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章 圖書出版經營概況調查

第一節 研究方法

壹、調查對象

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調查」是針對106年國內新書實際出版量達 4 種以上之非政府機關、非個人出版單位進行普查。

根據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提供資料,106年國內新書ISBN碼申請量達4種以上之出版單位為997家,經連絡清查,扣除結束營業[165]、政府機關、個人出版、無法取得聯繫[166]、非營利組織[167]等單位後,確認106年有效出版業者共706/品牌。而考量當前產業經營現況故而進行出版集團[168]整併,並另納入2家出版社實際出版數雖未達4本,但有電子書出版之企業,合計最終整體圖書出版業者調查母體共542家。

此外,本研究參考過往調查執行方式,於母體連絡清查階段亦一併瞭解各出版單位漫畫出版情形,將去年過濾出之國內主要漫畫出版業者列為調查對象,經相同之連絡清查操作後,106年度漫畫出版業者共計13家。針對專營漫畫出版之出版單位,其僅需要填寫「106年漫畫出版產業調查」問卷,若為非專營漫畫出版之出版單位,業者除填寫「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問卷外,尚需加填「106年漫畫出版產業調查」問卷。

貳、調查方法

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調查」是針對國內106年實際出版量達4種以上新書之非政府機關、非個人出版單位進行普查。

調查採多元方式進行,以郵寄問卷為主,電話、傳真、親訪為輔,藉此提高問卷回收率,降低產業現況推估之誤差。

參、調查問卷內容說明

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問卷經文化部與行政院主計總處核定,共涵蓋「組織結構」、「人力僱用」、「出版概況」、「通路概況」、「進出口」、「版權交易」、「海外市場發展」、「營收支出」、及「其他」等九項構面,指標架構如表肆‑1所示,詳細問卷請參考附錄一。

至於主要漫畫出版單位應加填之「106年臺灣漫畫出版產業調查」問卷,問卷結構與「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大致相同,共囊括「組織結構」、「人力僱用」、「出版概況」、「通路概況」、「進出口」、「版權交易」、「海外市場發展」、「營收支出」及「其他」等九項構面,指標架構如-1所示,詳細問卷請參考附錄二。

表肆1、「106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問卷構面及核心指標

調查

指標構面

調查細項

一般圖書出版業者

組織結構

營業性質、業務項目

人力僱用

正/兼職、性別、年資、學歷、年齡、外派人力、外籍人力、數位人力、職務人力及薪資與未來需求

出版概況

數位版權/實際發行比例、種數類型、印刷量與銷貨量、發行語言與類型、新秀作家占比、新秀作家作品印刷量及類型、與創作者之交易模式與拆帳比例、首刷與再版/再刷情形

通路概況

銷售管道、是否進行跨足數位市場、各通路銷貨比例與平均折數、退書情形、行銷資源挹注情形

進出口

進出口書籍種數及冊數、各類書籍所占比例

版權交易

海外圖書版權交易模式、引進版權書之印刷冊數及定價與折數、版權引進交易情形、引進與輸出版權書之管道及種數、各類別版權交易之種類、與對手國版權交易金額及類型、版權交易形式與種數、輸出海外途徑、國內版權收入、國內版權售出後之應用型態

海外市場發展

投資出版事業之發行情形、投資出版產業金額及經營型態與銷售通路

營收支出

總收入與總支出、各項收入來源比例、各項支出項目比例、106年經營情況、未來三年銷售與投資預期

其他

參加臺北國際書展情形、對政府之建議

2、「106年漫畫出版產業調查」問卷構面及核心指標

調查

指標構面

調查細項

漫畫出版業者

組織結構

營業性質、業務項目

人力僱用

正/兼職、性別、年資、學歷、年齡、外派人力、外籍人力、數位人力、職務人力及薪資與未來需求

出版概況

數位版權/實際發行比例、種數類型、印刷量與銷貨量、發行語言與類型、與創作者之交易模式與拆帳比例、首刷與再版/再刷情形、電子漫畫編輯作業模式、數位版權管理方式、EP發行情況、電子漫畫各類型檔案占比、電子漫畫閱讀載具

通路概況

銷售管道、是否進行跨足數位市場、各通路銷貨比例與平均折數、退書情形、與電子漫畫流通平臺合作模式及所占營收比重、電子漫畫消費方式

進出口

進出口書籍種數及冊數、進出口金額之國別比重、各類書籍所占比例

版權交易

海外圖書版權交易模式、引進版權書之印刷冊數及定價與折數、版權引進交易情形、引進與輸出版權書之管道及種數、各類別版權交易之種類、與對手國版權交易金額及類型、版權交易形式與種數、輸出海外途徑、國內版權收入、國內版權售出後之應用型態

海外市場發展

投資出版事業之發行情形、投資出版產業金額及經營型態與銷售通路

營收支出

總收入與總支出、各項收入來源比例、各項支出項目比例、106年經營情況、未來三年銷售與投資預期、電子漫畫營收模式

其他

參加漫畫博覽會(台北國際動漫節)情形、對政府之建議

肆、調查實施流程及接觸情形說明

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及「106年臺灣漫畫出版產業調查」屬於指定樣本調查,但由於國內並無完整母體資料清冊,故需透過多元管道進行母體名冊蒐集與過濾。本研究於1075月底完成母體名單蒐集,6月底完成業者確認工作;71日起以掛號方式陸續寄出調查問卷。

問卷回函催收工作於1078月展開,持續進行至10月底。

本案圖書出版業者調查,共計發出542份圖書出版產業問卷,回收166有效問卷,回收率為30.6%;至於主要漫畫圖書出版業者調查,研究共發出12份漫畫出版產業問卷,回收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33.3%

伍、資料處理

本年度辦理之圖書及漫畫出版產業調查問卷回收率均達三成,以無母數卡方檢定方式(NPAR Chi-square Test)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顯示,回函業者與未回函業者,無論資本額、106年出版量等結構均無顯著差異,顯示該樣本具代表性。至於漫畫業者調查,雖然回函僅4份,但回函之漫畫出版業者106年申請書號合計占總申請書號五成左右,從而確保了樣本代表性。

表肆‑3、「106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回卷樣本結構-資本額

單位:家、%

 

母體(N=542)

回卷樣本(N=166)

家數

占比

家數

占比

未滿100萬元

131

24.2%

54

32.5%

100~299萬元

135

24.9%

41

24.7%

300~499萬元

38

7.0%

10

6.0%

500~999萬元

79

14.6%

24

14.5%

1000~3999萬元

100

18.5%

25

15.1%

4000~0.99億元

32

5.9%

7

4.2%

1億元~4.99億元

21

3.9%

4

2.4%

5億元已上

6

1.1%

1

0.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肆‑4、「106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回卷樣本結構-出版量

單位:種、%

 

母體(N=542)

回卷樣本(N=166)

ISBN種數

占比

ISBN種數

占比

大型出版企業

5175

21.8%

804

16.8%

300種以上

3992

16.8%

858

17.9%

100~299

4447

18.7%

625

13.1%

50~99

3257

13.7%

642

13.4%

30~49

2401

10.1%

565

11.8%

10~29

3320

14.0%

934

19.5%

4~9

1164

4.9%

356

7.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然,由於部分題項因營業機密、欠缺相關統計等考量而回函者未提供相關資訊(如銷售總冊數),針對此類或將造成整體產值推估偏誤之母體數據,研究另依據受訪樣本中ISBN申請數量進行加權調整。

第二節 圖書暨漫畫出版業者組成概況

壹、 組織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就業務涵蓋產業鏈環節而言, 106年有93.6%出版業者經營編輯出版、44.6%涉足內容創作等業務,37.6%業者跨足經銷發行、29.3%則有從事通路販售,而印刷廠與裝訂廠等下游業務占比較低,分別為4.5%2.5%。【圖肆‑1

問卷統計亦顯示,106年受訪之圖書出版業者,有18.1%屬於集團成員(即關係企業、分公司或母子公司等業態),比率較104105年相對降低,此非出版產業改變集團化發展策略[169],而係本研究改以母公司代表回卷為主。【圖肆‑2

從資金來源觀察,106年圖書出版業者有86.8%完全為本國個人投資,7.4%完全為本國企業投資, 1.7%為外國個人或企業所投資,另5.1%為其他資金來源;相較於104年及105年,出版產業之本國個人投資比重變化不大,占比仍高於八成五,外國企業或個人投資比率亦仍維持3%以下。【圖肆‑3

  :可複選

圖肆1、臺灣圖書出版業者經營之產業鏈環節

圖肆2、臺灣圖書出版業者之集團化情形

圖肆3、臺灣圖書出版業者資金為本國個人投資之變化情形

至於國內106年主要漫畫出版業者,其組織結構特色與一般圖書出版單位略有差異,除母體全數為營利事業機構外,其集團化占比較高,比率為兩成五;資金來源部分,75.0%完全為本國個人投資。

從業務涵蓋項目來看,統計有填答之4家漫畫業者,均屬兼營漫畫及一般圖書出版業者且同步經營內容創作與編輯出版等業務,另逾五成業者跨足經銷發行、通路販售與印刷廠等下游及相關周邊業務範疇。

貳、人力僱用現況

一、人力規模

近三年來,臺灣圖書出版單位僱用人力規模並無太大變化,就正職人員規模而言,106年有15.6%圖書出版單位僅僱用1名正職員工,而聘用24位正職人員之占比相較105年增加8.2個百分點達三成,24.5%聘用59人,合計70.7%圖書出版單位屬於微型事業單位,相對105年(65.1%)比率略有增長;另一方面,18.4%出版事業單位僱用1024位正職人員,而僱用2599人及100人以上之占比合計為8.9%,相較105年下降6.5個百分點。圖肆‑4

