27.2%取得半數以上出版品之數位授權,平均29.0%臺灣出版機構取得紙本圖書數位版權並已出版,語言則以正體中文(93.1%)為主。

就電子書編輯情形來看,六成業者全部自行編製,僅28.0%全部委外製作,相較105年,自行編製占比大幅成長35.0個百分點,而全部委外比重則下滑40.8個百分點;另逾八成業者使用電子書流通平臺所開發之DRM系統,雖然自行開發DRM系統比重(16.7%)仍不及兩成,惟相較105年成長7.3個百分點,綜合上述,顯示我國電子書出版機構正著力加強其自身數位製作能力。

就近三年實體書籍與數位格式先後出版情況而言,國內電子書已逐步朝向採紙本與電子書EP同步發行之趨勢發展,106EP同步發行占比(48.8%)首度超越紙本圖書先發行模式(28.8%),而電子書先出版之占比(22.4%)相較105年成長15.4個百分點,顯示我國出版業者愈發重視圖書數位化之發行模式,且原生電子書占整體電子書市場之比例應有所成長。

四、銷售情形

106年數位出版機構多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方式販售電子書(48.0%),而因個別簽約居多,故不同出版社委外授權模式亦存在差異,其以僅授權販售個人消費者76.9%)與單獨授權販售圖書館(53.8%)模式為主;採單本計費(84.4%)為主要收費形式,出版機構與流通平臺平均六四拆帳。

就各出版社上架之電子書平臺管道觀察,國內平臺以Pubu電子書城(52.6%)、ReadmooHyRead(兩者均為36.8%)所占比重最高;國外平臺上架率最高則為Google Play75.0%),其次是iBooks33.3%)與BOOK WALKER25.0%)。而消費者透過前述之國內或國外電子書流通平臺或是出版業者自行架設網站接觸電子書後,75.0%可進行單次買賣,33.3%可取得贈/試閱服務,16.7%可選擇飽讀方案,12.5%可採長期訂閱,另有33.3%業者之電子書可透過圖書館電子資料取得。

就電子書營收占比而言,28.6%出版機構表示目前電子書營收占圖書營收不足1%42.9%業者則介於2%10%106年多數數位出版業者仍呈虧損狀態,惟當年度我國圖書通路要角跨足數位出版及首臺電子書閱讀器的誕生,悄然改變我國電子書市場生態,亦影響出版社申請電子授權之意願,並提高出版社向平臺業者提出電子書檔案轉置相關需求。另針對數位出版平臺上架擋案格式尚未統一議題,目前我國主要數位出版業者已積極協力規範電子書轉檔格式(EPUB3),以祈出版品以一套版本方能上架至多數平臺,為出版社節省編輯作業流程及人事成本。故此,雖然106年數位出版機構多數始於跨足數位出版領域,對於相關業務尚未成熟,正處於由虧轉盈之過渡期,惟其對於未來三年銷售與投資預期卻保持樂觀看法。

五、電子資料庫與電子書App

106年有33.3%數位行銷通路業者提供電子資料庫,其中以電子書資料庫(100.0%)與電子雜誌資料庫(50.0%)占多數;提供中文內容比率逾九成以上。另一方面,有66.7%業者提供電子書、電子雜誌或電子漫畫App,其所提供免費App種數從160種不等,而提供付費之種數則全數落在五種以上。

六、數位出版品流通販售平臺

數位行銷通路合作出版社家數差異甚大,從1家至200家不等。整體而言,與105年調查結果相比,數位行銷通路合作出版社家數呈增長態勢。另電子書上架種數集中在1011,000種(33.3%)及1,000種以上(66.7%)兩大區間,與105年相比,我國主要數位平臺上架電子書種數亦呈增長景況。

數位行銷通路販售電子書適用載具部分,主要仍以Android系統及iOS系統之行動裝置為主,且相較105年,其比重有所提升。而電子書收費方式,則多採單本計費或按月、按季或按年付費之飽讀專案,尤其飽讀專案在近三年內之占比有逐年上揚趨勢。

七、營收與展望

本研究以圖書、漫畫出版產值為基礎,依比例計算數位出版上游出版端營業額,而後再以出版社與數位平臺拆帳比例(60%),推算整體數位行銷通路端營業額。依上述推估方式, 106年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為新臺幣75,604萬元(電子書74,604萬元;電子漫畫1,000萬元);下游零售端(數位行銷通路部分)的數位出版品營業額新臺幣126,006萬元(電子書124,340萬元;電子漫畫1,666萬元)。與105數位出版品營業額(上游出版端部分)25,102萬元(僅電子書部分)相比,成長197.2%;與105年下游零售端(涵蓋電子圖書、電子漫畫)數位出版品營業額43,852萬元相比,成長187.3%。  

下游零售端數位行銷通路方面,與營業額推估相對應,106年表示獲利業者所占比重50.0%),相對105年(14.3%)成長35.7個百分點;虧損業者(50.0%)占比則較105年(71.4%)衰退21.4個百分點,且廠商對未來三年銷售與投資預期相對偏向成長之樂觀態勢。


[178] 訪問對象為經營數位出版業務之出版社與於網路提供電子書或電子雜誌銷售服務之業者。

[179]紙本圖書出版業者(包含漫畫)販售紙本書籍收入占整體廠商營收比重為59.6%;另為單獨推估我國電子漫畫營業額,本研究額外針對紙本漫畫業者回卷計算其紙本漫畫營收占比為28.6%。

[180]紙本圖書出版業者(包含漫畫)數位出版收入占整體廠商營收比重為2.3%;另為單獨推估我國電子漫畫營業額,本研究額外針對紙本漫畫出版業者回卷計算其數位出版營收占比為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