另一方面,106年圖書出版產業內有逾六成出版單位未僱用兼職人力,與104年(64.0%)及105年(67.1%)狀況類似。【圖肆‑5】由正職人員與兼職人員相對占比而言,臺灣圖書出版單位仍以僱用正職人力為主。

至於國內主要漫畫出版業者人力規模部分歧異度較高,少則6位高至120位正職人員不等,不過皆以女性員工居多,另有五成的漫畫出版業者有雇用女性編輯、發行人,平均人數為1位。

圖肆4、臺灣圖書出版單位之正職人力僱用規模變化情形

圖肆5、臺灣圖書出版單位之兼職人力僱用規模變化情形

(二)組成特性

扣除資料缺漏者,臺灣圖書出版單位仍以女性從業人員居多,其比率由10556.8%增加至10664.2%,男性占比則由43.2%降至35.8%。【圖肆6】其中,女性從業人員中,擔任總編輯或發行人之占比為38.8%

學歷組成部分,臺灣圖書出版單位正職人員以高學歷為特徵,106年最新產業狀況是高中或以下學歷者僅占9.4%15.7%擁有專科學歷、59.8%擁有大學學歷、15.1%為研究所學歷;而與105年相比,產業從業者擁有大學學歷之占比明顯上升,惟研究所學歷占比則下降14.1個百分點。【圖肆7

從年齡結構來看,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產業未有20歲以下從業人員,主要以3039歲青壯年人口為主,另50歲以上從業人員相對105年明顯增長10.7個百分點,而年輕族群卻相對遞減。具體而言,106年最新產業狀況為17.3%正職人員介於2029歲,30.2%介於3039歲,4049歲及50歲以上從業人員分占25.1%27.3%。【圖肆8

就年資而言,臺灣出版產業雖以青年人口為主,然近三年新聘人員比率呈走低態勢,年資不滿1年正職者由1059.9%降至1068.5%18.1%年資1年以上未滿3年、16.8%年資3年以上未滿5年,22.3%年資5年以上未滿10年,34.4%年資達10年以上。【圖肆9

圖肆6、臺灣圖書出版業正職從業人員性別結構的變化情形

圖肆7、臺灣圖書出版業正職從業人員學歷結構的變化情形

圖肆8、臺灣圖書出版業正職從業人員年齡結構的變化情形

圖肆9、臺灣圖書出版業正職從業人員年資結構的變化情形

(三)分工及薪資概況

104年自今,我國圖書出版單位多數有專職圖書業務之人員,然近年未區分圖書及非圖書業務之占比(業務項目全為圖書相關業務或人員必須兩者兼顧)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換言之,截至106年,採用明確分工形式運作之占比為78.9%,相較105年微幅下降2.8個百分點,此現象顯示臺灣圖書出版單位因應近年圖書消費需求低迷或數位轉型後對紙本圖書業務進行調整,從而縮編相關人力,形成員工身兼數職的經營型態。【圖肆10

由不同部門人力規模進一步分析,當前出版單位聘僱人力仍以圖書出版為重心(42.5%);其餘圖書出版以外人力如行銷業務及倉儲物流各占14.8% 10.3%,值得注意的是,有逾三成人力為身兼數職(32.3%),占比僅次於專職圖書出版人力,顯示當前出版單位正因應經營模式轉型而進行人力重配置。

圖肆10、臺灣圖書出版單位之正職人力分工情形

調查尚發現,106年計有59.0%出版單位表示其正職人員未具備數位出版能力。進一步觀察具數位出版人才之受訪單位,具電子書編輯能力者僅占整體出版產業12.7%;實際投入相關業務者僅占8.3%。另,具數位應用能力者僅占12.2%;實際投入相關業務者僅占8.4%,各項數位人力配置均較105年成長。【表肆5

表肆5、臺灣圖書出版產業之數位出版人力配置情形

單位:%

項目

 

年度

電子書編輯

數位應用(平臺演算、程式與SEO調整等)

具備能力者比重

實際投入業務比重

具備能力者比重

實際投入業務比重

105

4.6%

2.8%

3.3%

2.3%

106

12.7%

8.3%

12.2%

8.4%

就圖書出版產業薪資結構而言,本研究將職務劃分為編輯、發行與倉儲等三部門,統計顯示,新進人員以行銷業務(新臺幣27,750元)及編輯(新臺幣27,435元)相關工作薪資較高,倉儲人員平均薪資居末(新臺幣26,750元);至於年資逾五年者,平均薪資則仍以行銷業務人員(新臺幣35,926元)最高,其次為編輯人員之新臺幣35,617元,倉儲人員為薪資最低者(新臺幣31,895元)。整體而言,出版產業任職五年後之薪資成長幅度以編輯人員及行銷業務較大,約為29%左右,惟與105年薪資調查相比,三個調查職務之薪資漲幅皆有明顯下滑趨勢。【表肆6】。

表肆6、臺灣圖書出版產業之薪資概況

單位:新臺幣元

105

編輯人員

行銷業務

倉儲物流

新進三個月者

26,891

(標準差4,350

28,501

(標準差6,910

24,919

(標準差5,645

年資逾五年者

38,918

(標準差12,147

38,637

(標準差10,785

33,334

(標準差7,701

任職五年後之

薪資成長幅度

44.7%

35.6%

33.8%

106

編輯人員

行銷業務

倉儲物流

新進三個月者

27,435

(標準差3,718

27,750

(標準差4,935

26,750

(標準差3,819

年資逾五年者

35,617

(標準差8,629

35,926

(標準差7,825

31,895

(標準差6,981

任職五年後之

薪資成長幅度

29.8%

29.5%

19.2%

 


 

第三節 圖書出版產業概況

壹、圖書新書出版情形

一、 新書出版類型

以出版業者自述之主要出版類型觀察,調查顯示,106年最新產業概況為69.4%出版單位以出版一般圖書為主,工具書與兒童讀物之業者則以10.9%7.8%名列其後,教科書(6.8%)、考試用書(3.4%)與漫畫(1.7%)出版單位介於1%7%間,本年度顯示無業者經營原生電子書出版業務。【圖肆11

概觀而論,近年來臺灣出版單位主要以一般圖書產製為事業核心,該比率維持於六成以上。

圖肆11、臺灣出版單位之主要出版屬性

二、圖書新書出版類型與定價

就出版新書類型分布來看,106年出版新書類型以童書/青少年占比最高(12.1%),相較105年成長4.7個百分點,此現象可能受因於當今少子化促使家長重視孩童教育,需求觸發供給所致,其次是人文史地占10.1%。此外,值得注意地是,106年文學小說新書出版相較105年呈下滑趨勢,此現象與翻譯小說盛行有關,且簡轉繁小說的翻譯、再製時間成本低,能補足我國市面上文學出版品的缺口;而輕小說(0.2%)與電腦資訊(0.2%)之占比皆不及1%。【表肆7

表肆7、臺灣出版新書之各類書籍類型比率

單位:%(104N=181105N=136106N=128)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

105

106

1

商業理財

6.4%

8.7%

3.4%

2

文學小說

14.3%

17.3%

7.8%

3

輕小說

1.0%

4.8%

0.2%

4

藝術設計

4.6%

4.7%

4.4%

5

社會科學

9.8%

9.1%

8.6%

6

人文史地

10.1%

7

自然科普

1.0%

1.9%

1.5%

8

電腦資訊

11.6%

6.0%

0.2%

9

語言學習

1.2%

1.0%

6.4%

10

心理勵志

5.3%

4.7%

8.3%

11

宗教命理

4.0%

12

醫療保健

4.9%

3.0%

6.1%

13

飲食

4.9%

5.2%

1.2%

14

生活風格

1.0%

15

 旅遊

2.0%

16

漫畫書

2.1%

4.4%

1.2%

17

親子教養

1.9%

1.8%

1.9%

18

童書/青少年

9.1%

7.4%

12.1%

19

考試用書

13.1%

11.8%

4.3%

20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5.9%

21

其他

8.8%

8.3%

9.4%

註:1. 由於今年度係根據博客來分類進行新書類型調查,與前兩年度分類存在些許差異,因此呈現上透過類項聚攏以便進行跨年度比較,如「社會科學」及「人文史地」合併;「心理勵志」及「宗教命理」合併;「飲食」、「生活風格」及「旅遊」合併。惟因聚攏類項不完全一致,故進行跨年度比較解讀時宜謹慎。

2.受限於回卷樣本限制,調查結果可能無法呈現市場全貌,因此解讀本表時建議進一步參照P152表参-33106ISBN書號申請類型占比情況。

至於106年新書總印刷量,雖有部分出版業者欠缺詳細數據,但根據申請數量插補推估,當年度臺灣新書總印刷量推估約為5,485萬本,較105年推估值5,341萬本,印量增加約144萬冊(其主要係受106年新書出版種數上升所致)。另據本案調查顯示,106年新書平均印刷量約為1,558本【表肆8】。

此外,調查顯示,近年臺灣出版新書平均定價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漲幅亦持續攀升,105年新書平均價格相較104年成長23元,漲幅為6.1%,已是歷年來較為顯著的價格上漲現象,然106年又持續調漲9.7%440元,顯示圖書愈發昂貴之勢。另,新書上市最低四三折,最高完全不打折,106年平均販售折扣則介於七折至九折之間。

表肆8、臺灣近三年圖書新書出版概況

單位:種、萬本、新臺幣元、本

各年度出版情形

出版種數

總印刷量

平均定價

新書平均印刷量

104

37,708

5,579萬本

378

1,479

105

35,949

5,341萬本

401

1,485

106

35,205

5,485萬本

425

1,558

:有鑑於新書出版種數及平均價格在先前盤點調查有更完整且全面性的數據,因此本表以盤點結果呈現。

三、圖書新書出版語言及來源

從新書出版語言來看,106年有95.6%出版單位有出版正體中文書籍,16.2%出版英文書籍,出版簡體中文與日文書籍者各占8.1%6.6%5.9%出版其他語言書籍。

其次,從文稿來源觀察,106年本國人創作新書平均約占全年出版品之69.0%,翻譯作品占23.6%7.1%為中文簡體書籍,0.3%為外文原文書。與105年對比而言,簡體授權與翻譯作品比重均有所提升(105年為3.9%21.4%);而國人創作與進口原文書(105年為72.5%2.1%)則呈反向衰減趨勢。【表肆-9

表肆9、臺灣近年圖書新書出版來源概況

單位:%

各年度出版情形

國人創作

簡體授權

翻譯作品

進口原文

合計

104

68.6%

10.5%

18.3%

2.7%

100.0%

105

72.5%

3.9%

21.4%

2.1%

100.0%

106

69.0%

7.1%

23.6%

0.3%

100.0%

 

至於106年出版新書內含創作新銳比重部分,據問卷調查統計歸納,38.0%出版單位沒有發行新秀作家之創作,31.3%有扶植新秀作家,30.7%未回答。平均來說,我國106年出版新書中,23.2%為新秀作家作品,該項比率較105年(20.3%)呈增長趨勢。

進一步分析顯示,106年國內新秀作家出版類型以社會科學(16.9%)比率最高,童書/青少年15.6%)居次,再其次為文學小說(14.3%)、人文史地(14.3%),以及醫療保健(13.0%)、商業理財(10.4%)等類書籍。【表肆-10

表肆‑10、臺灣近三年新秀作家創作圖書類型

單位:%(104N=150105N=110106N=114)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

105

106

1

商業理財

11.5%

14.6%

10.4%

2

文學小說

18.9%

25.5%

14.3%

3

輕小說

3.3%

8.2%

5.2%

4

藝術設計

6.6%

10.0%

11.7%

5

社會科學

14.0%

16.4%

16.9%

6

人文史地

14.3%

7

自然科普

1.7 %

1.8%

2.6%

8

電腦資訊

3.3%

0.9%

3.9%

9

語言學習

9.0%

7.3%

6.5%

10

心理勵志

13.1%

13.6%

11.7%

11

宗教命理

10.4%

12

醫療保健

11.6%

7.3%

13.0%

13

飲食

12.3%

9.1%

6.5%

14

生活風格

7.8%

15

 旅遊

11.7%

16

漫畫書

1.7%

0.9%

5.2%

17

親子教養

4.1%

4.5%

6.5%

18

童書/青少年

18.0%

18.2%

15.6%

19

考試用書

14.0%

9.1%

10.4%

20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6.5%

21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0.8%

0.0%

-

22

其他

6.6%

6.4%

10.4%

:可複選

調查亦顯示,個別新秀作家間之首刷與再刷數量落差相當大(由從低於100本至3千本不等),整體平均而言,106年首刷本數為1,059本,再刷數量為535本。【表肆11

與過往調查結果相比,106年首刷本數低於105年新秀出版狀況(1,154本),惟再刷本數卻相對高於105年(503本)。

表肆11、臺灣近三年新秀作家出版情形

單位:%、本(104N=189105N=131106N=150

項目

104

105

106

新秀作家作品比率

18.1%

20.3%

23.2%

首刷本數

972

1,154

1,059

再刷本數

407

503

535

四、再版/再刷圖書出版情形

據資料推估,106年再刷與再版書籍由10512,097種增加至12,365種,其印刷量則由1051,604萬冊成長為1,686萬冊。【表肆12】。

表肆‑12、臺灣近三年圖書再版/再刷書籍類型

單位:種、萬本104N=189105N=121106N=150

項目

104

105

106

再刷與再版種數

11,542

12,097

12,365

再刷與再版印數

1,434萬本

1,604萬本

1,686萬本

就類型而言,106年再版或再刷書籍以童書/青少年所占比率最高,社會科學居次,第三為人文史地,第四則是親子教養類【表肆13】。

表肆13、臺灣近三年圖書再版/再刷書籍類型

單位:%(104N=189105N=121106N=128)

編號

圖書類型

年度

104

105

106

1

商業理財

9.2%

9.3%

5.0%

2

文學小說

6.9%

6.8%

6.9%

3

輕小說

0.0%

2.1%

0.0%

4

藝術設計

1.6%

2.5%

1.6%

5

社會科學

10.4%

15.6%

11.1%

6

人文史地

10.9%

7

自然科普

4.4%

3.4%

1.6%

8

電腦資訊

20.5%

9.3%

0.0%

9

語言學習

2.3%

1.6%

8.8%

10

心理勵志

4.7%

6.0%

3.3%

11

宗教命理

3.8%

12

醫療保健

4.5%

1.4%

2.9%

13

飲食

2.1%

2.7%

0.3%

14

生活風格

0.8%

15

 旅遊

0.7%

16

漫畫書

0.0%

1.7%

0.0%

17

親子教養

1.0%

3.6%

10.8%

18

童書/青少年

15.0%

11.7%

18.7%

19

考試用書

6.8%

5.1%

1.6%

20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

6.8%

21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0.0%

0.0%

-

22

其他

10.5%

17.2%

4.3%

貳、圖書銷貨情形

根據調查資料推估,106年出版新書銷貨冊數約為3,957[170]萬本,占106年新書印刷量之53.9%106年再版再刷圖書,連同先前庫存數量,銷貨冊數約3,561萬本;全年書籍總銷售量估計約7,518萬本。

表肆-14為近三年圖書新書與再版再刷書籍之銷貨情形比較,從業者所提供銷貨資料觀察,106年新書市場銷貨類型以童書/青少年類圖書占比最高,心理勵志居次,與105年調查結果相比,上述圖書類型銷貨占比皆有上升趨勢;至於再版再刷圖書銷貨則與新書銷貨概況類似,亦以童書/青少年類圖書為銷貨主力。

表肆14、臺灣圖書新書及再版再刷書籍銷貨情形比較

單位:%(104N=189105N=121106N=128)

編號

圖書類型

104

105

106

新書

再版/再刷

新書

再版/再刷

新書

再版/再刷

1

商業理財

6.0%

9.7%

10.7%

11.0%

5.9%

8.7%

2

文學小說

16.3%

13.7%

12.3%

13.4%

8.0%

4.3%

3

輕小說

0.2%

0.0%

2.8%

1.9%

1.7%

0.0%

4

藝術設計

11.1%

12.3%

8.9%

8.2%

2.3%

0.4%

5

社會科學

8.5%

8.0%

14.5%

15.6%

7.6%

6.0%

6

人文史地

8.6%

8.1%

7

自然科普

1.2%

1.6%

1.9%

0.6%

1.8%

3.0%

8

電腦資訊

3.0%

2.4%

0.8%

1.2%

0.2%

0.0%

9

語言學習

3.2%

2.6%

5.2%

6.5%

5.2%

7.8%

10

心理勵志

7.0%

5.9%

9.0%

9.5%

13.0%

8.6%

11

宗教命理

4.4%

7.0%

12

醫療保健

2.9%

5.9%

4.0%

2.9%

3.5%

3.9%

13

飲食

2.2%

1.0%.

4.0%

1.0%

0.3%

0.4%

14

生活風格

1.1%

0.8%

15

 旅遊

0.5%

0.3%

16

漫畫書

0.0%

0.0%

0.2%

0.3%

0.0%

0.0%

17

親子教養

0.2%

0.3%

0.6%

0.6%

3.5%

5.1%

18

童書/青少年

12.9%

15.1%

8.8%

10.4%

15.0%

17.2%

19

考試用書

9.4%

8.8%

6.7%

7.3%

6.2%

6.7%

20

專業/教科書

/政府出版品

-

-

-

-

4.6%

4.5%

21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0.0%

0.0%

0.0%

0.0%

-

-

22

其他

15.8%

12.8%

9.5%

9.7%

6.8%

7.3%

合計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參、圖書銷貨通路及行銷狀況

一、 圖書銷貨方式及通路

調查發現,臺灣出版單位銷售圖書方式並無明顯改變,近三年均以部分代銷所占比率最高。以106年最新產業概況而言,有60.1%出版機構採部分代銷,39.9%完全代銷,21.7%採其他方式,其中有以「自營自銷」居多。惟今年度考慮出版機構可能因應各種出版品進行不同的銷貨方式而將題項設定為複選題,因此三種選項之占比皆較105年高,然整體圖書銷貨結構與以往相同。【圖肆12

:可複選

圖肆12、臺灣圖書銷售方式

至於透過部分代銷銷售圖書之出版社,106年通路銷貨比率以總經銷最高(25.7%),其次為實體書店(17.5%),經銷商/中盤/代理商(13.6%)銷售位居第三,12.7%係透過網路書店進行販售,海外市場排名第五(7.0%),至於團購、直銷、圖書館、郵購與量販超商等通路,比率皆低於5%[171]。【表肆-15

105年調查相比,經銷商/中盤/代理商、圖書館、量販超商與海外市場等通路之配銷比重呈增長態勢,而總經銷、實體書店、網路書店等通路之占比則相對下降。

表肆15、臺灣圖書部分代銷的銷售通路分配

單位:%105N=143106N=126

編號

銷售通路類型

加權前

加權後

105

106

105

106

1

總經銷

38.7%

38.8%

26.8%

25.7%

2

經銷商/中盤/代理商

10.4%

11.0%

13.1%

13.6%

3

團購

3.9%

5.3%

4.4%

3.4%

4

實體書店(含門市)

17.4%

14.1%

17.9%

17.5%

5

郵購

1.6%

1.5%

0.7%

0.7%

6

直銷

4.8%

0.8%

4.3%

2.7%

7

學校

5.4%

5.5%

9.3%

6.9%

8

網路書店

10.0%

13.5%

13.8%

12.7%

9

圖書館

0.8%

1.0%

0.8%

3.7%

10

特殊通路(量販店/超商等)

0.5%

0.8%

0.6%

0.7%

11

海外市場

4.0%

2.9%

6.0%

7.0%

12

其他

2.4%

4.7%

2.3%

4.0%

二、圖書通路平均銷貨折扣

調查發現,圖書銷售完全透過代銷者,通路折扣由四折至七折不等,平均折扣約是五五折。【表肆16

至於透過部分代銷者,出版社提供各通路之折扣亦不盡相同,整體平均為六八折。就個別通路觀察,總經銷、特殊通路(量販店/超商等)平均鋪貨折扣低於六折,至於其餘如經銷商/中盤/代理商、圖書館、實體書店(含門市)、直銷、學校、郵購、團購及網路書店等通路之折扣則介於六折至七九折。表肆16

表肆16、臺灣圖書銷貨通路平均折扣與平均退書率

單位:折、%105N=124106N=136

編號

銷售通路類型

平均折扣

平均退書率

105

106

105

106

1

總經銷

54

55

35%

32%

2

經銷商/中盤/代理商

58

60

27%

22%

3

團購

69

72

1%

2%

4

實體書店(含門市)

67

69

21%

14%

5

郵購

69

78

3%

1%

6

直銷

69

76

6%

7%

7

學校

69

79

9%

5%

8

網路書店

69

70

9%

8%

9

圖書館

63

69

0%

1%

10

特殊通路(量販店/超商等)

52

55

27%

24%

11

海外市場

53

61

5%

3%

12

其他

66

77

6%

2%

平均

66

68

12%

10%

三、圖書通路退書情形

分析各類銷售通路退書率比重,106年以總經銷(32%)通路退書比率最高,特殊通路(量販店/超商等)(24%)居次,第三為經銷商/中盤/代理商(22%)。至於退書比率最低之通路,分別為海外市場(3%)、團購(2%)、郵購(1%)以及圖書館(1%),其比重皆低於5%。【表肆16

四、行銷資源與非書銷售業務內容

就圖書出版單位行銷資源經費配置而言,106年業者資源挹注比率以實體書店最高(33.9%),其次為網路書店(25.2%),書展特賣(8.9%)位居第三,7.8%係挹資於網路商城,7.4%為其他行銷管道,至於報章雜誌及網路新聞網站、數位出版品販售平臺、委由網紅或團體代言行銷以及廣播電台等管道,比率皆低於6%。【圖肆13

圖肆13、臺灣圖書出版單位行銷資源經費配置

至於圖書出版單位非書銷售業務內容部分,106年業者以舉辦講座最高(36.2%),其次為活動(20.9%)與課程(20.2%),11.7%係涉足周邊商品,9.8%為其他業務開發,至於跨界異業合作、心靈諮商、代言及旅遊導覽等比率皆低於7%。【圖肆14

:可複選

圖肆14、臺灣圖書出版單位非書銷售業務內容

 

肆、圖書版權交易狀況

一、圖書版權交易比率

調查顯示,104年至106年,國內出版單位購買其他國家版權或是銷售版權至其他國家之狀況均相當類似,10644.4%出版單位有引進其他地區或國家圖書版權(包含翻譯權跟印製權),28.4%有輸出圖書版權至其他地區或國家,10.5%有進行國內圖書授權。【圖肆15

與過往調查結果相比,106年我國對外版權交易呈現衰退跡象,106年購買其他地區或國家圖書版權較105年(53.6%)下修9.2個百分點;銷售圖書版權至其他地區或國家亦較105年(34.0%)衰退5.6個百分點。至於國內圖書版權授權則相對105年衰退1.9個百分點。

圖肆15、臺灣圖書版權交易情形

二、海外圖書版權購買情形

調查同時發現,106年版權書平均占購買海外圖書版權出版單位出版總量之58.9%,相較104年(51.9%)及105年(48.8%)比重微幅上升。

至於購買海外版權相關費用部分,統計顯示,有近三成出版單位視為營業機密拒絕回答;僅針對有提供具體金額者計算,106年有購買國外圖書版權之出版單位,平均每家花費266萬元購買海外版權,金額較105260萬元微幅增加。

就購買海外圖書版權之交易方式而言,於複選前提下,106年交易方式與過往類似,以「購買國外版權後僅能翻譯中文發行(76.2%)」所占比率最高,其次為「購買簡體字版,轉成繁體字版(30.2%)」交易模式,11.1%採用「購買印製權在臺灣或海外直接印製出版」方式;此外,另有4.8%出版業者採其他交易(如作者授權代印製銷售等)方式。【圖肆16

105年相比,106年購買國外版權後僅能翻譯中文發行比重呈降低趨勢(下滑14.4個百分點),而購買簡體字版轉成繁體字版亦微幅下滑5.6個百分點,惟購買印製權在臺灣或海外直接印製出版之比例卻呈成長態勢(提升3.6個百分點)。

  

:可複選

圖肆16、臺灣出版單位購買海外版權書之交易方式

就國內出版單位引進海外版權書方式而言,臺灣出版單位以透過國內外代理商/版權經紀人授權為主(占比52.4%),平均版權引入種數由10519.8減少至14.5種;居次係由國外出版社直接授權(占比25.0%),平均版權引入種數亦由10516.0種下滑至10.0種;惟直接與作者簽約授權或約稿情形之占比相較105年有上升趨勢,占22.6%,平均版權引入種數由10.4種增加至15.0種。【表肆17

表肆17、臺灣購買海外版權方式及占比

單位:%104N=189105N=127106N=135

編號

購買海外版權方式

比重

104

105

106

1

作者直接授權

11.1%

11.2%

22.6%

2

透過出版社

33.8%

29.6%

25.0%

3

代理商版權經紀人國內外

54.9%

54.4%

52.4%

4

網路版權交易平臺

0.1%

0.2%

0.0%

5

其他

0.0%

4.7%

0.0%

海外版權書購買來源國部分,近三年變化則有限,臺灣出版單位目前以向美國(29.8%)及中國大陸(22.8%)購買版權比率最高,其次是日本(19.3%),另有18.7%8.1%係向其他國家及韓國購買圖書版權,購買來源國為加拿大、港澳與新加坡之比率則分別占1.1%0.1%0.1%。【圖肆17

圖肆17、臺灣海外版權書之購買來源

至於海外版權書引進類型部分,調查發現,近年來引入圖書類型之占比有些許差異,104年各類圖書占比相對均衡,童書(16.3%)、電腦資訊(14.5%)與文學小說(13.4%)占比較高。105年以文學小說排名第一(20.4%),童書/青少年(16.4%)及商業理財(12.5%)類圖書居次。106年則以童書/青少年(21.4%)、文學小說(12.4%)與心理勵志(11.0%)等類書籍占比最高【表肆-18】。

表肆18、臺灣引進與輸出版權書類型

單位:%104N=189105N=127106N=135

編號

圖書類型

104

105

106

引進

輸出

引進

輸出

引進

輸出

1

商業理財

12.4%

6.6%

12.5%

11.5%

6.1%

2.3%

2

文學小說

13.4%

11.4%

20.4%

8.8%

12.4%

6.8%

3

輕小說

0.7%

0.6%

0.0%

0.5%

0.0%

0.0%

4

藝術設計

7.6%

3.0%

6.6%

3.2%

2.9%

3.4%

5

社會科學

4.1%

5.1%

7.2%

6.9%

8.1%

3.0%

6

人文史地

10.3%

5.2%

7

自然科普

6.3%

3.0%

3.9%

2.7%

0.2%

4.1%

8

電腦資訊

14.5%

14.4%

8.6%

6.4%

0.1%

0.0%

9

語言學習

0.1%

0.6%

0.3%

3.2%

4.1%

10.0%

10

心理勵志

4.9%

3.3%

6.7%

13.1%

11.0%

12.6%

11

宗教命理

1.9%

0.0%

12

醫療保健

4.1%

1.2%

5.2%

5.3%

4.7%

6.2%

13

飲食

4.9%

0.9%

7.1%

4.3%

1.0%

5.0%

14

生活風格

3.7%

4.1%

15

旅遊

2.5%

0.0%

16

漫畫書

7.3%

0.0%

0.3%

0.0%

0.0%

0.1%

17

親子教養

3.1%

0.0%

2.9%

0.5%

3.9%

0.5%

18

童書/青少年

16.3%

48.6%

16.4%

26.7%

21.4%

25.2%

19

考試用書

0.0%

0.0%

0.0%

0.0%

1.1%

0.0%

20

專業/教科書

/政府出版品

-

-

-

-

0.6%

4.4%

21

圖書資訊/百科年鑑

0.0%

0.0%

0.0%

0.0%

-

-

22

其他

0.2%

1.2%

1.9%

6.9%

3.8%

7.1%

合計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三、銷售圖書版權至海外情形

如前所述,106年約有近三成出版單位銷售圖書版權至其他地區或國家。調查結果顯示,相較105年,106年由代理商獲得圖書版權銷售資訊之占比(29.2%)有明顯上升趨勢,躍升為國內出版業者主要圖書版權銷售途徑;其次約27.8%為國內出版業者自行推薦書籍予國外出版社,占比相較105年下降10.4個百分點;國外出版社推薦則居於第三位,占15.3%,另各有13.9%係透過臺北國際書展及海外書展進行洽詢與販售。【圖肆18

至於版權收入費用,相關數據對於些許出版單位仍屬營業機密(約二成),依據有效回答者之資料進行計算,整體平均版權收入費用由105144萬元大幅成長至106250萬元。

圖肆18、臺灣出版單位銷售版權至海外的資訊來源

交易形式與種類數部分,相較105年,106年國內出版業者圖書海外授權以「洽談授權,直接印製」(46.9%)形式之占比上升5.2個百分點,躍升為主要海外版權銷售形式,平均種數為24.1種;其次是「洽賣翻譯權,翻譯後出版」,比重43.8%,平均種數為15.0種,「跨業授權(比重3.1%)」平均種數為2種,另外其他版權銷售方式如電子書授權占6.3%。【表肆19

表肆19、臺灣銷售版權至海外方式及占比

單位:%104N=79105N=61106N=66

編號

銷售版權至海外方式

比重

104

105

106

1

洽賣翻譯權,翻譯後出版

56.7%

44.4%

43.8%

2

洽談授權,直接印製

43.3%

41.7%

46.9%

3

洽談跨業授權(電影、電視、舞臺劇)

0.0%

5.6%

3.1%

4

其他

0.0%

8.3%

6.3%

海外銷售交易對象部分,臺灣出版單位之海外圖書授權仍以中國大陸為主要交易國,不過其比率由10592.8%微幅降至10682.7%,其次是韓國,占比由1055.2%小幅上升至1066.5%,其後依序為馬來西亞(4.1%)、泰國(2.5%)、日本(2.1%)等國。【圖肆17

至於臺灣授權海外翻譯或印製圖書類型,106年以童書居冠(25.2%),排名第二之圖書類型則由心理勵志類書籍(12.6%)所取而代之。【表肆-18

四、國內圖書版權授權情形

調查顯示,106年國內只有10.5%出版單位有進行臺灣內部之圖書版權授權。授權方式以電子圖書授權為主,其平均種數從10535.0種增長至10638.0種;至於改編為電影、電視、舞臺劇等衍生性授權方式均相對罕見,平均種數亦僅介於0%0.5%。【表肆20

表肆20、臺灣國內圖書版權授權方式及種數

單位:種104N=17105N=13106N=14

編號

國內圖書版權授權方式

種數

104

105

106

1

改編電影

0.4

0.0

0.0

2

改編電視

0.1

0.3

0.1

3

編舞臺劇

0.0

0.0

0.1

4

其他(如電子圖書授權)

12.4

35.0

38.0

伍、中國大陸及海外圖書市場投資概況

根據本研究調查資料,臺灣目前僅6.6%出版單位有進行中國大陸及海外圖書市場投資,且投資對象以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172]為主。【圖肆19

圖肆19、臺灣出版單位投資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現況

陸、圖書營業情形及產值估計

一、圖書出版單位營收情形

圖肆20為臺灣圖書出版單位106年營業額分布情形,由圖中可看出,臺灣出版單位屬於中小型事業經營規模,106年有49.6%全年營業收入低於500萬,12.8%營業額介於500萬至未滿1,000萬元,12.8%介於1,000萬至未滿2,000萬,7.2%營業金額落於2,000萬至未滿3,000萬間,營業額介於3,000萬至未滿1億元之出版單位合計占6.4%6.4%營業收入破億,另有4.8%未回答(拒答)。

圖肆20、臺灣圖書出版單位全年營業額

分析各項收入來源占比,調查結果顯示,106年出版單位收入來源仍以販售紙本圖書收入(73.3%)為主;國內外版權授權收入比重由1051.1%成長1.1個百分點至2.2%;數位出版收入比重則由1050.9%增加2.2個百分點至3.1%,圖書相關收入合計由105年六成六回升至106年八成左右。【表肆21

表肆21、臺灣出版單位收入來源分布情形

單位:%104N=163105N=143106N=125

來源比例

%

實體圖書出版相關收入

數位出版收入

「非」圖書出版相關其他營業收入

     

非營業收入

販售紙本

圖書收入

國內外版權之授權收入

其他圖書出版相關收入

拆帳收入

預付收入

其他數位出版相關收入

104

75.1%

0.9%

4.5%

0.9%

0.0%

0.3%

14.1%

4.1%

105

52.1%

1.1%

12.5%

0.7%

0.0%

0.2%

33.4%

-

106

73.3%

2.2%

4.0%

1.2%

0.1%

1.8%

17.4%

-

二、圖書出版單位支出情形

至於臺灣圖書出版單位整體支出部分,根據臺灣圖書出版單位106年營業額分布情形(圖肆20)可看出,106年有48.0%全年營業支出低於500萬,16.8%介於500萬至未滿1,000萬元,14.4%介於1,000萬至未滿2,000萬,2.4%落於2,000萬至未滿3,000萬間,支出額介於3,000萬至未滿1億元之出版單位合計占8.8%4.0%營業支出破億,另有5.6%未回答(拒答)。

進一步分析各項支出項目占比,調查發現,出版社支出項目中,圖書出版相關支出占比從10583.3%降低至10674.5%,非圖書出版相關支出亦呈下滑趨勢,惟105年其他非營業支出被併入非圖書出版相關支出項目中,在與106年各項支出占比比較時可能存在些許比較基準的落差。【表肆22

表肆22、臺灣出版單位支出項目分布情形

單位:%104N=163105N=143106N=125

 

圖書出版相關支出

(如版稅、編輯、行銷、人事等)

「非」圖書出版相

關之其他營業支出

(如辦活動等)

公司營運行政支出

(如會計、法律諮詢等)

104

86.4%

9.0%

4.6%

105

83.3%

16.7%

-

106

74.5%

10.5%

15.0%

:105年度問卷題項僅列出「圖書出版相關支出」及「非圖書出版相關之其他營業支出」,而今年度多加會計、法律諮詢等「公司營運行政支出」項目,可能影響業者在各選項間的填答占比。

三、圖書出版產值估計及獲利情形

(一)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販售流通之圖書營業額

考量僅以出版調查問卷進行插補推估營業額,難以判定廠商是否確實填寫,且或有推估誤差問題;而傳統以「行業別」撈取財稅資料營業額方式,則無法判別該行業報稅廠商是否確屬該行業經營範疇,因而影響產業鏈表現分析之可行性。因此,本研究針對106年申請ISBN4本以上之出版社作為基礎,選取代表性出版社(出版100種以上圖書)作為推估依據,計算方法主要是以平均每種書銷售本數乘以平均售價(先行依平均批發折扣55折計算)及上架出版種數29,184[173]種(包含當年度申請並出版、前一年申請當年度出版),先行推估整體新書[174]收入後,再除以新書銷貨冊數占比,得出上游出版端的整體圖書收入。其後,再依上游出版端之圖書收入除以平均批發折扣,再乘以通路端銷貨最佳折扣眾數(75折),求得整體圖書市場銷售金額。分解計算如下:

:上游出版端代表性廠商每種新書平均銷貨冊數 =(統編營業額x新書收入占比/新書出版總數)/新書平均售價

:上游出版端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新書營業額 =代表性廠商每種新書平均銷貨冊數(x 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書種數x整體新書平均售價

:上游出版端「未」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新書營業額=未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書種數x最低經濟規模印刷冊數(1,000本)x通路端退書率(42.8%x平均售價

:上游出版端整體新書營業額 = 上游出版端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新書營業額+上游出版端「未」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新書營業額

:上游出版端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 =上游出版端整體新書營業額()/新書銷貨冊數占比

:下游零售端整體新書營業額=上游出版端整體新書營業額(/出版社平均批發折扣x通路平均銷貨折扣

:下游零售端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上游出版端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出版社平均批發折扣x通路平均銷貨折扣

依上式推估結果,106年上游出版端,於四大網路書店上架之新書29,184營業額為新臺幣1071,905萬元,另未於主要通路上架之新書6,021)營業額為新臺幣66,812萬元,合計106年上游出版端整體新書營業額為新臺幣1138,718萬元,相較105年(1189,680萬元)衰退4.3%,另透過新書銷貨冊數占比加以計算,106年上游出版端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為新臺幣1939,894萬元,相較105年(1929,209萬元)成長0.6%。 

以下游零售端計,整體新書營業額為新臺幣14063萬元,相較105年(1431,235萬元)下滑2.2%;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為新臺幣2385,116萬元,相較105年(232920萬元)成長2.8%。  

四、出版單位全年獲利狀況

進一步就出版單位全年獲利狀況觀察,106年表示獲利業者所占比重(20.8%)相對105年(23.8%)減少3.0個百分點;虧損(42.4%)與損益兩平(36.8%)業者占比則較105年(虧損比重為36.4%;損益兩平比重為37.1%)分別增加6.0與減少0.3個百分點。【圖肆21

圖肆21、臺灣出版單位收支平衡情形

就未來三年銷售預期而言,106年認為未來三年銷售或將維持現況者占比最高(49.6%),另各有24.0%出版單位預期未來三年公司銷售將增加或者主張其銷售將減少,2.4%未回答。相較105年,106年看好未來圖書銷售狀況之比重下降3.3個百分點,惟維持現況占比有小幅成長4.1個百分點。【圖肆22】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銷售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17.7%,預期銷售或將衰退者之衰退幅度則為23.3%

圖肆22、臺灣出版單位未來三年銷售預期

就未來三年投資預期而言,106年認為未來三年投資或將維持現況者占比最高(60.8%),17.6%出版單位預期未來三年公司投資或將增加,15.2%則主張其投資或將減少,6.4%未回答。【圖肆23】相較105年,106年或將於往後減少投資或維持現況之占比皆呈下滑態勢,顯示我國出版單位對於圖書市場之未來展望並非樂觀。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投資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18.7%,預期投資或將衰退者之衰退幅度則為23.6%

圖肆23、臺灣出版單位未來三年投資預期

柒、我國圖書出版產業概況觀察

一、組織結構

整體而言,臺灣圖書出版單位規模偏小,有八成屬非集團化經營,近五成出版社營業額居新臺幣500萬以下,逾七成聘雇從業人數為10人以下。

就產業鏈經營環節而言,近乎全數出版業者皆涉及編輯出版業務,而內容創作則不及五成業者積極經營,顯示我國本土創作能量仍具發展空間。另部分中小型出版商兼具出版商與書店功能,出版各類少量印刷、具利基性之書籍,藉由自營自銷管道滿足不同層次讀者需求。

二、人力僱用

近年我國讀者閱讀管道漸由實體書籍轉為數位內容閱讀,各出版社為降低實體書編製成本而採用人力外包形式經營,據勞動部調查顯示,104106年出版產業總就業人數呈逐年遞減態勢,截至106年總計為31,729人。人力結構方面,臺灣圖書出版單位仍以女性從業人員居多;其中,女性從業人員擔任總編輯或發行人之占比為38.8%。學歷組成部分,我國圖書出版單位正職人員以高學歷為特徵,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占七成五,另觀察年資結構,可發現雖然從業人員數有緊縮現象,然既有員工流動率並不高,年資逾十年以上者達34.4%

正職人員薪資概況方面,今年度針對我國出版產業薪資成長幅度進行調查,發現無論編輯人員、行銷業務或是倉儲物流人員,任職五年後之調薪幅度皆較去年調查結果低,根據觀察,出版單位抬高起薪以增加從業誘因,惟我國出版產業整體銷售情況不復過往,影響員工調薪水準,以致年資逾五年者薪資與新進員工相比差距不大。

三、出版概況

就新書出版類型而言,106年出版新書類型以童書/青少年占比最高,此現象受因於當今少子化態勢促使家長愈發重視學齡前教育,需求觸發內容供給所致。另106年文學小說新書出版則相較105年呈下滑趨勢,此現象與翻譯小說盛行有關,近三年新書出版來源中,簡體授權與翻譯作品比重均有所提升,尤其翻譯自中國大陸書種數呈顯著上升態勢,受因於近年中國大陸創作題材與品質的提升,簡轉繁的翻譯、再製時間成本低,得以補足我國市面上文學出版品缺口並提供讀者多樣化的選擇。

至於106年新書總印刷量推估為5,485萬本,受當年度新書出版種數上升影響,相較105年推估值(5,341萬本),印量增加約144萬冊。目前我國出版單位力求有效的庫存控制,紛紛下調平均首刷量,倚賴當今便捷的印刷技術以縮短圖書印製週期,及時對應再版再刷之需求,同時亦降低庫存風險,根據上述背景,106年再刷與再版書籍由10512,097種增加至12,365種,其印刷量則由1051,604萬冊成長為1,686萬冊。新書定價方面,因產業競爭加劇而部分通路端折扣條件益趨嚴峻,外加首刷量下調,出版業者為求損益兩平,爭取生存空間而調整書籍價格,以致臺灣出版新書平均定價由105401元攀升至106425元。

四、通路概況

近三年我國圖書銷貨方式均以部分代銷為主,惟自營自銷比例呈增長趨勢。針對部分代銷之銷售通路分配,以總經銷為大宗,其次是實體書店、經銷商/中盤/代理商。另出版社提供各類型行銷通路之折扣皆不盡相同,整體平均為六八折,觀察各通路鋪貨折扣優惠皆較105年少,此或與出版業者尋求利基經營,專注於小眾讀者市場有關,其以少數特定銷貨管道為主,甚或以去中介化之經營模式逕自與下游接洽銷售圖書,從而提升出版社相對經銷商或其他銷貨通路之議價能力,不過經銷商與特殊通路因大宗配貨,其獲得的鋪貨折扣(五五折)仍近乎成本,相對其他通路優惠。

五、版權交易

與過往調查結果相比,雖然106年我國對外版權交易呈衰退景況,惟106年版權書平均占「購買海外圖書版權出版單位」出版總量之58.9%,比重相較105年(48.8%)上升,顯示授權引進書籍仍為少數業者的出版核心來源。就國內出版單位引進海外版權書方式而言,以代理商/版權經紀人授權為主,其次是透過出版社或作者直接授權。

進一步觀察海外版權書來源國,出版單位以向美國(29.8%)及中國大陸(22.8%)購買版權比率最高,整體而言,我國版權購買仍以已開發與語言相通國家為優先考量;另海外銷售交易對象方面,106年仍以中國大陸為主要交易國,惟其比率由10592.8%下滑至10682.7%,此或與日前兩岸圖書審查制度益趨森嚴有關,而位居第二的韓國則由1055.2%微幅上升至1066.5%,而此一現象可能受因於韓國祭出的出版品翻譯補助,亦即版權購買後,得以向政府申請譯稿服務,提升韓國出版社向外購買版權之誘因。

六、營收支出與未來展望

本研究以106申請ISBN4種之出版社作為基礎,選取代表性出版社(出版100種以上圖書)作為營業額推估依據。以上游出版端計,整體新書營業額為為新臺幣1138,718萬元,相較105年(1189,680萬元)衰退4.3%;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為新臺幣1939,894萬元,相較105年(1929,209萬元)成長0.6%,顯示106年我國出版單位多半倚賴舊書(再版再刷)銷售支撐其圖書營收。以下游零售端計,整體新書營業額為新臺幣14063萬元,相較105年(1431,235萬元)下滑2.2%;整體(新舊書)圖書營業額為新臺幣2385,116萬元,相較105年(232920萬元)成長2.8%

106年我國出版單位收入來源方面,以實體圖書出版占營收比率尤高(79.5%),而數位出版收入相較105年亦有小幅增長2.2個百分點,顯示我國圖書業者仍以出版內容為核心,且正試圖朝數位化轉型發展。進一步觀察出版單位未來展望,無論未來三年銷售預期或投資預期,業者多半表態將維持現況,即便106年整體市場產值走揚,業者看法仍持保守,表示106年好轉景況,可能來自大事件的短暫發酵,誠如透過重大社會議題效應竄起的冠軍暢銷書籍,促使106年圖書銷售回暖,然以長期視角而言,此一現象並非常態。

第四節 漫畫出版產業概況

壹、漫畫新書出版及銷貨情形

一、漫畫新書出版數量與定價

根據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提供資料,本次研究所涵蓋之12家漫畫出版單位,106年共申請3,593種新書書號,然由於申請書號未必當年度即出版,故依照業者申請新書書號及實際出版數量重新插補推估,106年出版漫畫種數推估為3,327[175]。【圖肆24

至於漫畫新書總印刷量,根據出版數量插補推估,106年臺灣漫畫新書總印刷量估計約為665[176]冊,較105年(612萬本)增加53萬本;新書平均首刷量則由1051,860本增加為1062,000本。

圖肆24、臺灣出版漫畫新書種數

再由漫畫新書類型分布進一步觀察,106年漫畫出版單位以少年類漫畫(54.8%)所占比重最高,居次為同性愛類(19.6%)、少女類(16.4%)與成人類(4.4%),青年及兒童類型占比則介於1%4%之間。【圖肆25

圖肆25、臺灣漫畫新書之書籍類型比率

此外,根據前述章節(我國出版品實際出版概況)盤點與問卷調查顯示,臺灣106年出版漫畫新書平均定價為154元。【表肆23】新書上市平均販售折扣為九折以上。

表肆23、臺灣漫畫新書出版概況

單位:種、萬本、新臺幣元

各年度出版情形

出版種數

總印刷量

平均定價

104

3,387

632萬本

132

105

3,292

612萬本

133

106

3,327

665萬本

154

二、 漫畫新書出版語言及來源

根據調查所得資料,106年出版漫畫僅有兩大來源,翻譯漫畫占總出版品之74.4%,本國人創作新書占25.6%,相較105年上升19.6個百分點;全數以正體中文出版,新秀作家占各漫畫出版社國人原創作者之平均比率為7.1%

三、再版/再刷漫畫出版情形

根據調查資料推估,106年再刷及再版書籍約為884種,再版再刷總印量為589萬冊,平均定價則維持於154元。

再版或再刷書籍,以少年類漫畫(76.9%)所占比重最高,居次為同性愛(14.7%)、兒童(3.4%)與青年(2.7%),少女及成人類占比不足2%。【圖肆26

圖肆26、臺灣再版再刷漫畫類型

四、漫畫銷貨情形

從調查資料來看,106年漫畫新書市場銷貨冊數推估為366萬冊,再版銷貨冊數及各類漫畫銷貨比率則因未回答比率過高而無法估計。

貳、漫畫銷貨通路及行銷狀況

調查發現,106年臺灣出版單位銷售漫畫方式,25.0%為完全代銷,75.0%為部分代銷,部分代銷比重相對105年明顯提升。【圖肆27

圖肆27、臺灣漫畫銷售方式

進一步分析部分代銷的銷售通路分配,顯示通路銷貨比率與一般圖書差異甚大,46.0%透過經銷商/中盤/代理商最高,其次為總經銷25.0%,另有15.0%透過網路書店銷售,出版社提供各通路之折扣大致介於六折至七折間,而特殊通路如量販店、超商等被授予的折扣則相對優惠,介於五折至六折左右。【圖肆28

圖肆28、臺灣103年漫畫部分代銷的銷售通路分配

就漫畫通路退書而言,不同出版社間之退書比率大致相當,106年為29.0%,與10528.9%相當而顯著低於10445.0%,其嚴峻景況相對過往有所緩解。

参、電子漫畫出版情形

一、電子漫書發行概況

從電子漫畫發行語言來看,近三年全數發行正體中文電子漫畫,簡體中文、英文、日文與其他語言之電子漫書則未有發行。

二、電子漫畫編輯[177]情形

就曾出版電子漫畫機構之電子漫畫編輯情形來看,有25.0%全部自行編製,25.0%漫畫出版社全部委外製作,50.0%未回答。【圖肆29

至於電子漫畫數位版權管理方式,106年各有25.0%漫畫出版機構不使用DRM系統或自行開發DRM系統,其餘 50.0%則未回答。【圖肆30

圖肆29、臺灣圖書出版機構電子漫畫編輯模式

圖肆30、臺灣圖書出版機構電子漫畫數位版權管理方式

從電子漫畫適用載具來看,106年電子漫畫出版機構幾乎已克服載具限制而全數通用,僅其他閱讀器比例仍然偏低。【表肆-24

                           表肆24、臺灣近三年電子漫畫可適用的閱讀載具

單位:%104N=4105N=4106N=4

年度

一般電腦

Android

平板電腦

Android

系統手機

iOS

平板電腦

iOS

系統手機

 

閱讀器

104

100%

100%

100%

100%

100%

50%

105

100%

100%

100%

100%

100%

67%

106

100%

100%

100%

100%

100%

 0%

:可複選。

三、電子漫畫銷售模式

根據業者提供資料,電子漫畫售價平均為紙本漫畫五五折;調查尚發現,臺灣主要漫畫出版機構75.0%為全部委外販售電子漫畫,25.0%係自行銷售,然因電子漫畫銷售冊數仍明顯偏低,故該項營收平均僅占紙本漫畫營收0.5%左右。

出版機構販售電子漫畫,有50.0%是採個別與流通平臺簽約方式處理,另50%則未有表態。【圖肆31

圖肆31、臺灣電子漫畫出版業者與電子漫畫流通平臺的合作模式

消費者透過瀏覽電子漫畫流通平臺或是出版業者自行架設網站接觸至電子漫畫後,100.0%可進行單次買賣(消費者僅選購特定漫畫作品消費),106年未有回卷業者採向圖書館電子資料庫進行訂購以及採飽讀方案(於特定時間內無限制閱讀漫畫作品),甚或長期訂閱(訂購連載形式漫畫刊物)銷售模式。【圖肆32

圖肆32、臺灣電子漫畫授權銷售方式

肆、輕小說出版概況

臺灣主要漫畫出版單位中,有75.0%有出版輕小說。由於有效回卷樣本不足、未回答比率對於結果推估影響甚大,故不宜進行整體推估,若僅以有提供數據的出版社出版狀況來說,臺灣每年至少出版490種輕小說,出版類型以少年(71.0%)與同性愛(15.5%)為主,平均售價為225元,新書總印量合計至少數十萬冊。

臺灣輕小說,其出版概況與漫畫類似,目前以翻譯作品為主(63.2%),惟與105年相比,106年國人創作占比有上升趨勢。不過新秀作家占比始終偏低(106年為0.0%105年占比亦僅2.8%)。

伍、漫畫進出口狀況

104年至106年調查來看,國內主要漫畫出版單位均未直接進口漫畫銷售,10650%漫畫出版單位直接出口漫畫至海外銷售。【圖肆33

圖肆33、臺灣漫畫進口及出口情形

觀察出口國分布情形,106年與104年、105年出口國相異無幾,主要以香港、澳門地區(100.0%)、中國大陸(50.0%)、馬來西亞(50.0%)與新加坡(50.0%)等華人聚集區域占絕大多數。【圖肆34

:可複選。

圖肆34、臺灣漫畫出口國家分布

就出口漫畫類型而言,106年出口漫畫類型以青年類書籍所占比率最高(33.3%);其次是同性愛占30.0%,而少年、少女類則各占1.7%,並列第三位主要出口國。

表肆25、臺灣出口漫畫主要類型

單位:%

出口類型排序

104年(N=4

105年(N=4

106年(N=4

1

科幻魔法21.0%

    33.0%

    33.3%

2

    19.0%

26.0%

30.0%

3

溫馨勵志17.5%

    25.0%

少年、少女1.7%

註:臺灣漫畫主要類型自105年起變更問卷調查歸類方式,惟其仍具一定之對應程度。

陸、漫畫版權交易狀況

一、漫畫版權交易比率

調查顯示,受訪漫畫出版單位中,106年有75.0%有購買其他地區或國家漫畫版權(包含翻譯權與印製權),另一方面,銷售漫畫版權至他國之比率亦由10550.0%回升至75.0%,出版單位進行臺灣內部漫畫版權授權則維持於50.0%。【圖肆35

:可複選。

圖肆35、臺灣漫畫版權交易情形

二、海外漫畫版權購買情形

問卷調查進一步統計發現,版權書平均占有購買海外漫畫版權出版單位出版總量比率由10566.3%上升至10668.9%,至於購買海外版權相關費用則因涉及營業機密而未能獲得具體數據。

從購買海外漫畫版權交易方式來看,就有效填答者分析,近三年交易方式以「購買國外版權後只能翻譯中文發行(100.0%)」所占比率最高,其餘「購買簡體字版權後轉譯成繁體漫畫」以及「購買印製權(購買國外版權可於國內自行編輯發行)」皆未是106年主要漫畫出版單位購買海外版權之交易方式。【圖肆36

:可複選

圖肆36、臺灣漫畫出版單位購買海外版權之交易方式

再從國內漫畫出版單位引進海外版權漫畫方式來看,66.7%係採出版社授權,另33.3%則採代理商或版權經紀人授權;106年全年授權種數統計為2,089種,低於105年近2,145種。

海外版權漫畫書購買來源國部分,繼104105年開始擴及亞洲以外之國家如美國、法國及韓國後,106年漫畫出版單位仍全數以日本為海外版權的主要來源國。【圖肆37

圖肆37、臺灣海外版權漫畫之購買來源

海外版權漫畫書引入類型部分,106年以少年類(55.5%)占比最高,其次為同性愛(19.9%)與少女(16.1%)等類型。【表肆26

表肆26、臺灣海外版權漫畫書引進主要類型

單位:%

引進類型排序

104年(N=4

105年(N=4

106年(N=4

1

愛情文藝35.1%

    45.6%

    55.5%

2

警探推理21.2%

    20.3%

19.9%

3

運動棋弈 9.0%

16.4%

    16.1%

註:臺灣漫畫主要類型自105年起變更問卷調查歸類方式,惟其仍具一定之對應程度。

三、銷售漫畫版權至海外情形

如前所述,106年有超過半數出版單位銷售漫畫版權至其他地區或國家,調查結果顯示,海外書展(50.0%)以及其他管道如透過自家小額付費連載平臺進行行銷及版權銷售(50.0%)為我國漫畫出版社最主要的版權販售管道。【圖肆38 

圖肆38、臺灣漫畫出版單位銷售版權至海外的資訊來源

海外銷售交易對象部分,臺灣漫畫出版單位106年海外漫畫授權以港澳地區、馬來西亞及韓國為主,各占33.3%,此一觀察與以往兩年度調查結果顯著不同,顯示漫畫出版單位的海外版權交易對象較為多元,惟仍以亞洲國家為主。【圖肆39】而海外版權漫畫書輸出類型部分,由於未回答比率過高而無法估計。

圖肆39、臺灣銷售海外漫畫版權之交易對象國

柒、中國大陸及海外漫畫市場投資概況

根據本研究調查資料,106年有25.0%漫畫出版單位進行海外市場投資,其目的地以港澳地區為主。【圖肆40

圖肆40、臺灣主要漫畫出版單位投資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概況

捌、漫畫營業情形及產值估計

一、主要漫畫出版單位收支情形

圖肆41為臺灣主要漫畫出版單位營業額分布情形,由其可看出,臺灣漫畫出版單位相對一般圖書出版業者,屬大型事業經營規模。106年有50.0%全年營業收入介於8,000萬至未滿1億元,50.0%營業收入達2億元以上。【圖肆41

圖肆41、臺灣漫畫出版單位全年營業額

分析各項收入來源占比,調查結果顯示,106年臺灣漫畫出版單位銷貨收入來源以其他漫畫出版相關收入(30.2%)為主,其次為販售紙本漫畫收入,占28.6%,總計實體漫畫出版相關收入比重達八成八,與105年相當(86.7%),而數位出版收入占比與105年持平皆為0.6%。【表肆27

表肆27、臺灣漫畫出版單位收入來源占比

     單位:%105N=4106N=4

來源比例

%

實體漫畫出版相關收入

數位出版收入

「非」漫畫出版相關其他營業收入

     

非營業收入

販售紙本

漫畫收入

販售非漫畫書相關收入

國內外版權之授權收入

其他漫畫出版相關收入

拆帳收入

預付收入

其他數位出版相關收入

105

25.9%

26.1%

1.1%

33.6%

0.5%

0.0%

0.1%

12.7%

-

106

28.6%

28.0%

1.2%

30.2%

0.5%

0.0%

0.1%

 11.4%

-

二、漫畫出版產值估計及獲利情形

考量僅以出版調查問卷進行插補推估營業額,難以判定廠商是否確實填寫,且或有推估誤差問題;而傳統以「行業別」撈取財稅資料營業額方式,則無法判別該行業報稅廠商是否確屬該行業經營範疇,因而影響產業鏈表現分析之可行性。因此,本研究依據當年度ISBN實際盤點資訊,進一步計算漫畫市場營業額。

其方法為回卷代表性廠商之出版種數、銷貨冊數、平均批發價格、平均銷貨折扣,以及整體漫畫出版種數進行推估整體漫畫營業額。計算公式如下:

代表性廠商新書漫畫營業額 = 出版種數x 銷售冊數 x平均批發價格

上游出版端漫畫營業額 = (代表性廠商新書漫畫營業額()/代表性廠商出版種數 x整體漫畫出版種數)/新書銷貨冊數占比

:下游零售端漫畫營業額 = 上游出版端漫畫營業額()/平均批發折扣 x 平均銷貨折扣

依上式推估,106年上游出版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漫畫營業額為新臺幣47,669萬元,相較10552,169萬元衰退8.6%;下游零售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漫畫營業額為新臺幣63,816萬元,相較10568,220萬元衰退6.5%

三、漫畫出版單位全年營業概況

進一步觀察漫畫出版單位全年營業概況,106年以表示損益兩平之業者占多數(66.7%),其次是營業表現呈虧損狀態之業者占33.3%,而未有漫畫業者表示其處於獲利狀態。相較105年,獲利及虧損占比皆呈下滑趨勢,惟表示損益兩平之占比成長41.7個百分點,顯示我國漫畫業者的營收表現逐漸去極端化,大好大壞的景況有所趨緩。【圖肆42

圖肆42、臺灣漫畫出版單位全年營業概況

就未來三年銷售預期而言,106年認為未來三年銷售將增加、維持現況甚或減少之占比各占33.3%,與105年相比,除表示減少銷售之占比下滑16.7個百分點,其餘選擇增加及維持現況比例皆有所回溫,顯示我國主要漫畫出版單位對於此一產業的未來景況普遍抱持樂觀看法,並預計在未來三年維持甚或增加其銷售業務。【圖肆43】進一步分析顯示,預期銷售或將衰退者之衰退幅度為10.0%,另預期銷售或將成長者之增長幅度則因未回答比率過高而無法估計。

圖肆43、臺灣漫畫出版單位未來三年銷售預期

就未來三年投資預期而言,106年無業者認為其未來三年投資或將減少,而預期未來三年公司投資或將增加者占多數(66.7%),另有33.3%則主張其投資或將維持現況。相較105年,對於投資預期抱持樂觀或持平態度者皆有上升趨勢,誠如上段所言,我國漫畫業者對於此一產業的未來展望表示看好,因此預計在未來三年增加投資預算【圖肆44】,而預期投資或將成長者,平均成長幅度為15.0%

圖肆44、臺灣漫畫出版單位未來三年投資預期

玖、我國漫畫出版產業概況觀察

一、組織結構與人力僱用

106年我國主要漫畫出版業者之組織結構特色與一般圖書出版單位略有差異,除母體全數為營利事業機構外,其集團化占比較高,比率為兩成五,而資金來源方面,七成五完全為本國個人投資。從業務涵蓋項目來看,漫畫業者均屬兼營漫畫及一般圖書出版業者且同步經營內容創作與編輯出版等業務,另逾五成業者跨足經銷發行、通路販售與印刷廠等下游及相關周邊業務範疇。

二、紙本漫畫出版概況

我國106年漫畫出版單位以少年類漫畫(54.8%)所占比重最高,居次為同性愛類(19.6%)、少女類(16.4%)作品。而106年我國申請ISBN種數與新書平均首刷量皆較105年成長,因此本年度漫畫新書總印刷量估計為665萬本,較105年(612萬本)增加53萬本。

另一方面,根據調查資料顯示,106年翻譯漫畫占74.4%,臺灣本土原創漫畫新書占25.6%,較105年成長19.6個百分點,顯示我國漫畫業者正大力扶植本土創作能量,惟新秀作家占各漫畫出版社國人原創作者比率(7.1%)較105年低,表示本土漫畫新書仍為我國知名作家著作。而翻譯漫畫來源國方面,仍以出版日本翻譯作品為主要特徵,除因國內讀者對於日本漫畫高度偏好外,另受因於出版業者著眼於投資回收率與回收期考量,而採取出版符合目前主流市場需求之作品為主。

三、電子漫畫出版概況

相較紙本漫畫,電子漫畫相對便宜,平均為紙本漫畫五五折,調查尚發現,臺灣主要漫畫出版機構有七成五為全部委外販售電子漫畫,另兩成五係自行銷售,然因電子漫畫銷售冊數仍明顯偏低,故該項營收平均僅占紙本漫畫營收0.5%左右。消費者透過瀏覽電子漫畫流通平臺或是出版業者自行架設網站接觸電子漫畫後,全數可進行單次買賣(選購特定漫畫作品銷費),而其餘銷售方式如飽讀方案或長期訂閱模式則未有回卷業者採用。

四、通路概況

106年臺灣出版單位銷售漫畫方式,25.0%為完全代銷,75.0%為部分代銷,部分代銷比重相對105年明顯提升。進一步分析部分代銷之銷售通路分配,46.0%透過經銷商/中盤/代理商最高,其次為總經銷25.0%,另有15.0%透過網路書店銷售,出版社提供各通路之折扣大致介於六折至七折間。而漫畫通路退書比率方面,106年為29.0%,與10528.9%相當而顯著低於10445.0%,其嚴峻景況相對過往有所緩解。

五、進出口

整體而言,國內漫畫出版社均未直接向國外進口漫畫銷售,10650.0%業者直接出口漫畫至海外銷售。觀察出口國分布情況,近年主要以港澳地區(100.0%)、中國大陸(50.0%)、馬來西亞(50.0%)與新加坡(50.0%)等華人聚集區域占絕大多數。就出口類型來看,106年出口以青年類漫畫所占比率最高(33.3%);其次是同性愛占30.0%,而少年、少女類則各占1.7%,並列第三位主要出口國。

六、版權交易

106年有75.0%漫畫業者有購買其他地區或國家漫畫版權(包含翻譯權與印製權);另一方面,銷售漫畫版權至他國之比率由10550.0%回升至75.0%,對外授權國家則以中國大陸比率最高(50.0%),其次是日本、泰國等亞洲國家。質性研究發現,除亞洲市場外,我國亦有漫畫業者嘗試西進歐洲市場,嘗試視覺化風格,然除了需要跨越海外文化差異而獲當地讀者認同,另龐大的翻譯成本也是阻礙之一,因此以國際化為創作目標雖能為作品本身打造利基性,惟對於我國原創作家或出版社而言,將面臨語言及文化溝通層層阻礙。

就版權交易方式而論,海外版權引進多半透過出版社(66.7%)或代理商、版權經紀人(33.3%)授權;另銷售漫畫版權至其他地區或國家方面,海外書展(50.0%)及其他管道如自家小額付費連載平臺(50.0%)為106年我國漫畫出版社主要版權販售管道。

以我國產業生態而言,國內市場消費者已熟悉日系漫畫,對於本土漫畫內容相對不熟悉,且當前數位媒體盛行以致漫畫雜誌日益消逝,間接打擊原創漫畫家 嶄露頭角的宣傳管道,有鑑於此,本土漫畫市場銷售未能有顯著起色,導致漫畫創作者難以單靠創作收入維持家計,多屬兼職人員,少數方為專職創作者。綜合上述,即便我國本土漫畫家擁有豐沛的創作能量,礙於國內艱困的產業生態,目前原創漫畫在國內外市場仍處於式微景況。

七、營收支出與未來展望

本研究依據當年度ISBN及漫畫出版社之實際出版盤點資訊,進一步計算漫畫市場營業額。106年上游出版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漫畫營業額為新臺幣47,669萬元,相較10552,169萬元衰退8.6%;下游零售端的整體(含新舊書)紙本漫畫營業額為新臺幣63,816萬元,相較10568,220萬元衰退6.5%

分析各項收入來源占比可發現,106年臺灣漫畫出版單位銷貨收入來源以販售紙本漫畫收入(55.4%)及販售「非」漫畫書相關收入(37.4%)為主,且兩者占比皆較105年成長。其中,非漫畫書收入占比的提升,此或與當前漫畫出版社以出版輕小說彌平漫畫銷售赤字缺口之轉型操作有關。

106年未有業者表示獲利,以表示損益兩平之業者占多數(66.7%),其次是營業表現呈虧損狀態之業者占33.3%。相較105年,獲利及虧損占比呈下滑趨勢,而表示損益兩平之占比成長41.7個百分點,顯示我國漫畫業者之營收表現逐漸去極端化,而業者對未來三年銷售及投資預期普遍抱持樂觀看法。


[165] 部分業者雖未註銷營業登記,但經連繫後獲悉對方已無實際營業者,亦將其予以扣除。

[166] 電話為空號,或致電三次皆無人接聽者。

[167] 考量大多數非營利組織出版品皆非以市場銷售為主要目的,故將其予以排除。

[168] 部分出版社僅為大型出版集團旗下品牌且無獨立統一編號,本研究將類出版社整併至總公司項下,由總公司統一合併代表填寫。

[169] 有部分出版業者為經營分眾化消費者市場而採成立新出版社品牌之操作策略。

[170] 推估公式為106年實際出版種數24,423種(盤點推估結果) x平均每種銷售冊數1,620本(問卷資料推估)=3,957萬本。

[171] 介於其他通路(2.3%)涵蓋公家機關或企業合作等管道。

[172] 由於樣本數過少,大陸投資書籍種數、書籍類別等相關統計都無法予以推論。

[173] 四大網路書店上架種數=盤點四大網路書店上架種數(19,961種)+(106年新書出版總數-盤點四大網路書店上架種數)*四大網路書店上架率(60.5%)。

[174]新書係指當年度所出版之書籍。

[175] 出版漫畫種數推估係根據回卷之漫畫出版業者,其申請ISBN種數之市場占比反推所得。回卷漫畫業者106年漫畫出版種數(1,800)/ 回卷業者ISBN申請數市場占比(54.1%)= 整體出版漫畫新書種數(3,327種)

[176] 新書總印刷量為出版漫畫新書種數x新書平均首刷量:3,327種x2,000本= 665萬冊

[177]因為電子漫畫出版家數過於集中,故發行時間、出版格式、種數及類型都無法有效推估。以實際填答狀況來說,僅未有採EP同步,多數(60.0%)採紙本先出版,間隔約45日。